×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630587
  • 装帧:80g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216页
  • 出版时间:2019-01-01
  • 条形码:9787516630587 ; 978-7-5166-3058-7

本书特色

这本书可以给你一个更专业的视角,旁观、理解生活;可以给你一些不曾想过的解释,与某些执念告别;这本书还可以给你一个崭新开始——毕竟,看见,便是疗愈的起始……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40余篇作品 (多数在《中国新闻周刊》、《财经国家周刊》等国内知名主流媒体发表过) , 从心理学视角对人心世相予以分析解读, 内容主要涉及自我认知、亲子关系、社会现象、音乐与生活等。专栏的理论领域涉及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精神动力学, 提供的阅读体验融合观念性、科学性、趣味性、当下性, 无论横向或是纵深都有丰富呈现。

目录

序 我们时代的见微知著者 … ………………………………… 李径宇 001

**篇 关于自我

并不存在的“黑历史”………………………………………………… 003

小病有情………………………………………………………………… 007

我们为什么不愿睡去?………………………………………………… 011

断舍离的心理学品鉴…………………………………………………… 015

微信——“存在”之痒………………………………………………… 019

关于肥胖的不实之词…………………………………………………… 023

自黑的秘密……………………………………………………………… 027

嘿,在找你的王座吗?………………………………………………… 031

过年不认真会怎样……………………………………………………… 035

*强爱情………………………………………………………………… 039

贪财好色的大多数……………………………………………………… 043

高智商到底是不是件好事?…………………………………………… 047

第二篇 关于家庭

别不拿自家孩子当人看………………………………………………… 053

虎父犬子………………………………………………………………… 057

留守儿童的“心理原罪”……………………………………………… 062

不落魄不寄宿…………………………………………………………… 066

早恋新察………………………………………………………………… 070

该赦免的赦免,该承担的承担………………………………………… 074

谁来带孩子?…………………………………………………………… 080

家有一宝………………………………………………………………… 084

你能不能,像孙子一样爱着你年迈的父母?………………………… 088

他用生命捍卫的,不会是手机………………………………………… 091

小伞兵,你可安好?…………………………………………………… 095

第三篇 关于社会

如果人人都是冉阿让…………………………………………………… 101

腐败许可证……………………………………………………………… 105

可吸入价值观…………………………………………………………… 109

代议制民主的心理优势………………………………………………… 113

假如领袖是全能自恋者………………………………………………… 117

拼爹时代的斗士………………………………………………………… 121

戾气是种什么气?……………………………………………………… 125

躲不开的富人…………………………………………………………… 129

屌丝朋克,土豪摇滚…………………………………………………… 133

孤岛的少年……………………………………………………………… 137

转型期的心理后遗痛…………………………………………………… 141

伪善你我他……………………………………………………………… 145

校园欺负:现实版的残酷青春………………………………………… 149

当死亡凸显……………………………………………………………… 153

电梯惊魂如何平复……………………………………………………… 157

展开全部

节选

我们为什么不愿睡去? 你假装自己能创造时间。 或者你过于自恋而爱着孤独。 又或是一种对不存在感的恐惧…… 你知道大学生现在都睡多晚吧?一两点那是起步价,十二点上床就算百灵鸟了。北师大心理学院有一个课题组长期做睡眠剥夺实验,要求三天两夜不睡觉,从来不缺被试。本来你就365天如一日坚持自觉熬夜,现在居然有人付钱让你熬夜,被试们都觉得占了大便宜。不是大学生,你也知道自己睡多晚,即便第二天还要一大早起床上班送孩子,公交车上打个盹、开会时候打个盹、咖啡红牛一顶就过了。我们睡觉不是因为我们想睡觉,而是因为我们熬到除了卧倒实在做不了别的了。 大量研究指出夜晚型的日周期类型是心理健康的一个危险因素。夜晚型人比清晨型和中间型人有更多的抑郁症状、贪食行为、季节性情感障碍。因为社会作息要求对清晨型人有利,夜晚型人在工作日总是缺觉,于是表现出更多的日间困倦,也因此更可能做出一些危险行为来维持充分的精神激活水平,如使用烟酒和含咖啡因饮料。这样既伤身,也不利于冲动控制。天生夜晚型人神经质水平较高,按说他们在人群中比例是一定的,但问题是现在很多本来不是夜晚型的人也渐渐把自己训练成了夜晚型。 为什么晚睡?或者说,我们为什么不愿睡去?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你要在上厕所的时候看财经周刊吗?或者在电梯里玩手机?如果你能告诉我这个,实际上你就知道我们为什么愿意醒着。 你假装自己能创造时间。一个人需要的睡眠时间是相对固定的,晚睡又不会让你的手里平白多生出几小时,你晚睡的时候工作,是为了弥补对于一日行将结束而觉得什么也没做的愧疚;你晚睡的时候娱乐,是因为一天之中勉为其难苛刻自己之后对自己的奖励,总之你是因为对这一天不满意才不肯就这样洗洗睡了,你对生命的企图心太大,甚至对它不敬。 或者你过于自恋而爱着孤独。黑夜就像一块美味的大甜点,越深沉越甜蜜。因为白天是为无数的别人所共享的,听听那巨大的喧嚣就知道,你不是独一无二,这让你恐慌。而到了夜晚,当所有的声音都沉入土里,你就独占了整个世界,这时候你才自由,特别像你自己。研究表明夜间亢奋的人可能创造性更强,更适应非日常环境,但在你未被选拔到火星开发突击队或人类还没有进化成独居的夜行动物之前,在一个共享的白昼世界里试着做自己,不仅是一种能力,还是一个光荣。村上春树都已经9点上床了,你还在熬什么呢? 睡眠好比短暂的死亡,第三种晚睡比较可怕,它是一种弥漫的对不存在的恐惧。记得以前安定医院的刘军医生在讲关于自伤行为的时候解释过一个知识点,他说你知道那些人为什么要割自己?不是为了引人注意。他们割自己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活着:我疼故我在,包括那些穿钉打孔纹身整容的轻度自伤爱好者。与此类似的,不存在恐惧者的晚睡理论是:我醒故我在,一旦睡去,这个世界将没有我。自伤者通过对自己的皮肉实施破坏,晚睡者通过对自己的睡眠实施破坏来获得一点可怜的存在感。 为什么我们的存在感在今时今地特别匮乏以至于这么怕自己消失?访寻自伤者形成的心理机制,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可供参考的提示。自伤的个体,多数在不该承受不该看见的年纪,承受或看见过一些残破的、撕心裂肺的事实,这些事实展现了人的脆弱,虽然它们都是世界上、人心里真实的东西,但是对那些个体来说,它们出现的有点早、有点集中,*重要的是没有得到当时可以被理解的解释,于是这样的局部事实乌云蔽日,构成了主观世界的总体样貌。 晚睡和网络的使用有很大的关联。由于消极偏好,在好事情和坏事情里,人们本来就倾向于关注坏事情。网络和媒体很讨厌,它让人们知道的坏事太多、太早。过多地注意坏事情,而平凡的个体又完全没有对坏事情进行干预的渠道,除了使人心情沉重外,也起不到保护自身的作用。长期下来,难免感觉存在乏力而只能故作刚猛地活着。 网络一代还没开始大规模老掉呢,所以我们不知道人类百万年来不断延长的寿命会不会因为晚睡走一个折返的曲线。抛开一代人的命运,个人如何在具足威胁感的大环境中,停止对生命的无限索取,恢复基本的自我照料,更是个难题。 过年不认真会怎样 这个心理意义实在太明显, 就是连接生命的元力量。 所有原初视听触味嗅的全面刺激, 对生命旅程上疲惫奔波的旅人真乃十全大补。 过年的内容正在势不可挡地缩塌下去。不要说吃穿,连燃放烟花爆竹都因为雾霾的夹击而成鸡肋,物质层面的年几已不复存在。为年所强化的那些典型的人际互动内容,大概是过年仅剩的内裤了。即便是这部分,也被大大驱赶到二次元的网络上面。如果面孔和声音消失,所谓的年节特有的人际互动,也就成了白日焰火。 有个咨客,在年前*后一次咨询中说了她的一个梦魇,梦里她正和客户忙着谈正事的时候,她的小女儿就在她的眼皮底下从破废楼房的楼梯缝隙里跌落到底楼坚硬的地面,在极度恐惧中醒来的她长时间沉浸在巨大的无力感中。后来她带着孩子回老家过年了。年后的**次咨询,她又讲述了在老家期间做的另一个梦,与上一个梦有相似之处。她说,梦到她和孩子在长长的河面上玩滑索,她先抓着滑索溜到了河中心,接着是孩子,然后再一次的,孩子从她眼皮底下失手坠入湍急的河水当中,但这一次她似乎并不太害怕,她感觉会有人救她的孩子,果然很快有个男性救援者熟练地把孩子拉出水面,孩子安然无恙而且被那个男人很好地安慰了。我们把梦中的孩子解释成咨客内心的小孩儿,比较弱小的那部分自己。两个梦的区别在于,**个梦里没有帮助者,第二个里出现了帮助者,因此有惊无险。咨客说,做第二个梦的那个白天,她看望了高中时候关系很好的班主任老师,这位老师曾经在她少年时代无意间给过她很大的帮助。两人已经8年没有见面。进小区的时候她给老师打了电话问路,然后老师就一直穿着棉坎肩等在楼栋门口,除了头发全白,一切都仿佛没有改变。 给喜爱的老师拜年,就像在我们的心里点一盏灯笼,照亮了从前那个内化了的帮助者,让我们再次确认他一直都在那儿。从*初的帮助者那里借来的力量,我们就不会再还回去,它已经成了我们自己的力量。 除了看望老师,同学聚会也是年节**的人际活动。毕业20年左右,是*容易对同学聚会产生热情的时候,从此一发不止。几百辈子没联系的老同学,一个一个从角角落落挖出来添加到通讯录里的过程,好像是在拼凑自己人生的碎片。七大姑八大姨,如果还健在,也都惦着逢年过节一起吃顿团圆饭。在发展心理学中,老年期的主要生命任务在于整合,当毕业20年人生大局已定,这些收集碎片的活动,就是在为日后的整合做准备,如小蚂蚁在秋天储存过冬的粮食。 年*根本的意义在于岁月更迭,时间咆哮,时间的咆哮即等于死亡的凸显,死亡一凸显,撑着我们的东西很容易瘪气。一个人无法面对漆黑的宇宙,这时候我们本能地会去跟群体寻求联结。因此过年的时候我们会需要离开基于利益的关系而回到生命本源的这些人际互动。其中,回到父母身边,当然是*典型的一种。这个的心理意义实在太明显,就是连接生命的元力量。所有原初视听触味嗅的全面刺激,对生命旅程上疲惫奔波的旅人真乃十全大补。 过年引发的长辈催婚,也很典型。所谓长辈,即长期被过年的死亡凸显恐吓之辈,对抗恐惧的现成办法就是产生新的生命。他们希望看到整个家族的后辈每个人都尽*大努力产生新的生命,唯有如此聊以解忧,而身处人生前半场的后辈们本身还没有被死亡凸显真正吓到,因此不理解,正如他们还不那么想要寻找失散多年的小伙伴。

作者简介

曹红蓓,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人格与咨询博士,本科及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作为心理咨询师,帮助成年个体直面自我迷失和情绪、人际困境,咨询经验超过4000小时。作为心理科普写者,在《中国新闻周刊》、《财经国家周刊》开设心理专栏,并曾为《心理月刊》等媒体提供专业支持。作为心理公益事业的参与者,关注打工子弟、留守儿童当下和成年后心理健康,以及社区心理服务的普及。 成为心理咨询师前,曾在《中国新闻周刊》任专题、文化记者。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