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520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5cm
  • 页数:907页
  • 出版时间:2017-12-01
  • 条形码:9787100152075 ; 978-7-100-15207-5

本书特色

辨章学术,呈现中华学术之演进脉络考镜源流,厘清中国模式之思想资源**流中国知识人的时代回应和精神建构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共相辉映。 新故相推 日生不滞全面整理中华现代学术成果深入探寻现代中国的百年学脉2009年起,我馆陆续出版“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全面整理中华现代学术成果,深入探寻现代中国的百年学脉。 丛书收录上自晚请下至1980年代末中国原创学术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地理学、心理学、科学史等众多学科。意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收录各学科学派的名家名作,展现传统文化的新变,追溯现代文化的根基。 2017年2月11日,商务印书馆迎来了120岁的生日

内容简介

  商务印书馆自1897年始创,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宗旨,于建馆翌年便出版了《马氏文通》,这部学术经典既是中国学术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也开启了商务印书馆百年学术出版的序幕。  其后,商务印书馆一直与中华现代学术相伴而行,出版了大批具有鲜明原创精神并富于学术建树的经典著作,诸多开山之著、奠基之作都是在本馆首次问世。这些学术经典的出版,使本馆得以**现代学术发展,激动社会思想潮流,参与民族新文化的构筑,也分享中国学界的历史荣光。  1949年以后,本馆虽以迻译世界学术名著、编纂中外辞书为侧重,但原创学术著作的出版从未止步。2009年起,我馆陆续出版“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全面整理中华现代学术成果,深入探寻现代中国的百年学脉。  丛书收录上白晚清下至1980年代末中国原创学术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地理学、心理学、科学史等众多学科。意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收录各学科学派的名家名作,展现传统文化的新变,追溯现代文化的根基。丛书立足于精选、精编、精校,冀望无论多少年,皆能傲立于书架,更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共相辉映,昭示中华学术与世界学术于思想性和独创性上皆可等量齐观,为中国乃至东方学术在世界范围内赢得应有的地位。  2017年2月I1日,商务印书馆迎来了120岁的生日。为纪念本馆与中华现代学术风雨同行的这段历程,我们整体推出“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120年纪念版(200种),既有益于文化积累,也便于研读查考,同时向长期支持丛书出版的诸位学界通人致以感激和敬意。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两个甲子后的今天,商务印书馆义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传承前辈的出版精神,迎接时代的新使命,且行且思,我们责无旁贷。

目录

法相唯识学概论诸序
法相唯识学概论序
法相唯识学概论序
法相唯识学概论序
法相唯识学概论序
法相唯识学概论序
法相唯识学概论序
法相唯识学概论序
法相唯识学概论序
法相唯识学概论序
法相唯识学概论序

概论
论法相必宗唯识
释会觉质疑
再论法相必宗唯识
唯识教释类
新的唯识论
唯识三十论讲录
唯识三十论讲要
唯识二十颂讲要
八识规矩颂讲录
大乘法苑义林唯识章讲录
唯识讲要
附成唯识论科目表

唯识理论类
二无我论
唯物科学与唯识宗学
对辨唯识圆觉宗
唯识观大纲
阿陀那识论
能知的地位差别上之所知诸法
人心所缘有为现行境之本质与影像关系
种子法尔熏生颂
为无为漏无漏对观颂
遣虚存实唯识观之特胜义
听太虚法师谈唯识
唯识诸家会异图
诸法众缘生唯识现
……

唯识答辩类
唯识旁通疏释类
应用理论类

太虚大师学术年表
《法相唯识学》述评
展开全部

节选

  《法相唯识学(120年纪念版)》:  《法相唯识学(120年纪念版)》:  客曰:此中所云熏习之义,究又如何?  论曰:熏习须有能熏习及所熏习乃成就。其所熏习,须有永久之性,平等之性,自在之性,虚容之性,及有与彼能熏习者,同时同处,不即不离之和合性。据此故知唯“生化体识”,乃能为“所熏习者”。其能熏习,须有生灭无常之性,力用胜盛之性,能作增减之性,及有与彼所熏习者,同时同处,不即不离之和合性。据此故知唯“余诸识及其属性心”,乃能为“能熏习者”。熏习之事,譬如室本无香,一度然香,香已然灭,室中犹余香气。亦如我手曾习写字。虽不写时,习成写字功能依然存在。依此熏习之事,故令余识与此识互相为因果,谓此识之种元功能亲生余识;余识亦复熏习生长此识种元功能。可知识之生起,不须另有因藉之法,乃此识余识相互因藉生起耳。  客曰:生化体识了别行相,及所了别境相,大致如何?  论曰:此识所了别者,亦是现实性境。约为三类:一者、带过失之种元功力。谓依差别相,及显彼相境义之名言,种种分别熏习功力。二者、依共业成熟力,所变成之器宇世界。此二种境,皆由此识领以为境,持令不坏。三者、依不共业之成熟力,变成自身“净色五根”及“根依处”。净色五根,略同近人所发明之神经细胞。根依处,即血肉之眼耳鼻舌身。此则不但领以为境,持令不坏,亦复摄为自体,令生觉受,安危与共,生命相连。此中器界根身,有四种别:一为“共”之“相分种业”变成。有情命者,无直接所可依资之界宇是也。二为“共不共”之“相分种业”变成。有情命者,所依资占有之地域;及随类不同各成受用之境界是也。三为“不共共”之“相分种业”变成。若浮尘粗色根依处,亦能互相为受用之他身是也。四为“不共”“相分种业”变成。各各神经细胞之净色根是也。凡是皆依“流注化”套上一重“生命化”所成之果。此之“种业”,“根身”,“器界”,皆此识变现了别之“相分”。了别此“相分”者,则为“见分”。“相分”“见分”皆依识起。识之“当体”日“自证分”。识之本来性日“证自证分”。有人用掌自量其腹,掌为能量,譬如“见分”。腹为所量,譬如“相分”。人即为“自证分”。掌腹皆不离人,量过之后,虽复已息能量所量之用,然以人故,仍知腹之纵长横广所量掌数,量之效果不致虚弃。然使其人本来不知纵横广长数量多少之义,人虽由掌量腹,仍不能存在腹有几掌之量果,故须有其人本来知有数量之心为“证自证分”。因何今知数量,本来知数量故。因何知本来知数量,今得知数量故。此之二种互为所量,能量,及能量果,故不更须有第五分。此之四分心成,约量果义安立。约体用义,合“证自证”以为自证,安立三分,自证为体,见相为用。约能所义,合“证自证”“自证”为“见”,安立二分,见为能缘虑,相为所缘虑。约一心义,所见无故,能见亦无,能所亡故,唯是一心,无可安立。今此人生之根身,宇宙之器界,及根身器界之种元,既皆是此识之相分,为此识之自证分所变,及见分所了,故此亦名宇宙人生的本体之唯识论也。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