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洪钧医书十一种中西医比较热病学史/赵洪钧医书十一种(分册)

包邮赵洪钧医书十一种中西医比较热病学史/赵洪钧医书十一种(分册)

¥38.0 (7.9折) ?
1星价 ¥38.0
2星价¥38.0 定价¥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775811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28
  • 出版时间:2018-02-01
  • 条形码:9787507758115 ; 978-7-5077-5811-5

本书特色

本书为《赵洪钧医书十一种》分册之一,共分八节,中间穿插三则附录。首节阐述本书写作的动机与目的。第二节作者概略地介绍《内经》中涉及热病的相关条文,包括病因、辨证及治疗方式等。第三节的重心在中医临床理论的奠基之作——《伤寒论》。作者在第三节之后的两则附录中,分别提供了《伤寒论》的自学笔记及《伤寒论》死症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看法。第四节则概述魏晋至隋唐之间热病学的发展。第五节作者归纳宋代热病学有三项特色,一是宋政府大规模地校订、刊行医书,对医学文献的整理及保存功劳甚大;二是局方的颁行和推广,加上官办药局制度,两者相辅相成,其具有法律施行、保障的意义,使得多数医家遵循之;三是运气学说受官方保护,医家受到官方颁行运历的约束,对于热病学的影响尤大。第六节讲温病学说的发展,《瘟疫论》完全打破了自《内经》以来的热病病因说,戾气说之完善又几乎具备了微生物病因说的全部要点。第七节介绍1860年前西医热病学发展,举凡症状的描述、治疗方式病因病理学说等均有之,惟比重稍不一致。*后一节则是作者对比较热病学史的反思。

内容简介

本书为《赵洪钧医书十一种》分册之一,共分八节,中间穿插三则附录。首节阐述本书写作的动机与目的。第二节作者概略地介绍《内经》中涉及热病的相关条文,包括病因、辨证及治疗方式等。第三节的重心在中医临床理论的奠基之作——《伤寒论》。作者在第三节之后的两则附录中,分别提供了《伤寒论》的自学笔记及《伤寒论》死症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看法。第四节则概述魏晋至隋唐之间热病学的发展。第五节作者归纳宋代热病学有三项特色,一是宋政府大规模地校订、刊行医书,对医学文献的整理及保存功劳甚大;二是局方的颁行和推广,加上官办药局制度,两者相辅

目录

**章我为什么和怎样写比较热病学史? 第二章《内经》时代的热病学 第三章从《内经》到《伤寒论》——伤寒学史比较研究
附一:《伤寒论》自学笔记 附二:《伤寒论》死证中西医结合研究 第四章魏晋隋唐热病学浅述 第五章宋金元热病学的统一与争鸣 第六章从吴又可到吴鞠通——温病学史比较研究 附:《温病条辨》死证今析 第七章一八六○年前西医热病学略史 第八章比较热病学史之反思 致谢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赵洪钧,河北省威县人,1945年生,1969年毕业于原第七军医大学,后长期在原籍作临床工作。1978年考取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届中西医结合研究生,专攻东西方比较医学史,师从马堪温研究员。1981年毕业,毕业论文《近代中西医论争史》。毕业后,在河北中医学院任教。1996年辞去教职,辞职前为该院副教授。辞职后未在任何单位供职。
  自1990年左右开始,研究方向侧重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
  主要著作有:
  《近代中西医论争史》(1983内部,1989安徽科技出版社,2012年学苑出版社)
  《内经时代》(1985内部,2012年学苑出版社)
  《中西医比较热病学史》(1987内部)
  《伤寒论新解》(与马堪温先生合作,1996,2014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河北卫生年鉴》(策划主持人,副主编,1989河北科技出版社) 赵洪钧,河北省威县人,1945年生,1969年毕业于原第七军医大学,后长期在原籍作临床工作。1978年考取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届中西医结合研究生,专攻东西方比较医学史,师从马堪温研究员。1981年毕业,毕业论文《近代中西医论争史》。毕业后,在河北中医学院任教。1996年辞去教职,辞职前为该院副教授。辞职后未在任何单位供职。   自1990年左右开始,研究方向侧重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   主要著作有:   《近代中西医论争史》(1983内部,1989安徽科技出版社,2012年学苑出版社)   《内经时代》(1985内部,2012年学苑出版社)   《中西医比较热病学史》(1987内部)   《伤寒论新解》(与马堪温先生合作,1996,2014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河北卫生年鉴》(策划主持人,副主编,1989河北科技出版社)   《希波克拉底文集》(译著 1990安徽科技出版社,2008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西医结合二十讲》(2007年安徽科技出版社)   《医学中西结合录》(2009年1月人民卫生出版社)   《赵洪钧临床带教答问》(2010年12月人民军医出版社) 《赵洪钧医学真传》(2016年9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在期刊杂志上正式发表的论文约40篇。   《近代中西医论争史》有美国宾州大学席文教授作的英文摘要。   《内经时代》和《中西医比较热病学史》有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学者撰文评介。   1990年10月应特邀出席东京第6次国际东洋医学会,作“近代中医在中国”报告。   1998~2000年在英国行医1年半。   2000年之后主要在故乡行医。   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应邀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学院和深圳市中医院等地讲学。   近年在网上发表的文字,大多可以直接搜索赵洪钧查到。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