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国70后文学研究-第一辑

中国70后文学研究-第一辑

1星价 ¥23.4 (3.6折)
2星价¥23.4 定价¥6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817594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9页
  • 出版时间:2019-08-01
  • 条形码:9787559817594 ; 978-7-5598-1759-4

本书特色

本书着眼于中国“70后”作家群体的代际境遇、时代精神体验及文学生产机制等问题,通过对“70后”文学创作现状的梳理及对其存在问题的剖析,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21世纪中国文学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作者多为活跃于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

内容简介

“70后”作家在中国当下文坛上的地位已日益凸显。他们的成就和问题,是我们当下中国*典型的文学经验的一部分。关注他们,就是关注当下的中国文学。 本书不仅呈现了“70后”一代作家成长的困境与突围,以及他们艰难的自我确立的过程,也探讨了他们的使命与担当,提供给读者的不仅有思想的碰撞,也有成长的启发。 本书关注“70后”这一作家群体的整体文学创作,记录下属于这一代人的独特精神轨迹和思考,为新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份宝贵的研究资料。

目录

关于“70年代人”的对话 宗仁发 施战军 李敬泽 /1 灵魂的自我放逐与失位 洪治纲 /11 终止焦虑与长大成人 宋明炜 /16 被遮蔽的“70年代人” 宗仁发 施战军 李敬泽 /26 激素催生的写作 黄发有 /34 关于“70年代” 魏 微 /42 论“70年代后”的城市“另类”写作 倪 伟 /49 近年“70年代以后”作家创作研究综述 王凤仙 刘兆柏 /67 被囚禁的欲望 周立民 /75 “70后”的写作及可能性之一 徐则臣 /89 小城镇叙事、泛意识形态写作与不及物性 梁 鸿 /96 可疑的“个人” 周立民 /113 在逃脱处落网 张 莉 /133 代际视野中的“70后”作家群 洪治纲 /146 低谷的一代 陈思和 /161 怀旧·成长·发展 贺仲明 /169 未完成的审美断裂:中国“70后”作家群研究 张丽军 /181 “70后”写作与抒情传统的再造 谢有顺 /197 “70后”六作家论 刘 涛 /215 “70后”的身份之谜与文学处境 孟繁华 张清华 /235 大众文化影响的焦虑 翟文铖 /242 “70后”作家的五副面孔 马 兵 /260 “第三代”以后历史如何延续 张清华 孟繁华 /275 “70后”作家创作与当代中国文学 张艳梅等 /283 生命困境与精神暗疾的隐喻 曹 霞 /310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70年代人”给中国文坛带来的初步成果是其呈现的勇气。我们惊骇于如此有勇无谋的“行为艺术”。他们的不顾策略,增加了20世纪末叶文学呈现出的繁复性。这不是表面上的“多样化”所能解释得了的。繁复性呈现的存在,是文学健康的福音。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保持对作品厚重、真实、震撼等理想品质的期许。 ——关于“70年代人”的对话(宗仁发 施战军 李敬泽) 我想比较值得去做的,是应该确认我们所处的时代到底在怎样影响着我们的生存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又如何塑造了我们对于现实和自我的想象。也许对现实和自我关系的察知,将触动我们更为内在的体验,并从中催生出一些具有发展可能性的新向度来。 ——终止焦虑与长大成人(宋明炜) “70年代人”中不少为没有体制保障的自由撰稿人,这种承受着巨大压力把自己变成“一个坐在家里靠写字吃饭的人”(戴来《要么进来,要么出去》)的胆识,蕴藏着一种抗拒平庸的精神诉求。中国文学的未来或许正由这些自由的灵魂重新塑造。但文学史*不以年龄和姿态作为价值坐标,因为两者都是暂时的、可疑的甚至是荒唐的刻度,只有作品质量才能衡量一个时代文学和文化的兴衰浮沉。“70年代人”只有冲破诱惑和压力的围堵,才能带给21世纪的文学一种崭新的期待和惊喜。 ——激素催生的写作(黄发有) 对我们的青年作家来说,首要的问题是解决如何看待民族性的问题。尽管“60后”中的一批作家秉持普遍性和超越性的文学理念,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很多作家都已经意识到要从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中汲取营养,再做一次寻根之旅。 ——“70后”的写作及可能性之一(徐则臣) “70后”作家身上有一种含混与暧昧特征。那种不可名状的温暖、细致与锐利的气质,包含着某种内向的少年情态,敏感多情又暴烈冲动,安静耐心又渴望突破。在面对社会与历史时,他们处于一种奇怪的“游离”状态。如果一定要为“70后”作家找一条出路的话,这种“游离”状态和“中间”状态可能成为“70后”作家的及物点。 ——小城镇叙事、泛意识形态写作与不及物性(梁 鸿) 在这前无古人的历史大裂变中,“70后”作家有幸亲眼见证了乡土中国的现代化转型,亲身经历了这种愈来愈快的城市化进程,亲身体验了这种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物质与精神相分离割裂的痛楚、悲哀、挣扎。因而,“70后”作家有责任、有义务、有使命深入民 间、大地、历史去呈现这一代人的喜怒哀乐,创作出属于这一代人的、打通过去和未来的经典文学。 ——未完成的审美断裂:中国“70后”作家群研究(张丽军)

作者简介

张丽军,1972年生,男,山东莒县人,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在20世纪乡土文学研究、新世纪“70后”作家群研究、样板戏研究等领域有着较大影响。中国现代文学馆第二届客作者座研究员,北京大学访问学者,鲁迅文学院第26届高研班(文学评论)学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