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013991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44
- 出版时间:2019-01-01
- 条形码:9787520139915 ; 978-7-5201-3991-5
本书特色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传统乡村文化的深度发掘及其景观空间的保护成为当今中国乡村发展过程中较为紧迫的课题。在此需要解明两个关键问题:一、历史景观空间因何演变?即物质空间形态形成与演变的主导动因是什么;二、历史景观空间如何演变?即主导因素如何通过层级作用来驱动景观空间的发展。只有基于文化形态之深层动因的认知,乡村文化景观的保护与规划工作才能在现代语境里理性地继往开来。为揭示文化景观空间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本研究选取中国小农经济末期(1690年代—1930年代)华南沿海广惠交界地传统客家聚居区为例展开分析,该案例的选取主要鉴于该时空范围内文化景观发展过程的完整性、连续性与地域典型性。研究主体分为“历史土地制度研究”和“土地制度的景观空间驱动机制之推演”两个阶段。首先、运用比较研究法、逻辑推理法分析地域性土地制度的架构特征,并论述其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塑造作用。而后、运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分析方法,逐级解析制度导向下的人地关系性质和景观空间建构的量化原则,并结合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on,简称CA)思想框架构建数学模型,通过有效模拟真实景观空间的演变过程,完成了空间建构量化原则与现实景观样态演变过程的有效链接,进而较为完整地推演出土地制度的空间驱动机制逻辑链。*后、基于“制度—形态”分析框架,提出一种尊重乡村“自组织”构形逻辑的宏观空间引导策略。
内容简介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传统乡村文化的深度发掘及其景观空间的保护成为当今中国乡村发展的紧迫课题。为揭示文化景观空间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本书选取中国小农经济末期(1690~1930年代)华南沿海广惠交界地传统客家聚居区为例展开分析,揭示了小农经济末期土地制度对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形态的驱动机制,探寻了乡村景观空间宏观结构动态过程的量化研究途径,并以结构性的思想模式解读了乡村文化景观的构造过程。
目录
作者简介
杨希 1985年生,籍贯辽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学士,风景园林学硕士、博士。日本千叶大学环境园艺学硕士。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统村落空间历史过程模拟,中日园林历史,风景园林设计理论。出版译著《风景阅读之旅》(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栋梁》(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在学术性期刊、国内外会议发表论文多篇,获2011年度东京GSDy景观即日设计会第二名,2011年度日本造园学会学生景观设计竞赛佳作奖。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1.3¥45.0 -
偏见
¥16.8¥56.0 -
女性生存战争
¥31.0¥6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0.2¥32.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2.7¥39.8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24.8¥45.0 -
汉字王国
¥11.5¥46.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1.9¥39.8 -
万物皆无序
¥14.3¥42.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健康鸿沟:来自不平等世界的挑战
¥26.7¥55.0 -
乡土中国
¥21.3¥26.0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22.4¥59.0 -
自卑与超越
¥12.7¥39.8 -
理解人性
¥11.9¥39.8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7.3¥36.8 -
人际交往心理学
¥9.5¥38.0 -
字海探源
¥25.0¥78.0 -
后现代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精装)
¥19.8¥66.0 -
说文解字-影印本
¥12.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