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发展能力概论

包邮区域发展能力概论

¥74.5 (7.6折) ?
1星价 ¥74.5
2星价¥74.5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4439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11
  • 出版时间:2018-08-01
  • 条形码:9787520344395 ; 978-7-5203-4439-5

本书特色

经济学视角中的区域发展能力是指特定区域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资源和条件,由该区域内的要素聚集能力、要素配置效率、产品竞争力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共同决定。因此,可以构建区域发展能力的“双激励-四维度”理论框架,即市场与制度双激励对上述四个维度的影响。该框架的理论逻辑表明:提升区域发展能力的核心逻辑是优先以制度激励要素聚集。对区域发展能力(RCDI)的测算表明:我国RCDI值呈“东部——东北——中部——西部”的差序格局。制度与市场激励差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RCDI差序。突不破的“胡焕庸线”可能意味着在长期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是市场激励。给定一个激励差序格局,对于后发区域而言,重要的是将制度激励转化为市场激励,这要求制度激励聚焦“培育市场”而非“替代市场”。进一步分析RCDI的经济增长弹性、相对长板(PCI-产品竞争力、RCI-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短板(EAI-要素聚集能力、EEI-要素配置效率)等,等

内容简介

经济学视角中的区域发展能力是指特定区域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资源和条件,由该区域内的要素聚集能力、要素配置效率、产品竞争力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共同决定。因此,可以构建区域发展能力的“双激励-四维度”理论框架,即市场与制度双激励对上述四个维度的影响。该框架的理论逻辑表明:提升区域发展能力的核心逻辑是优先以制度激励要素聚集。对区域发展能力(RCDI)的测算表明:我国RCDI值呈“东部——东北——中部——西部”的差序格局。制度与市场激励差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RCDI差序。突不破的“胡焕庸线”可能意味着在长期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是市场激励。给定一个激励差序格局,对于后发区域而言,很重要的是将制度激励转化为市场激励,这要求制度激励聚焦“培育市场”而非“替代市场”。进一步分析RCDI的经济增长弹性、相对长板(PCI-产品竞争力、RCI-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短板(EAI-要素聚集能力、EEI-要素配置效率)等,并提出提升区域发展能力的建议。

目录

●导论
● 一 研究背景与视角
● 二 本书内容与思路
● 三 研究方法及特点
● 四 研究意义与目的
● 五 主要概念及说明
● 六 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是区域发展能力的特殊范畴
●章 区域发展能力问题的提出与进展
● 节 区域发展能力问题的缘起
● 一 能力问题的现实观察缘起:从人口到区域
● 二 能力问题的政策取向缘起: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出
● 三 能力问题的学术关注缘起:区域发展能力的提出
● 第二节 区域发展能力的研究进展
● 一 国外研究进展
● 二 国内研究进展
● 三 区域发展能力研究的特点
● 第三节 区域发展能力研究的趋势
● 一 国外研究的趋势
● 二 国内研究将逐渐形成相对统一的分析框架
● 三 国内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将趋于一致
●部分目录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晓红(197011-),贵州务川人,贵州大学管理学院三级教授,经济学博士,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贵州省“四个一批”人才,贵州大学学科带头人,贵州大学喀斯特地区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致力于产权理论与改革、贫困与发展等领域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委重大委托课题等项目30多项。独立出版专著2部,合著2部;发表论文50多篇。2009年获四川省博士论文奖,获省社科二等奖3次;2009年被评为贵州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2010年以来,作为核心专家参加《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 、《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等文件起草和规划编制工作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