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手术与创伤后慢性疼痛刘慧2019观点

手术与创伤后慢性疼痛刘慧2019观点

1星价 ¥77.8 (7.2折)
2星价¥77.8 定价¥10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895114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92
  • 出版时间:2018-06-01
  • 条形码:9787518951147 ; 978-7-5189-5114-7

内容简介

本书以手术后创伤性疼痛概论、疼痛病诊断基础、疼痛科常用技术、疼痛病诊治,具体内容涉及:疼痛的基本概念、疼痛科的建立与发展、疼痛科的质控和管理、病史采集、药物治疗等。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是学科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在现代疼痛诊疗管理中,疼痛护理学占有较为突出的地位,本书特别安排了这方面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目录

手术与创伤后慢性疼痛流行病学 1.胸科手术后慢性疼痛综合征 2.乳腺手术后慢性疼痛综合征 3.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综合征 4.截肢后慢性疼痛综合征 5.矫形外科手术后慢性疼痛综合征 手术与创伤后慢性疼痛的易发因素 6.CPSP的易发因素与患者术前情况有关 7.CPSP的易发因素与手术因素相关性 8.CPSP的易发因素与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的相关性 9.CPSP的易发因素与术后急性疼痛的相关性 10.CPSP的易发因素与辅助放化疗相关 手术与创伤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 11.伤害性感受器的痛觉传感 12.痛觉的上行传导 13.丘脑边缘系统的痛觉整合 14.丘脑皮层系统对疼痛反应的感知 15.下行抑制系统及神经递质对疼痛的调控 16.镇痛药物与痛觉调控系统 手术与创伤后急性疼痛向慢性疼痛转变的发生机制 17.损伤组织对机体伤害性刺激持久化与炎症反应是外周和中枢敏化的原因 18.外周敏化的发生机制 19.交感神经系统在慢性疼痛的形成和持续过程中的作用 20.中枢敏化的发生机制 手术与创伤后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机制 21.神经胶质细胞在手术与创伤后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中的作用 22.神经慢性炎症及细胞因子在手术与创伤后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中的作用 23.神经递质在手术与创伤后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中的作用 24.离子通道在手术与创伤后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中的作用 手术与创伤后慢性疼痛的评估 25.一般疼痛强度评估 26.疼痛及生活能力综合评估 27.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评估 28.疼痛的心理学评估 手术与创伤后急性疼痛的治疗处理是预防慢性疼痛发生的关键 29.手术与创伤后急性疼痛的治疗原则 30.手术与创伤后急性疼痛的治疗 手术与创伤后慢性疼痛的药物治疗 31.手术与创伤后慢性疼痛的药物治疗原则 32.手术创伤后慢性疼痛的常用治疗药物 手术与创伤后慢性疼痛的微创介入治疗 33.神经阻滞治疗 34.射频热凝治疗 35.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 36.神经电刺激治疗 手术与创伤后慢性疼痛的其他治疗 37.手术与创伤后慢性疼痛的康复治疗 38.手术与创伤后慢性疼痛的心理治疗 术后急性疼痛发生机制的探索 39.术后急性疼痛的动物模型探索 40.术后急性疼痛的功能核磁共振研究 从机制出发,对疼痛治疗方法的探索 41.早期治疗、持续全程 42.联合用药 43.多学科慢性疼痛管理 疑难病例及临床经验分享 44.病例一:微导管技术治疗有典型根性症状的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 45.病例二:保守一微创治疗典型FBSS 46.病例三:奇神经节阻滞治疗产后会阴部疼痛 相关指南及新进展解读 47.腹股沟疝术后慢性疼痛处理流程国际共识解读 48.《术后疼痛管理指南》解读“做好围术期急性疼痛管理,减轻术后慢性疼痛” 49.基因多态性与术后慢性疼痛研究新进展 50.NSAIDs类新药研发进展 51.“围术期使用普瑞巴林预防术后慢性疼痛”需要更多的证据 出版者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慧,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疼痛科主任兼麻醉科副主任,卫生部疼痛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1984年四川医学院医学系本科毕业,1987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麻醉专业获硕士学位,1987年7月留校工作,于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工作至今。 社会兼职: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四川省医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常务委员,西部精神医学协会疼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疼痛学会(IASP)会员,《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常务编委,《实用疼痛学杂志》副主编,《华西医学》杂志编委。 擅长各种微创介入诊治技术,率先开展超声技术在疼痛领域的应用并完成系列超声临床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较高的处理疑难病种的能力,是我国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著名的疼痛专家。 作为**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疼痛论文60余篇,承担课题十项,参编教材7部。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2人。 主要贡献有: 1.完成超声在星状神经阻滞、脊柱相关阻滞及微创技术临床研究,是超声技术在疼痛领域应用的倡导者,目前该技术在国内、国际处于领先地位。 2.在国内早期开展多学科合作的科室,通过疼痛俱乐部(由多学科组成),使本科室疼痛诊治水平得到各科专家青睐,提高疼痛学科影响力。 3.开展癌痛规范化病房创建及“无痛”医院建设:通过疼痛科提供技术支持,医院职能部门协调、监管模式,实现疼痛科引领多学科合作“无痛”医院建设。 4.所在科室作为疼痛专业医师培训基地,积极倡导疼痛专业医师规培的实施,受到业内一致好评。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