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徽文化撷英丛书徽州诗经学史

徽文化撷英丛书徽州诗经学史

1星价 ¥40.8 (6.0折)
2星价¥40.8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617780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80
  • 出版时间:2018-12-01
  • 条形码:9787546177809 ; 978-7-5461-7780-9

内容简介

诗经学是关于《诗经》的学术研究。徽州诗经学是指徽州籍贯的学者对《诗经》的研究。徽州诗经学是灿烂辉煌的徽州文化的一个具体表现。徽州出现了朱熹、程大昌、方岳、程元凤、程时登、程羽文、钱时、江恺、汪大发、朱承甫等研究《诗经》的学者,其中朱熹是徽州诗经学的开山始祖,是徽州诗经学很杰出的代表,其《诗集传》是徽州乃至全国的一座高峰。朱宏胜著的《徽州诗经学史》对徽州地域文化背景下的诗经学进行研讨,总结了诗经学在徽州地域的学术成果,探讨了其辉煌的特点和成因。共十篇,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为徽州诗经学史研究,下编为个案研究。

目录

导言
一、徽州诗经学的研究对象
二、徽州文化与徽州诗经学
三、徽州诗经学繁荣的成因
四、徽州诗经学的本质及其历史地位
五、徽州诗经学研究现状
六、本书主要关注的问题和研究方法

上编
**章 异军突起迅成高峰
**节 初步形成统一学术文化理念的南宋徽州学术
第二节 从无到有,迅成高峰的南宋徽州诗经学
第三节 四书之学对朱熹诗经学的影响
第四节 朱鉴《诗传遗说》所整理辑录的朱子诗学
第五节 朱熹诗经学在徽州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章 继承发展朱学一统
**节 新安理学进一步发展的元代徽州学术
第二节 恪守朱子之学的元代徽州诗经学
第三节 方回对燕礼、乡饮酒礼所用乐歌的考论
第四节 胡一桂对《诗集传》的汇纂和注疏
第三章 嬗变分流终成附庸
**节 心学与朱学杂存的明代徽州学术
第二节 以时文之学为主的明代徽州诗经学
第三节 以时文人讲,颇重章法意脉的许天赠诗经学
第四节 汇辑诸家诗说,颇重多识的范王孙诗经学
第四章 繁荣兴盛再创辉煌
**节 清初朱学短暂复兴与徽州诗经学
第二节 乾嘉时期的徽州朴学与诗经学
第三节 后乾嘉时代的徽州学术与诗经学
第四节 从边缘走到中心的姚际恒诗经学
第五节 戴震对诗教体系的重构
第五章 顺势发展影响深远
**节 徽州诗经学的分期
第二节 徽州诗经学的特点
第三节 共同关注的诗经学问题
第四节 徽州诗经学的辐射影响

下编
第六章 反经推求,以类证类:程大昌诗经学研究
**节 程大昌的诗经学著述辨正
第二节 反对循习传之旧,主张“反经推求,以类证类”
第三节 鼓吹古本还原,倡言诸国为徒诗
第四节 散见于《演繁露》等著述中的《诗经》考论
第七章 考字辨音,归纳条例:江永诗经学研究
**节 对《墓门》“讯”字等的考论,开启徽州后学
第二节 提出古韵研究标准和方法,总结古韵研究的得失和原则
第三节 归纳《诗经》用韵条例
第四节 分古韵十三部,主“数韵共一人”说
第八章 尊经衷圣,内正性情:汪梧凤诗经学研究
**节 “内正性情于兴观群怨之间”的读《诗》目的论
第二节 以史证诗、以礼笺诗、系统观照
第三节 以诗旨考辨为重点,兼及名物训诂第四节 对《诗经》的文学解读
第五节 对朱子诗经学的扬弃
第九章 贯穿汉宋,考辨毛郑:程晋芳诗经学研究
**节 贯穿汉宋,巨细弗遗
第二节 辨别毛郑得失,详加案断
第三节 《孔疏》和合毛郑,得失参半
第四节 博采唐宋以降诸家诗说,唯是是从
第五节 《毛郑异同考》的考辨条例和原则
第十章 补苴罅漏,另辟蹊径:乾嘉后学朱霈等的诗经学
**节 不为古人所欺,多自出新解的朱霈诗经学
第二节 博采收遁,补礼证礼的朱濂诗经学
第三节 积年排比,善于归纳的俞正燮诗经学
结语
一、结论
二、余论终结旧经学,开创新诗学:胡适的《诗》学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徽州诗经学大事年表
附录二 徽州诗经著述考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朱宏胜,黄山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徽州地域文化研究。现为国际《尚书》学会、中国诗经学会、黄山市戴震研究会会员。先后在《孔子研究》《北方论丛》《求索》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