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包队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机制:全球价值链视角

外包队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机制:全球价值链视角

1星价 ¥33.1 (7.2折)
2星价¥33.1 定价¥4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807769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97
  • 出版时间:2019-08-01
  • 条形码:9787521807769 ; 978-7-5218-0776-9

本书特色

二十世纪后半期,外包作为一种组织和治理力量,将同一产品不同环节作为外包订单跨国分散,由此形成紧密协作的国际分工体系。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通过承接外包订单,加入国际分工体系,可以迅速对接国际技术前沿;但是,外包活动的利得分配从来就不是静态的和单维的。国际分工体系的组织和治理力量——外包——对经典理论提出了许多挑战,对发展中国家赶超战略的拷问更是发人深省的。为此,本书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出发,研究外包对经济波动、区域协调发展、国民收入分配和产业升级等方面的经济效应与传导机制,不仅能丰富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内涵与维度;而且能帮助发展中国家适时调整自身的赶超战略。

内容简介

  《外包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机制:全球价值链视角》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出发,研究外包对经济波动、区域协调发展、国民收入分配和产业升级等方面的经济效应与传导机制,不仅能丰富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内涵与维度;而且能帮助发展中国家适时调整自身的赶超战略。  一,外包与经济波动。该书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采用带有Driscoll-Kraay标准误的固定效应估计方法等稳健性回归之后,发现外包对经济波动的效应显著为正,并且可以通过出口和进口两种渠道造成经济波动。进一步,该书发现小企业、外资企业和低技术行业的比重越高,外包造成的经济波动就越大。此外,该书还发现外包冲击造成经济波动的机制表现为,主要是通过增加既有企业生产和就业的波动性——密度边际波动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增加企业数的波动性——扩展边际波动实现的。  第二,外包与地区差距。该书测度了中国八大区域的国际外包水平和国内外包水平,发现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皆在国际外包体系中处于低附加值的分工环节;东部地区对中西部的产业关联效应更多地体现为将其压制在低级要素供应商的地位;国际外包体系与国内外包体系之间、国内区域间外包体系与国内区域内外包体系之间皆存在割裂。随后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发现,从整体上看,国际外包体系与国内外包体系之间,区域间外包体系与区域内外包体系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种割裂关系可能就是造成中国地区差距扩大的微观机理。  第三,外包与劳动收入份额。该书认为外包可以通过价格驱动、低端锁定和世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三种渠道,降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报酬及其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该书随后利用中国的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带有Driscoll-Kraay标准误的固定效应估计方法等稳健性检验后,发现外包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效应显著为负。国际外包体系表面上增加了对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需求,实质上是发达国家的资本压榨发展中国家的劳动的机制。  第四,外包与内资企业产业升级。在利用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克服了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和区分了进出口的不同渠道后,该书揭示了在中国贸易急剧增长的表象下,隐藏着外包这样一种组织和治理的力量,可以对内资企业产业升级产生抑制效应。国际外包体系,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本质上属于一种被生产者驱动型和购买者驱动型价值链协同封锁,陷入进口和出口互相引致,技术和市场双重追赶的“俘获型”网络。

目录

**章 导论
**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节 文献回顾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外包组织治理下的国际贸易:特征性事实
**节 外包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六个特征性事实
第二节 外包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引入外包的经济全球化:界定与测度
**节 全球化“三位一体”的进程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指数的构建:引入外包
第三节 中国经济全球化指数的测度与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外包与经济波动
**节 全球化时代经济波动的新来源
第二节 分析框架和理论假说
第三节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第四节 模型检验和实证分析
第五节 经济波动的传导机制:企业规模、产权与行业特征
第六节 经济波动的边际分析
第七节 就业波动的方差分解
第八节 小结

第五章 外包与地区差距
**节 中国的两个“中心一外围”格局
第二节 中国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现状与特征
第三节 国际外包与国内外包的测度方法
第四节 中国各区域的国际外包与国内外包水平
第五节 计量模型和理论含义
第六节 实证研究的发现
第七节 小结

第六章 外包与劳动收入份额
**节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和外包指数的趋势
第二节 两条研究路径
第三节 分析框架和理论假说
第四节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第五节 模型检验和实证分析
第六节 外包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具体渠道
第七节 小结

第七章 外包与内资企业产业升级
**节 中国内资企业的低端锁定
第二节 传统与新兴两个研究视角
第三节 分析框架和理论假说
第四节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第五节 模型检验和实证分析
第六节 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启示
附录1 行业划分标准
附录2 稳健性检验
附录3 国际外包指数与国内外包指数的推导过程
附录4 中国八大区域的国际外包指数与国内外包指数
附录5 行业对照表
附录6 生产者和购买者驱动型行业的分组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少军,现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价值链、省际贸易。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6项国家级课题。在《经济学》(季刊)与《管理世界》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所发论文多次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出版专著一本。连续两次获得中国国际经贸领域*高学术研究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连续三次获得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