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比较文学研究范式实践

比较文学研究范式实践

1星价 ¥20.6 (4.9折)
2星价¥20.6 定价¥4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901861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43
  • 出版时间:2017-02-01
  • 条形码:9787569018615 ; 978-7-5690-1861-5

内容简介

  《比较文学研究范式实践》是对比较文学基本理论的一项辅助性研究。它立足于比较文学领域中传统的“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以及近年来新兴的“变异研究”,就这些领域中的基本原理配置文本意义上的实践阐释和个案解读。本著作的**章主要介绍世界比较文学研究所经历的由研究对象的“窄化”“泛化”和“浅化”带来的学科危机。第二章介绍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在世界比较文学出现危机之际开创的新的研究领域和方法,探索出的全新理论天地。第三章以三个个案介绍了传统的影响研究范式。通过《马克斯·舒尔曼作品在中国》《西方当代文论在中国》《中国图像诗歌受到的横向与纵向影响》分别介绍了文学和文论的接受研究范式和影响研究范式。第四章介绍平行研究的研究范式。

目录

**章 世界比较文学的危机与挑战
一、比较文学研究的“窄化”
二、比较文学研究的”泛化”
三、比较文学研究的“浅化”

第二章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诞生与发展
一、“可比性”中的“易简”思想
二、研究实践和学科理论中的“变易”思想
三、“跨越性”中的“不易”思想

第三章 影响研究案例
一、文学接受研究实践:马克斯·舒尔曼作品在中国
二、文论接受研究实践:西方当代文论在中国
三、文学与文论影响研究实践:中国图像诗歌受到的横向与纵向影响

第四章 平行研究案例
一、手法比较研究实践:《红楼梦》与《爱情就是谬误》人物塑造手法的类比研究
二、主题比较研究实践:中英爱情诗歌异同比较
三、境遇比较研究实践:中西诗歌发展史的求同比较
四、人物比较研究实践:雨王亨德森与浮土德
五、评价比较研究实践:中美扬雄汉赋研究探异
六、文论比较研究实践:中西文论“异质性”之价值

第五章 跨学科研究案例
一、文学与语言学跨学科研究实践:论莎士比亚戏剧中延伸隐喻的语言元功能
二、文学与翻译跨学科研究实践:薛涛诗作的英语译介研究
三、文学与人类学跨学科研究实践:对川剧《柳荫记》“化鸟”不“化蝶”的多维解析
四、文学与心理学跨学科研究实践:文学审美与认知
《曼斯菲尔德庄园》解释漩涡
五、文学与教育学跨学科研究实践:大学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

第六章 变异研究案例
一、形象变异研究实践:“尤利西斯”形象的变异
二、他国化研究实践:艾米莉·狄金森的“中国化
三、翻译变异研究实践:薛涛诗歌英译的变异研究
四、文化过滤研究实践:薛涛诗歌英译的文化过滤
五、平行研究与变异研究之结合:跨文明视野下的玛土撒拉与彭祖

第七章 比较文学研究学术动态
一、“中国比较文学三十年与国际比较文学新格局”学术研讨会综述
二、“第七届中美双边比较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外方代表发言概要
三、宾夕法尼亚大学比较文学教授托马斯·奥利弗·毕比教授采访录
四、“互鉴与交融:首届多元文化与比较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概述
五、中国比较文学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

综述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比较文学研究范式实践》:  中国比较文学学者在近三十年里进行了且还在继续两个研究方向的转变:从对外国作品和文论在中国的译介与影响研究到对中国文学与文化的海外传播研究,从对国外的汉学研究到以他者的立场关注国外学者对其自身本土文学的研究。  1.从“外国文学走进来”转向“中国文学走出去”  20世纪80年代左右,随着改革开放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迅速开展,我国的比较文学掀起了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的高潮。那段时期大量文学作品和文论译著的出版使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者享受到丰富的研究资料和充分的学术自由。当时的环境将中国比较文学相当多的研究者引向一个研究方向:从西方理论视角来研究中国文学,即借用西方人文学科的理论概念来观照、阐释中国文学。这些研究大体完成了中国文学研究的非民族化(或称“西学化”)。西学化研究成果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语汇和言说方式,但同时也给我国本土传统文学和文论带来灾难。曹顺庆教授就中国文学和文论在现代化转型时期对西方话语范式的盲目遵从感到痛心疾首。他于1995年提出中国文论“失语症”这一话题以来,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失语症”现象引起了众多学者的警醒,加之中国政府对自身文化软实力的重视,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方向悄然发生转向:由致力于中国文学“西学化”转向重视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研究。当然,这一研究方向并不是这三十年里才出现的。事实上,早在20世纪早期就有陈受颐(《十八世纪英国文化中的中国影响》)、方重(《十八世纪英国文化中的中国》)、范存忠(《中国文化在英国:从威廉·坦普尔到奥利弗·哥尔斯密斯》)、钱锺书(《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不约而同将中国文化的海外影响作为自己海外求学的博士论文研究内容;在改革开放后的西学化浪潮之中也仍有学者进行中国文学的海外影响研究,1983年赵毅衡的《远游的诗神》就是其中的优秀成果。只是文化浩劫暂时中断了这一优秀传统,而改革开放后的“西学化”浪潮又使得这一研究势弱。1995年范存忠的《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获得国家教委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是一个重要信号,指引着中国比较文学学者的研究目光重新审视西方和自身。中国比较文学学派在重新开始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海外影响研究上投入巨大热情。在众多此类研究的成果中,钱林森和葛桂录师徒的《光自东方来:法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和《雾外的远音:英国作家与中国文化》是*近十年来此领域的优秀成果。钱林森在与葛桂录就如何把握中外文化相互碰撞与交融的精神实质的对话中这样说道:“对于这一课题,我们至少应该从三个方面去把握:一是要具体实在地探讨外国作家如何接受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影响;二是要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展示中外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对相关的思想命题所进行的同步思考及其所做的不同观照;三是要从外国作家作品在中国文化语境的传播与接受着眼,探析外国文学与文化在中国文化范式中的改塑和重整。”①老一辈学者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经验指导着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者在此方向掘进。  ……

作者简介

  卢婕,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四川大学与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领域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曾主持省部级项目两项、市厅级课题五项、校级课题两项,参研教育部重大课题予项目一项、四川社科联项目一项,出版专著两部,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