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醉醒客-可以论

醉醒客-可以论

1星价 ¥31.4 (7.9折)
2星价¥31.4 定价¥3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865253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62
  • 出版时间:2015-10-01
  • 条形码:9787508652535 ; 978-7-5086-5253-5

本书特色

    一位诗人的文化担当,一把带有人文温度的手术刀。  以国学之道来观照现实人生,打通了中国历史与当下的诸多通道。  持续7年的观察和审视,在时代的“幻象”和“假象”中逼近真实。  它不装深沉,但你也不可能很快读完它。  有人在乎那些现象吗  著名文化学者叶匡政先生新作《可以论》,持续7年的观察和审视,视角涉足广阔的社会领域,包括诗歌、文学、学者、历史、时事及电影娱乐等方方面面。他紧盯这个时代的“幻象”和“假象”,揭示了大量不容忽视却被公众漠视的时代病,用80篇文章,逼近这个时代*幽暗的部分。  一把有温度的手术刀  叶氏的批评触觉敏锐、视角独到、眼光毒辣,往往一剑封喉。不过,他的剑,不致人死地,而是一把带有人文温度的手术刀。所以,《可以论》背后的主旨是文化自救,它着眼于当代文化观察,要义是通过对这个时代文化的深刻反省,正视我们自身的困境,并以此为契机寻找突破的道路。  倾心儒家,敬畏文字  《可以论》是叶匡政先生的新作品,熟读《论语》《大学》《中庸》《尚书》等经典典籍的他,以国学之道来观照现实人生,化用到他对世事的判断上,并打通了中国历史与当下的诸多通道,对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也往往有着深刻的洞见。  一位诗人的社会担当  这是一本隽永的诗人随笔,更是一本省世的文化批评,没有简单的臧否,白描式的刻画中寄托着冷静和深刻的理解。它让我们看到一位诗人的社会担当,以及诗人在自由价值观传播中的作用。他揭开了社会万象的幕布,读者可以继续自己的思考。  在商业明星和文体明星为主流的时代,诗歌的存在奄奄一息,而诗人又必须对这个时代发言,于是,诗人叶匡政毅然放下诗歌,以文立心,踏入公共知识领域。此时的叶先生,面子俨然一文化批评家,而其内里依旧是一个诗人,所以其文即其诗,诗心即士心,以诗之心来回应社会之方方面面,诗人中独叶先生一人。  你不可能很快读完它  在《可以论》中,作者叶匡政不仅设置了无限开阔的视野,且他的维度是向内的,其笔触深入时代神髓和人的心灵之精微,表达出别样的复杂和细腻。因此,你不可能很快读完,而连留悛巡于它的篇页与字行之中。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文化随笔集。
收录了作者叶匡政近年来撰写的文化比较类文章和随笔,偏重对传统文化、历史和大众文化的观察和思考,他认为:“*好的社会就是个人在精神上的优势地位自由。如果在精神领域,每个人可以自由地追寻自己认为重要的真理与道德,一个社会的普遍真理和道德感就会自发呈现出来。”纵横捭阖,针砭时弊,饱含激情地对当下的社会现状、文化事件、影视江湖等进行剖析,展示了一个媒体人的独特视角和文化担当。
引经据典,文笔犀利,是典型的文化散杂文读本。

目录

**章 思想可以让精神还乡

真实就是天道

“正名”是正义行为的源泉

何为性命之学

一个著名捣鬼术的破产

不召之臣

仁的起点是反对一切暴力

执政者的“修己之道”

也谈“民无信不立”

孔子的幸福经济学

良知之外更无知

“为仁由己”与独立精神

从“积怨蓄祸”谈起

“百岁之寿”与“千岁之法”

孟子怎么看群体性事件

“有道”与合法性

道洽政治,泽润生民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养猴人的朝三暮四术

音乐可与天地同和

中国城市的“象天法地”

第二章 没有人可以孤立自己

我的老家和叶氏宗族

母爱的和风

人是天地之心

“生意”要尊重一切生命

民意与“天下归往”

要父亲,还是要法律

特立独行的仁者

从“子产不毁乡校”谈社会沟通

率性是对天道的敬畏

平等的背后

“趋善”和“性善”

孔子的密室之约

怎样的“中庸”

隐者的骂人和白眼

我们为何要有所敬畏

乡愿,妾妇,大丈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和而不同”就是承认异端

第三章 文化可以使心灵觉悟

重现汉字的意蕴与尊严

“陶艺天授”的礼乐风景

慢才是活着

艺术家的隐逸与发现

让艺术带你超越疾病

对城市生态的文化思考

城市是与居住者的对话

日记与变异

年度汉字的民意

曹雪芹为何没成为莎士比亚

恐怖小说是想唤醒死亡的虚空

没有著作权,哪有原创力

兽首回归值得欢呼吗

图书界还真好这口残汤剩羹

作家富豪榜应叫“作家沦落榜”

别让实体书店灭绝

灾难之中也需要文化慈善

“织毛衣”表的是一款怎样的心曲

公共学术的全面崛起

第四章 谁说天使不可以演戏

死亡是*大的未知

对大饥荒死难者的道歉

荒唐年代里农民的迷茫

一堂爱的艺术课

一部男人成长史

窃听与监听的伦理反思

婚姻与家庭的内核是唯一的

“收”把玩之器物,“藏”历史之血脉

拍历史剧要有敬畏心

战争与审查的“罗生门”

救赎使灵魂拥有归途

票价正疯涨,电影正衰退

觉醒中的电影导演著作权意识

“微电影”之战

别以为破坏电视伦理就能提高收视率

戛纳不只是卖场与秀场

银幕之下的情感缺失

全明星的公民意识

别把名著拍成“儿童不宜”

类型叙事中的中国趣味

品特在与我们讨论月球

幸好还有赖声川


展开全部

节选

真实就是天道  举凡中国人,大多知道“天人合一”这四个字。但愿意探究天人合一含义的人很少,真正信仰天人合一的人,就更少了。受传统文化教化的人,对天人合一的意蕴都深有体悟。因在四书五经,乃至中国古典文学中,这都是一个重要主题,不理解这四个字,极难真正体会中国文化的高贵和精妙。  自周公孔孟,到道家老庄,都对这四字所蕴含之义做过很多阐释。孔孟与老庄的分野为,孔孟多从“人”这一端来说,说的是人世;而老庄多从“天”这一端说,说的是自然。到《中庸》,在此问题上对儒道学说做了融会贯通,进一步解读了天人合一的真义。司马迁、朱熹认为《中庸》的作者是子思,孔子的孙子。据考证,《中庸》在秦初曾被当时儒者做过修改,定稿时间应在秦统一之后。  《中庸》里,关于天人合一的纲领性观点在“哀公问政”中,是通过孔子之口说出的:“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其后的12章文字,都是子思在反复论证与释读此句话的意义。  什么是诚呢?朱熹《四书集注》的注解是:“诚者,真实无妄之谓。”简单地说,诚就是真实。真实,不仅是天人合一观的*高价值,也是中国儒家精神的中心价值。只有首肯此义,言及其他理念才有意义。何谓真实?日月星辰、风云雨露、海陆山川、虫鸟鱼兽皆谓真实;同样,人的男女生死、喜怒哀乐、饥饱寒暖也属真实,儒家认为这些就是天道,也即真实就是天道。《中庸》说:“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原来世间万物共有的一个特征,就是真实,充塞天地宇宙间的,也只是一个“诚”字。  既然真实就是天道,那么寻求真实,就是人道了。儒家思想的主要演进,就是在追问存在的一切是否真实,以及人们如何在生活中实现真实、把握真实。儒家深知,对于人来说,抵达真实是艰难的。所以《中庸》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自,就是“由”的意思。明,就是明白道理。由真实而明白了道理,叫出自本性。由明白道理而达到真实,称为教育感化。真实,才能明白。明白,也能变得真实。让天道的真实,在人道中再度真实地体现出来,这就是儒家教化的*终目的。而舍弃真实,从别处寻求*高价值,或用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来遮蔽真实,就是违背了天道。  《中庸》又说:“诚者,自成也。”真实,就是自己成全自己,“是故君子诚之为贵。”并认为,真实不仅可以成全自己,而且可以成就万物。成全自己,这是仁。成就万物,这是知。《中庸》认为:“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这句话,是儒家精神中非常重要的一句话,意思是,只有天下极端真实的人,才能充分发挥本性;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本性,就能让众人发挥他们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帮助天地培育万物;能帮助天地培养万物了,就可以与天地并列。这就是儒家所推崇的圣人,原来不过是一个实现了极端真实的人而已。  《中庸》更为看重执政者要坚守“至诚之道”,认为“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意思是,只有执政者坚守至诚之道了,才能树立治理国家的*高规范,才能确立社会的根本法则,才能探知天地的生成变化。并说“至诚如神”,意思是一个“至诚”的社会或人,不仅可以知道未来,还可以预知福祸。  原来,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中的这个“一”与“体”,就是真实。儒者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一切目的,就是为了恢复人世间的一个真实。因为,他们相信,真实就是天道。  母爱的和风  父天母地,是我常想起的四个字。它与我对父母的感受很吻合。父爱广阔深远,母爱细腻亲近,从小在家,我就是这种感觉。父母都已七十多岁了,生活在合肥。因哥哥弟弟与他们同居一城,照料周到,我平日对父母担心很少。  两位老人早修炼得超然物外了,却时时操心远在异地的我。兄弟三个,我小时候*顽皮。如今年过不惑,每次回家,父母对我的教导仍然*多。听他们念叨,像回到儿时,那份幸福是不言而喻的。在他们眼中,我永远是那个毛毛糙糙的黄口小儿,就像我在远方想起他们,常以为他们还是身值壮年的父母。  每个人说起母亲,都能写一本书,我自然也不例外。我的母亲是典型的知识女性,生在上海的一个商贾之家。她是家中*小的女儿,从小极受外公外婆疼爱,养成了娴静平和的心性。母亲的名字悦耳,但很常见,叫吴秀玲。她对我说,是她在上海读敏人小学时,校长给取的。不过我儿时觉得,这三个字不仅极美,也*好听。母亲长得美丽端庄,个子也高,年轻时的照片拿出来,像早年上海的电影明星。  孩子都会说母亲美,但我母亲的美,是周围的邻居朋友公认的。早年读班昭的《女诫》,言及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我**刻想到的就是母亲。里面说的清闲贞静、愉色婉容、动静有法、择辞而言等,用来形容我的母亲,都极为贴切。或许母亲天性如此,但我想这和她所受的教育,肯定有关联。母亲初中读的是上海南屏女中,高中读的陕北中学前身是华童公学,都是上海历史悠久的名校。  母亲一心学医,外婆祖籍又在安徽,所以母亲大学考到了安徽医学院。大学时,她与在合肥工业大学读建筑的父亲开始恋爱,1964年毕业后就分配在安徽工作了。母亲做事极为精细,写得一手好字。平日做家务,也是慢工出细活,洗起菜来是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洗。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从来与世无争,说话文静优雅。即便对孩子们,也从没说过一句重话,更没打过一下。小时候,母亲告诉我,她从小学到中学,一路都是班长或学习委员,大学是班主席,我常常不信。在我的印象中,班长、班主席都是泼辣厉害的角色,怎会像我母亲这般温柔安静。长大后才明白,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就是这样的修养。尤其对医生来说,拥有一个充实而宁静的心灵世界,至为重要。  母亲无论是照料我们,还是对医务工作都非常尽心。记得我上高中时,父亲常年在国外工作。有几年,母亲一人照顾我们兄弟三人。那时她在医院是主任医师,常常要三班倒。无论白班夜班,她下班**件事,就是给我们做饭洗衣。有时忙到自己来不及吃饭,又得赶去上班了。母亲近年有骨质疏松的毛病,应当说是那些年落下的病根。老一辈人不注意营养,母亲常说,她在退休前都没想过要喝牛奶,总认为吃饱饭就行了。因母亲喜爱医务工作,在家中会常常和我们聊些医学常识,家中又有很多医学书籍,我们几个孩子耳濡目染,于是都懂一些医学常识。如今,我身边的人如果有什么小病,我的诊断和医治方法,常和医生说的不差上下。母亲虽是医生,每天要面对各种怪病,但她平时在生活中,胆子却并不大,连活鸡活鸭都不敢杀。母亲不会骑自行车,到哪里都是走路。我印象*深的是,上初中我刚学会骑车,有一次在路上我非要载她,母亲轻信了我,真坐到车后座上。我毕竟年少,骑着骑着一紧张摔倒在路上,母亲也倒在自行车上。自那以后直到我20多岁,母亲再也没坐过我的自行车。  母亲年轻时喜欢读小说,直到中年,工作太忙才不大看。我的文学爱好,就是母亲培养的。记得小时候,她会把从小说或电影中看到的故事,讲给我听,而且讲到凄凉或感人之处,自己会先流下眼泪。小时候我有个毛病,只要看到妈妈哭,我便跟在后面哭。有时她刚刚流泪,我已在嚎啕大哭了。母亲年轻时,在工厂的医务室工作过,她与管图书馆的阿姨是密友。从小母亲就带着我,出入图书馆,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借长篇小说给我看。应当说,我与书的缘分,是从那时就结下的。  记得小学时,母亲带我背过《诗经》里《凯风》一诗。那首诗中说:“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意思是:和风从南方来,吹拂那小小的酸枣树,酸枣树小小的,母亲多么辛劳。和风从南方来,吹拂那酸枣树的粗枝条,母亲圣明又善良,我如不成为善人又如何回报。这首诗,是中国出现的**首赞颂母爱的诗。后人常用“凯风”来指代母爱。母爱在我的感受中,确实是这样一种和风,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我静下心,就能感受到那来自母亲的关爱。  这和风无处不在。我想,我们生命中的一切荣耀,都来自这和风。  ……

作者简介

  叶匡政,诗人,学者,文化批评家。1969年4月出生,祖籍安徽太湖县,合肥人,现居北京。1986年开始在文学杂志发表诗作数百首,曾对中国城市的汉语诗歌表达产生过重要影响,著有诗集《城市书》、文化评论集《格外谈》、长诗《“571工程纪要”样本》等,编有《孙中山在说》《大往事》等书。主编过“华语新经典文库”“非主流文学典藏”“独立文学典藏”“独立学术典藏”等多套丛书。  2006年10月发表《文学死了!一个互动的文本时代来了》等一系列文化批评文章,在文化及学术界引起反响,成为新世纪以来的标志性文化事件。在各类报刊发表过一千多篇时政与文化评论。获过台湾第1届双子星国际新诗奖及国内十多种诗歌奖、首届中国新锐媒体评论金奖、博客十年“影响中国百名博客”奖等,2010、2012年入选“华人百大公共知识分子”。  《南方周末》《南都周刊》《新京报》《北京青年报》、香港东网等30多家海内外华文媒体的专栏作家。现为香港《凤凰周刊》主笔、信孚研究院研究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