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的鲁班

最后的鲁班

1星价 ¥22.8 (7.6折)
2星价¥22.8 定价¥3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571789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12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545717891 ; 978-7-5457-1789-1

本书特色

  作者从2006年开始致力于非虚构文学写作,以此反映时代巨变中的乡土题材。对一些即将消失或者被异化的传统行业群体,进行了人文寻根和文化反思,是国内较早使用这种形式的写作者之一。其中《*后的鲁班》获山西文学2000—2006年度优秀作家奖,《游走的鼓班》获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单篇奖,其他各篇亦颇受关注。书中还收入部分精短散文小品,显现了作者的文字风格与个性情态。

内容简介

  《*后的鲁班》为作者的散文集,收入其农村散文、城市散文及文学评论,文笔流畅、隽永,尤其是农村散文,为长期深入生活之作,有*后的鲁班、游走的鼓班等,如实反映了晋北农村生活的某些侧面,是当今散文名篇,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

目录

茶余乱弹(小散文)
门前小梅
风来水面时
茶泡冰凌花
胡柚茶
梅影——为新开梅盆留影并记
惦记着泡水仙
猫人猫事
磨房驴事
打碎了青花瓷
遭遇“鬼打墙”
怀念自行车
走路走出意思来
游走与飘泊
简单的幸福
告别喝酒年代
旧事反刍(纪实散文)
小街上的阳光
缸房里的酒
远去的麻地
孩子们的老圩
*后的鲁班
游走的鼓班
飞过太平洋
他乡遇故人
“蒙垂帕克”
手的记忆

灯下杂俎(杂文杂感)
我的回归
莲心
弟子文说
也说散淡
赏乐三章
每每从玩票开始
厨中之乐
冰鱼(成人童话)
稿边手记(小文论)
散文的味道
姑妄言之说散文
我们在路上
散文之远
短笛横吹隔垄闻

门外说文(评论序跋)
《敲壶集》小引
碎了一地——吴言《中篇小说集》跋
在息壤上观潮——萧然散文集《沉芦浮石》序
看似平淡却奇崛——王保国散文集《苦着、乐着、活着》序
精神游牧者的短歌长调——勾长吉散文集《一个人的草原》序
旧式的、高质量的意会——《郜峰散文集》书评
浅阅读,深感受——周冰心小说《么么在长大》筒评
有一种散文——徐迅散文集《草样年华》序
文章道场(讲座谈话)
第四届冰心散文奖获奖感言
在茶话会上的致辞
实现作文学习的突破和提升
在瑞安拽文
传统散文的解构与新散文的再造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后的鲁班》:  门前小梅  这是居所院内唯一的梅树,就那样孤独地立在楼门前,平日无人理睬,今年开得格外旺气了,便有人驻足凝眸。几年前四楼邻人从临海移植来时,只是柔柔弱弱的一枝小苗,*初两年无花,之后开始着花了,却也只是疏疏落落、薄薄瘦瘦的几朵,在寒风中与蜘蛛网一起纠缠着、凌乱着。  不想几年过来,这株红梅出落得如此健硕,开放得如此红火,枝枝干千间也似有几许风骨。今年春节来得晚,这花便按捺不住性子,从腊月中一直开到现在,几近一月。这几天开始有花辦飘落,落在草地上,落在兰盆上,落在自己的枝干上。虽只是区区一株孤梅,却也称得起落英缤纷、红香满地了。  想起前年在苏州,曾带领全家去乾隆去过的光福梅山赏梅。梅山虽然规模很大,梅树品种也繁多,却由于人为造型太过手勤,显得生硬造作。特别是那株被严密保护的“隋梅”,更是花开廖廖,主干如骷髅狰狞,花容如病妇憔悴。不知是天冷还是阳光晦暗,总感觉这些梅树全无生气,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如当地的一些男人,抠抠索索,模棱两可。又忆起十几年前驱车前往无锡赏梅,也是同样观感。  后来与友人说起,友人笑我“缺少传统文人的情怀”。的确,我从不认为自己是什么“文人”,也没有那种变态的审美情趣,欣赏不了病态的美,自是当然。  人老了记忆靠不住。趁兴查阅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他对“强奸梅意”的行为也是深恶痛绝的:“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天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老先生不仅对这些“以天梅病梅为业者”口诛笔伐。而且付诸行动:自掏腰包购回三百盆病梅。先是为它们哭了三日,然后发誓要给它们治疗:放纵理顺枝条,捣毀栽种它们的花盆,全部埋于土地,松开束缚它们的棕绳;期望用五年的时间,想必可以全部恢复元气。“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曰,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予本非文入画士”,原来龚自珍也羞于自称“文人”,在那个年代无疑是个特立独行的另类吧。  梅花也被人赋于风骨气节的象征,且不说毛泽东的“梅花欢喜漫天雪”,陆游的《落梅》则更完美一些:“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是啊,我楼门前这株小梅,不就是这样的一树“落梅”么?  看了台州这边的梅树,也如这边的人一样自然健硕,性格中坦露多而掩饰少。虽是南人,却近北性。依我之顽劣,还是适宜生活在这民风粗砺的边地为宜,实在难与那些咿咿呀呀、城府深沉的“病梅”们,共享一片晦暗的天空。  祈愿门前这株小梅,自由自在地长。轰轰烈烈地开,洒洒脱脱地落。过了春夏秋三季,待别的花儿败了,就该是你的花季了。  风来水面时  这是一幅袖珍的书法卷轴。  说它袖珍,是缘于它和常见的画轴相比,形制小了许多。虽也是精细的红木轴头,玄绿色绢绫装裱出素朴雅洁,却在小巧中罗致出几样东瀛的风韵来。  初时,隐堂先生将此立轴转赠于我,意在装点一间日式茶庐。这茶室,当间一躯原木,树皮斑驳,散发松香;顶上铺以苇编帘箔,野趣横生;不大的空间,以纸窗虚拟分隔,木格方灯映射出的光影柔和而朦胧。经沛兄神手点化,不经意间就形成了茶道所言“清敬和寂”的氛围。众友七嘴八舌,议将此室名为“风入松”。  “风入松”甫成,先邀集长者至交品茗清谈。屋角几上,列置诸品名茶,皆以竹筒盛放;景瓷青花玲珑盖碗,摆设桌前。时值台湾茶人蔡老先生,携“高山冻顶”(茶)来演茶艺。众人围炉共话,不觉仲冬曰短。饮到妙处,竟有些两腋生风、翩然欲飞的灵感了。座间,隐堂先生展示书法一轴,其上墨迹,如老松虬枝、奇崛佶屈;其字,似草蛇灰线、纵橫恣肆;其意,更是如读天书、难以辨析。遂悬于壁端,供众友赏鉴,竟无人全字读出。  ……

作者简介

  薛勇,从2006年开始致力于非虚构文学写作,以此反映时代巨变中的乡土题材。对一些即将消失或者被异化的传统行业群体,进行了人文寻根和文化反思,是国内较早使用这种形式的写作者之一。其中《*后的鲁班》获山西文学2000—2006年度优秀作家奖,《游走的鼓班》获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单篇奖,其他各篇亦颇受关注。书中还收入部分精短散文小品,显现了作者的文字风格与个性情态。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