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操/少年读三国

包邮曹操/少年读三国

¥13.5 (3.8折) ?
1星价 ¥13.5
2星价¥13.5 定价¥3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8164019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92
  • 出版时间:2018-07-01
  • 条形码:9787558164019 ; 978-7-5581-6401-9

本书特色

  少必读《三国》——透过历史,我们可以窥见王朝的兴衰更迭;可以知晓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可以仰慕历史人物的风采神韵。  少必读《三国》——能让我们学习古人的处世方式,例如刘备,论文韬武略不如曹操、孙权,但他却善于知人、用人,他对孔明三顾茅庐,对投奔他的赵云和归顺的黄忠大加重用……也正是“五虎上将”的拥戴,才使他称雄一方成了可能。  少必读《三国》——让我们成为光明磊落的君子,《三国》中有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貌不惊人却有济世之才,有的胸无点墨却自作聪明……对照他们,反观自己,就可以知道怎样来充实自己。  《少年读三国 曹操》主人公是曹操。

内容简介

曹操生于汉末乱世,对重建当时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政治秩序起到了一定作用。数世纪以来,曹操似乎一直在以奸诈者的面目示人,但他也有充满谋略、智慧的一面。《少年读三国·曹操》主要描述曹操气质独特、善恶并存的复杂形象。翻开本书,读者朋友们将了解中国历目前这个专享的人物,进入曹操尘封了两千年的精彩内心世界。故事内容包括谋刺董卓、陈留起兵、迁都许昌、东征袁术、初战官渡、大破袁绍、兵败赤壁、华容脱险、铜雀欢宴、忌杀杨修、魂归洛水等。

目录

心远志高的大器之材

生逢乱世,心怀治世抱负

刺杀董卓,虽败犹荣

宁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遍发讨贼檄文,十八路诸侯响应

招贤纳士,威震山东

击败吕布,平定山东

独揽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

一己私欲,招致惨痛失败

调遣各路诸侯,以为己用

吕布被杀,除一 心头大患

纵论天下英雄,豪气千云

借刀杀人,不背害贤之恶名

周公吐哺,欲招揽天下英才

以弱抵强,等待时机

……
展开全部

节选

  《少年读三国 曹操》:  心远志高的大器之材  东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在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的一座高门深宅里,一个不凡的生命降临了人间。  传说这个新生命出生时,一直晴朗无云的天空忽然阴晦起来,乌云密布,转瞬间便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孩子呱呱落地。雷声、雨声与孩子的啼哭声交织一片,声势宏大。一位懂得方术的客人预言说,这孩子与天象浑然一体,将来必成大器。孩子的父亲听了,喜不自禁;又见这孩子双目微闭,皮肤稍黑,便给他取个名字叫“吉利”,又取个小名叫“阿瞒”。  这个幼小的新生命,就是后来的一代枭雄(强横而有野心的人物;智勇杰出的人物)——魏武帝曹操。  曹操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过继给宦官中常侍曹腾做养子,才改姓曹。曹腾身世显赫,是汉朝开国元勋曹参的后代。他虽然身为宦官,却很有能力和德行,一向以诚实谨慎著称。他在宫中三十多年,侍奉过四个皇帝,为朝廷推荐了很多能人贤士,从来没有什么大的过失,被封为费亭侯。桓帝要封曹嵩,被他婉言谢绝了;直到曹腾死后,曹嵩才承袭了爵位,后来做到大司马的官职。  曹家贵为九卿,富比王侯,可是因为是宦官之家,世资门第不高,常受世人歧视,所以没能列籍于当时享受特权的世家豪族。儿子的出世,使曹嵩在深感快慰的同时,也暗暗为这个新生命祈祷:“封侯拜相,光耀门庭!”  出身于这样的一个特殊家族里的曹操,既像当时众多的纨绔(富家子弟的华关衣着,也借指富家子弟)子弟一样,喜欢飞鹰走狗、围猎比武,整天游手好闲,放荡不羁;又有着一般富家少爷所没有的机敏勇武。他智力超群,心远志高,又善于机诈应变,点子特多;加上他天分高,悟性好,读书过目不忘,旁征博引,好学雄辩,于是,他便成为周围一帮年龄相仿的少年人崇拜的对象。  曹操十四岁那年,朝廷又征召他的父亲入朝做官,曹嵩因此常住在京城,在家的日子不多。由于少了父亲的严厉管束,又加上母亲的百般疼爱,曹操更是无拘无束,恣意玩乐了。他常常和族兄弟曹仁、曹洪、夏侯悖、夏侯渊等人,盘马弯弓,擎鹰牵狗,去丛林中打猎习武,十分逍遥自在。可是,叔父对他的行为很看不惯。只要曹嵩回家,叔父便要说他的许多不是。上次父亲从洛阳回到谯郡,叔父便把曹操好猎一事说了;又说,这种事是违犯朝廷禁令的,说不定哪一天就落个“聚众谋反”的罪名,连累一族人。结果,父亲就把曹操狠狠训斥了一顿,并且不许他以后再外出打猎,以免惹出是非。曹操挨了训,得知是叔父告的状,便想找个机会报复一下。  一天,曹操正在家中闷闷不乐时,书童跑来禀告他说,叔父大人正往府中来。曹操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快步走到府门口.正好看见叔父下车;于是他故意大叫一声,倒在地上打滚,脖子扭着,嘴巴歪了,还流着涎水,脸上的肌肉不停地抽搐,两眼直往上翻白,一边还痛苦地哼着。叔父见到侄儿这副模样,不禁大吃一惊,以为是中了风,便赶紧两步并作一步跑进去告诉曹嵩。  正在家中休假的曹嵩听说此事,慌忙跑到府门前,却不见曹操的踪影;他又急忙转到曹操的卧室,一进门,却看到曹操端端正正地坐在窗前书桌边,正在专心致志地看书,好像什么事儿也没发生过。曹嵩十分疑惑地问儿子:“你叔父刚才告诉我说,你中了风,跌倒在地不省人事,怎么好得这么快?”曹操装出十分惊讶的样子说:“孩儿从午饭到现在,一直在这里读书,没出房门,也没看见叔父,更没生病中风啊!”曹嵩见状,半信半疑,正要说什么,曹操又用十分委屈的口气,进一步发挥说:“孩儿猜想,可能是叔父随意说的。叔父一向不喜欢孩儿,常常说孩儿的坏话,现在又说我中了风,这不是有意在诅咒孩儿吗?”“哦,原来是这样!”父亲若有所思地说着,嘱咐曹操好好读书,便转身离开了。  曹操这一招果然奏效。从此以后,曹嵩就不再相信弟弟的话了;曹操在他那帮少年朋友中,威望更高,行为更放任自流、扬扬得意了。  在那些朋友中,有个叫袁绍的世家公子,和曹操*为意气相投。他们经常在一起高谈阔论、舞枪弄棒,扮作游侠四处闯荡,有时便干出一些荒唐事来。  有一次,得知邻近的村子里有户人家娶亲,曹操便拉上袁绍,兴冲冲地跑去凑热闹。他们趁暮色昏黄,悄悄藏在那户人家的后园子里。等到天黑了,新娘进了洞房,屋里屋外欢笑喧闹,灯火辉煌时,曹操便跳了出来,大声叫喊:“有贼啊!快抓贼啊!”里面的人听说有贼,“呼啦啦”一下子全都跑了出来。混在人群中的曹操又喊道:“贼往西头跑了!快追啊!”于是人们又纷纷往西头奔去。趁着混乱,曹操和袁绍悄悄溜进新房。盖头还没来得及揭去的新娘独自一人坐在床边,害怕极了,又不敢离开,正不知如何是好呢。曹操走上前一把扯去新娘的盖头,新娘惊得目瞪口呆,吓得脸都变色了。袁绍说:“贼来了,你赶快跟我们跑吧!”曹操不由分说,背起新娘就往外跑。到了大路上,他们便朝东头跑去。来到村外野地,四周漆黑一片,分不清东南西北,走了几步,就陷到了荆棘丛中。曹操气喘吁吁,将新娘放下来,让她靠树站着,与袁绍两人仔细地辨认了一下方位。曹操抬头望望星星,又回身看看远处村中的灯火,终于看清了方向,周围的树木也渐渐清晰起来,原来大路就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曹操便催促袁绍说:“我们赶快离开这里!”可是袁绍却说他实在跑不动了,说罢一下子坐在地上。  ……

作者简介

俞晓红,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红学会理事、安徽省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著有《形象:文化的投影》《古代白话小说研究》《佛教与唐五代白话小说》,主编《中国古代名剧故事》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