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的时间与存在之痛的问题-技术与时间-3

电影的时间与存在之痛的问题-技术与时间-3

1星价 ¥45.5 (7.0折)
2星价¥45.5 定价¥6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4726474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20
  • 出版时间:2012-05-01
  • 条形码:9787544726474 ; 978-7-5447-2647-4

本书特色

本书系法国当代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的论著《技术与时间》的第三卷。作者在书中指出,当电影向电视转变之时,象征工业与物流工业实现了整体化。美国式的文化工业实现了对世界市场的控制,从而使得其对全体意识流的控制成为可能。在无孔不入的电视、电影面前,集体意识体验着相同的时间流,个体的时间被消解,个体意识淹没在集体意识之中,“存在”被打上了问号,由此产生了“存在之痛”的问题。

内容简介

技术哲学的扛鼎之作,作者系德里达的学生与挚友,入选北京大学、南京大哲学系必读书目。学等高校哲学系必读书目。

目录

告读者引言**章电影的时间1.故事欲2.烦恼3.电影的两大根本原则4.“电影幻觉”的意识5.“库里肖夫效应”6.遴选、准则与记录7.录音的启示8.再论《访谈录》9.《美国,美国》10.重复与无意识11.《四点整》里的前摄12.《蚀》13.他者的时间14.电视第二章 意识犹如电影第三章 “我”和“我们”:美国的接受政策第四章 我们的教学机构的动荡第五章 进行区别第六章 技术科学与复制附录1 中法概念性词汇对照表附录2 中法专有名词对照表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贝尔纳?斯蒂格勒(1952— ) 法国著名哲学家德里达的学生和好友。曾任巴黎国际哲学院教导主任、宫片涅技术大学“技术认识、技术组织和技术体系”研究中心主任、法国音像研究所副主任,曾指导过应用于文本、图像和声音的数字技术领域的多项研究。他的哲学著作《技术与时间》系作者在德里达指导下,积十多年的研究和教学成果而成的博士论文,被认为是20世纪末法国哲学界*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作者本人也因此成为引人注目的哲学新星。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