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5701776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64开
- 页数:254
- 出版时间:2018-02-01
- 条形码:9787557017767 ; 978-7-5570-1776-7
本书特色
孝敬父母,不仅是感念父母生我、育我的大恩,而且要将父母乃至列祖列宗的精神生命,以及文化成就一脉相承,继续发扬光大。但是到了现代,传统孝道逐渐消失。 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用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告诉我们:孝道并不遥远,经典还需传承。 这是古代经典的现代表达,是一本现代人重新认识孝道、理解孝道、普及孝道、恢复孝道的必读书目。曾仕强教授用简单平实的语言、诙谐幽默的风格,对中国式家庭关系抽丝剥茧,梳理出现代家庭结构下,中国人所应恪守的孝道。
内容简介
国学大师、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教授于2018年11月11日19时54分在台湾安详辞世,享年84岁。社会反响强烈,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热搜榜和百度热点一度达到榜首,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不到一天就达到3.5亿次,官方微信公众号阅读量极短时间就达到150万以上。当当网、掌阅、爱奇艺、喜马拉雅、懒人听书、 蜻蜓等平台也给与了专栏重点推荐。为了纪念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我们特推出了曾仕强经典语录及系列国学经典珍藏版图书。 《论语·学而篇》直接指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不孝敬父母的人、处理不好家庭关系的人,必然无情。 曾仕强教授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孝经》有着深刻的研读和理解。本书中,曾教授以建立良好家庭关系为要义,从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导引出孝治的观念,更是将孝道扩大到治国、平天下的境界。曾仕强教授认为:天地是我们的根,父母是我们的本。做人不能忘本,饮水才会思源。 相信大家的烦恼、痛苦、恐惧和困惑,或多或少都和家庭关系有关,希望你能从本书中有所收获,探索中国式家庭伦理关系,建立更加和谐、友爱的家庭。
目录
节选
第八章 **节 真正的孝道是“有话直说” 大家一直不愿意看见的事实就是“愚孝、愚忠”。《论语·里仁篇》记载:“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这是孔子的观点,他觉得只要是人就难免会犯错,但是犯了过错就应该及时修正,同样的过失不能重新再犯第二次。 我们常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是对父母不能希望或苛求他们成为不会犯错的完人。父母同样是人,也一定会犯错,身为子女的我们,纵然心里明白他们错了也不能对其加以指责。“不二过”的良好修养是“过则勿惮改”。 可是话说回来,盲目地顺从父母的过错,也必将陷父母于不义的境地。更有可能使父母身受牢狱之灾,致使全家人都跟着惶恐不安,这便由不孝变成了“大不孝”。“几谏”的意思是柔声怡色的对其进行规劝。谏的用意,恰好与顺相反。子女对父母进行规劝时,不能疾言厉色地据理力争。 比谏更深一层的是“父有争子”的“争”,这个字含有“父母不听便不停止”的意思。谏有产生良好效果的作用,因此父母自然愿意接受 “孝道”。若是为人子女一劝再劝,父母还是坚决不予采纳的时候,恰当时机的阳奉阴违,也不失为随机应变的另一种方式。 实际拖延,但在表面上顺从,等到时机成熟后再找一些理由予以应对。即使父母对你感到失望,只要免于招祸或受辱又能够不损及健康,仍然是一种值得尝试的应变之法。当然阳奉阴违是一种不好的方式,但可以为了父母的声誉将它当成例外看待,偶尔用几次也未尝不可,这也是不得已的“下下策”。假使苦苦哀求仍不能见效, 于是以拖、推、拉等方式期待着父母回心转意,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凡事看情况,“有所可也有所不可,有所变也有所不变”,我们要做出当地当时*合乎义理的应变。子女不该有“反正我已经劝告过,父母仍然坚持,那我就顺着他们的指示去做就是”,这样的应付心态来对待父母是不妥的,毕竟父子之间的亲情要浓于朋友之间的友情。对朋友我们可以点到为止、适可而止,对父母却必须再三哀求,满心期待着父母能及时醒悟。 法和理*大的差异,在于法是固定的、死的,很难应变;而理是活的,能应变、有弹性。凡事我们都可以“依据法令”,但应该“合理处置”。 意思是将“法”和“理”合起来思考,而不是分开解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衡情论理然后进行合理地处置,才是*佳的抉择。 当然我们不应该鼓励“阳奉阴违”这样的行为,但也不可以全部抛弃。有时合理地阳奉阴违,是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但是“阳奉阴违”的动机必须纯正,必须是为了父母的荣辱、利害和安全着想,并不包含其他的不良因素。 即使是这样,也不应该经常使用,只能偶尔为之。若是失去父母的信任或是养成不良习惯,那便利少害多、得不偿失了。 我们有《孝经》讲孝道,可以表现出自己恭敬的孝心,这些也都可以放心地进行实践。对于“孝顺”我们必须特别提高警觉,不可顺才不顺,能顺则顺。若是实在没有办法,还有*后一种方法,那就是暂时躲着父母,让父母知道子女已经非常为难而及时觉悟。 但是这种方法,必须要先考虑好父母的安全问题,绝对不可以因此而造成任何闪失,不然父母着急生病,便成了子女的不孝。 不义或义,便是不合理或合理,原本这两点是不容易辨明的。有一次,曾子为了一件小事,被他的父亲差点用大杖打死。孔子认为若是父亲真的打死了儿子,就会“陷父于不义”,斥为大不孝之举。告诉我们若“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道理。这件事不能通过法律规定,其大小也没有固定的标准。 这就告诉我们:只要物、地、事、人、时有变动,那么我们判断的标准也应该随之调整。比如义和利常常是连在一起的,不需要勉强加以分隔,说“重利就不能求义,重义就不能求利”。 第三节 “五致、三不”的行孝法则 有五个要求,做到了便可称得上是孝敬父母。 **个,居则致其敬。日常起居,对父母应该保持尊崇的态度和心意,要恭恭敬敬。早上起床后,一定要向父母问安。说实话,中国人做事情都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 比如父母往生的时候,为什么不可以直接将棺材钉起来,而是要等在棺材板钉上去之前,让所有的亲人围绕着他们的遗体做*后的瞻仰?这是什么道理? 父母往生的时候,家里面所有的亲戚都要到场,然后绕棺木一圈,就是为了看看父母有没有异样,比如身上有没有伤,有没有被毒死的现象,这才是瞻仰遗容的真正用意。你还以为是大家随便晃一圈就完事了?没有那么简单的事。 子女心里敬不敬自己的父母,可以从外表的态度、行为看出来,因此,我们不要怠慢父母,并且保持着和悦的脸色。我们讲敬,外国人讲爱。敬是理智的,比较容易持久;爱是感情的,很容易变化。 敬是能包括爱的,相反,爱却不一定能包括敬。要想维持家庭长期的和谐安乐,敬比爱来得高明,也可靠得多。 第二个,养则致其乐。这里我们说“养”就是错误的。对父母只能提“供养”,不能直接说“养”。对上叫供养,就是供养父母;对下叫养,比如养小孩。不能说供养我的儿子,别人听到就会笑话你了。供养是什么?就是“养之供其乐”。 供养父母时,要想方设法使父母感到快乐。不是说儿子升官发财了,回来就给父母脸色看,没事就告诫父母:您老不用操心我的事情,我有我的办法。这样他们就不能身心愉快了,每个人都喜欢快乐,但是真正的快乐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喜悦。 “孝道”*重要的还是父母自己内心的感觉。就孝道而言,想挑战人类的极限,除了极少数负有特殊任务的人外,其他人*好还是适可而止,要把握好做事情的分寸。 第三个,病则致其忧。父母生病要等同于自己生病,子女必须请*可靠、*好的医师为其诊治,并且时刻尽其忧虑的孝心,日夜伺候。没有人愿意照顾生病的老人,除了自己的亲生孩子,任何人都不敢说百分之百地尽心照料。 ……
作者简介
曾仕强 曾仕强,国学大师,中国式管理之父,培训届泰斗级人物,《百家讲坛》主讲人。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行政管理硕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著有《道德经的人生智慧》《老子的人生智慧》《易经的奥秘》《中国式管理》等。
-
中国读本:经典版
¥17.7¥46.0 -
世界神秘现象大全-超值版
¥7.2¥28.8 -
隔间:办公室进化史
¥15.7¥58.0 -
茶经(黑白版)
¥10.1¥48.0 -
皇上吃什么-清宫四季饮食风物
¥53.0¥68.0 -
经典常谈
¥4.3¥14.8 -
唐代服饰文化研究
¥24.4¥58.0 -
痴愚百科全书
¥14.7¥49.0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9.5¥29.8 -
地理的故事
¥12.7¥47.0 -
溥仪偷运国宝
¥6.7¥26.0 -
大家小书:孔子的故事(平装)
¥9.6¥25.0 -
东瀛印象记
¥12.3¥35.0 -
我的童年在台湾
¥9.6¥32.0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8.8¥25.0 -
文史足徵录
¥16.2¥49.0 -
北欧神话
¥24.9¥58.0 -
厕神:厕所的文明史
¥16.0¥39.0 -
庄子
¥9.0¥28.0 -
解密富春山居图-国宝背后的秘密
¥5.7¥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