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为之国际化战略

华为之国际化战略

1星价 ¥33.1 (5.7折)
2星价¥33.1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0725201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34页
  • 出版时间:2018-12-01
  • 条形码:9787550725201 ; 978-7-5507-2520-1

本书特色

1. 独创性强。本项目从策划至今,多次市场调研,在与华为相关的出版物中,还没有发现相同或相似立意的。从这个层面上讲,本项目具有很强的独创性。 2. 原创度高。本项目主创团队做了大量实地考察调研、资料搜集工作(资料要求科学、翔实,多次实地调研,向华为的资深管理专家取经),其中不乏首次与读者见面的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华为经营管理、技术创新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剖析。 3. 体系完备。本项目紧扣供给侧所包含的资本供给、资源供给、劳动力供给、技术供给等要素,对华为三十年来的创新历程进行梳理,分别总结了华为在管理模式、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国际化战略、科技研发等五个方面的创新经验,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

内容简介

该书从华为的国际化指导方针、国际化路径、国际化进程、国际化竞争、全方位国际化、国际化突破等方面来阐述、总结华为企业的国际化过程的思路、战略、奋斗、挫折与收获。华为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标杆, 不仅在技术上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 在管理模式上也与国际接轨, 凭借着这样的优势, 华为成功地“走出去”, 华为的走出去将给更多的中国优秀企业走向海外市场提供良好的经验和借鉴。

目录

**章国际化指导方针

**节拒绝机会主义 /004

第二节以土地换和平/015

第三节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020

第四节渐进式国际化 /024

延伸阅读不要停留在过去擅与竞争对手合作 /031

第二章国际化路径

**节进入香港市场 /044

第二节农村包围城市,先易后难 /046

第三节强势切入欧洲市场 /049

第四节牵手欧洲主流运营商 /053

第五节日本高端市场实现全面突破 /062

第六节在北美的攻坚战 /065

延伸阅读科技之美,开创更美好的全连接世界 /073

第三章国际化进程

**节企业的英文化 /082

第二节“掺沙子”行动/088

第三节在艰苦的地方奋斗 /091

第四节包容不同文化 /095

延伸阅读华为为我设立了一个研究所 /099

第四章国际化竞争

**节思科的阻挠 /107

第二节“私有协议”之争 /114

第三节在东南亚受阻 /120

第四节在欧洲收购受阻 /123

第五节“专利”战争 /125

第六节发挥知识产权护航和领航功能 /129

延伸阅读华为诉三星交互技术方法专利侵权获赔 8000 万 /136

第五章全方位国际化

**节产品研发国际化 /143

第二节管理机制国际化 /147

第三节人才国际化 /149

第四节营销国际化 /151

延伸阅读印尼销售管理部奋斗故事汇 /158

第六章国际化突破

**节涉足无线终端 /168

第二节 3G 在全球的市场 /171

第三节发力 3G,进军国际 /174

第四节 3G 进军香港,为内地造势 /175

第五节中国 3G 终端上的领先者 /177

第六节 4G 时代华为进入“无人区” /179

第七节 5G 技术国际领先 /185

延伸阅读深耕巴西 20 年,履行社会责任 /191

第七章可持续发展战略

**节生态与产业发展理念 /198

第二节“未来种子”项目和沃土计划 /202

第三节建立广泛商业联盟 /205

第四节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208

延伸阅读致我们的三十而立: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211

第八章启示录

**节走出去,活下来 /219

第二节抓住走出去的机会 /223

第三节开放但不结盟 /226

参考书目 /231

后记 /232


展开全部

节选

巴基斯坦代表处是华为海外很大的代表处,员工超过千人,本地化程度高。代表处的华为员工们认为,工作的确是很艰苦,但也获得了更多的经历及体验。比如,在 1494 号站附近,据说那是巴基斯坦很热的地方。有一次,代表处员工的车开到水里去了,员工们就只好下去推车,没有想到水居然非常烫;在山顶上,能欣赏到在地面、峡谷刮起的龙卷风,由远及近,有时会同时看到四五个龙卷风,飞沙走石,场面非常壮观。这些都是工作给华为员工带来的奇妙经历。 面对艰苦的环境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华为人没有被吓倒,而是以一种乐观、积极、自然的心态去面对,并从工作、学习、奋斗、追求、进步中去领悟自己的那份成就感与幸福感。 在华为内刊《华为人》上,一位曾在阿尔及利亚工作的华为人记述着这样一个故事:“生活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坎坷的。在阿尔及利亚,工作之外很困难的是衣食住行。“**次来阿尔及利亚,走在去 Annaba 的路上,忽然来了两辆警车,一前一后的把我们夹在中间往前走。我觉得很惊奇,出了什么事吗?同事笑着对我说,不要惊惶,在阿国,他们是接到信息后专门来保护外国友人的。哦,原来如此。一路上,警车开道,好不威风!到了目的地,当我们一定要请警察兄弟们吃顿饭时,他们却礼貌地拒绝了,把我们交接给当地警方后,很快就回去了!真是让人感动至极! “当我和大家谈起这件事时,一位在阿尔及利亚生活工作了多年的朋友说,以前在首都,我们去买菜,警察都是派车来保护的。啊,可爱可亲的阿拉伯兄弟!慢慢地,我才知道,中国和阿尔及利亚有很好的邦交关系,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就与阿尔及利亚建立了外交关系,目前已经有近半个世纪的情谊了! “饮食上,很多同事都不习惯,我们吃惯了中国菜,在这里,只有‘棒子’面包、Pizza 和沙拉了,很多同事甚至还更愿意吃国内带来的方便面。……以前,阿国物品极不丰富,想买东西,很难买到,尤其到了冬天,这里的蔬菜更少,偶尔可以从中国建设集团的工地上买到‘老干妈’,立即觉得生活质量上了一个档次。近一年,情况有了较大改观,一方面公司总部每两月会给我们寄一些慰问品,一方面阿国北部有了几个小菜市场,代表处也优化了食堂,在饮食上,大家觉得比以前好得多了。闲来无事时,我们也从网上搜索一两个喜欢吃的菜名来,自己尝试做两个中国菜,打打牙祭!有同事笑着说,吃了自己做的菜,半年不想家了! “同时,我们积极地融入当地的生活中,经常在周末和本地员工、朋友来一个烧烤,或者邀请客户打场篮球、踢场足球。生活在不断地更新、变化着,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阿拉伯民族的友好和热情,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主人的地主之谊。闲暇时和他们一起谈天说地,一起吃手抓羊肉品尝咖啡,一起感受沙漠的深奥,一起欣赏地中海风情。” 在 2006 年的刚果(金)首都金沙萨,由于不接受总统选举落败的结果,副总统本巴的卫队与总统卡比拉的卫队发生了武装冲突。战事很激烈的时候,华为员工所在的宿舍楼被交战双方包围了起来。办事处三十多个工作人员来不及撤离,全部被困住了。他们无计可施,只能自祈多福,希望炮火不要打偏了。 任正非在其题为《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的演讲中谈道:“上甘岭一定会出很多英雄……你们要加快自己成长的步伐,在艰苦的地方奋斗,除了留下故事,还要有进步……新时代比以前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每分钟都要学,一直都要努力奋斗,要敢于斗争,努力学习,一定会进步的。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有几千名可爱的员工,用文化连接起来的血肉之情,它的源泉是无穷的。我们今天是利益共同体,明天是命运共同体。当我们建成内耗小、活力大的群体的时候;当我们跨过这个世纪,形成团结如一人的数万人的群体的时候,我们抗御风雨的能力就增强了,可以在国际市场的大风暴中搏击。” 无论是在珠峰南坡和北极圈内,还是在海啸灾后的印尼、地震后的阿尔及利亚、智利,甚至海啸核泄漏的日本,西非埃博拉疫区,中国汶川大地震等灾难现场,都有华为人的身影。华为的国际化道路伴随着无数人的汗水、泪水和牺牲,一路艰难地走过来,作为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华为致力于消除全球数字鸿沟,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相关资料

华为是一家值得尊重的企业。 ——思科前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约翰·钱伯斯 华为已经具备“*企业”的资质,它的崛起震惊了原来的大佬们,如北电、 诺基亚、阿尔卡特-朗讯。 ——美国花旗银行高级顾问 罗伯特 • 劳伦斯 • 库恩 年过六旬的任正非显示出惊人的企业家才能。 ——美国《时代》周刊 华为是一家值得尊敬、值得我们学习的企业。 ——联想控股前董事局主席 柳传志 华为对新一代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来说,*有价值的是其经营模式,在国际舞台上,华为完全是硬碰硬打出去的。 ——万科集团前董事长 王石 《华为创新三十年》系列书既得到了华为官方的配合,也有资深管理专家的推荐,对华为的经营管理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站在国家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的高度,对华为的管理变革、人力资源制度、企业文化、国际化、研发创新等领域深入剖析,是对华为成功经验的高度总结。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高兴民 这套《华为创新三十年》丛书的每一本介绍了企业一个方面的实践,同时结合任正非的经典语录进行剖析,这样可以更加贴近华为实际,使读者更易接受,书中的延伸阅读及资料图片增加了真实性和厚重感,兼顾了权威性和示范性,有更高的立意格局。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李丽

作者简介

主编 王京生,国务院参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奖章”获得者,国家文化艺术智库特聘专家,北京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出版有《什么驱动创新》《“双创”何以深圳强?》《文化是流动的》《文化主权论》《观念的力量》等专著。 陶一桃,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深圳市学术领军人才、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院长;深圳大学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执行主编 杨柳,原名杨柳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曾供职于深圳特区报社十多年,主要从事经济、科技新闻的报道,2001年荣获深圳新闻奖一等奖,2003年获首届深圳市女记者金笔奖,2004年、2006年连续获得两届广东省科技好新闻二等奖。著有《创业心经》《为创新而生》等图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