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理性精神与当代文论建设/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丛书

新理性精神与当代文论建设/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丛书

1星价 ¥23.0 (3.3折)
2星价¥23.0 定价¥69.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6166773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12
  • 出版时间:2018-02-01
  • 条形码:9787546166773 ; 978-7-5461-6677-3

本书特色

·在今天全球化的语境中,西方的文化思潮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我们。作为人文知识分子,在吸收他们合理的思想成果的同时,应该建立起自己特有的主体立场,不能随波逐流。本书作者钱中文有鉴于此,提出“新理性精神”文学论,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新理性精神”的内涵。它以现代性为指导,以新的人文精神为内涵与核心,倡导在人与人之间、学术探讨之中确立一种交往对话主义的关系。这是一种新的文化、文学艺术的价值观。

内容简介

·正如作者钱中文先生所说:“新理性精神”提出后,就被介绍到了国外,五六年后,在国内也有学者作出了肯定性的回应。不过,“新理性精神”能否成为不少同行的共同理念,促进文学理论的建设与创新,我不会过分乐观,要让它在实践中去接受检验,而且它自身在理论上还要不断深化与完善。理论一旦认为自身如何如何,就往往会给自己套上枷锁。没有必要把尚未兑现的设想说在前面,或是说得太早了。我倒宁愿新理性精神只是少数有着共同理念的同行的学术立场与行动。这样,我们的心态可以放松一些,探讨可以自由一些,话语可以个性化一些;或者遭到学术与非学术的挞伐而消失,也可以做到悄无声息,心情平和一些。学术一旦被注入外力,学理必然会被削弱或遭到剪裁;或是说得过头了,或是被炒作了,在当今文化氛围尚不十分健全的语境中,就必然会遭到风必摧之的命运!

目录

现代性与当代文学理论的新的建构(代序) **章 文学艺术价值、精神的重建:新理性精神 **节 寻找新的立足点 第二节 信仰完全失去了吗 第三节 高扬文学的人文精神 第四节 走向新理性精神 第二章 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 **节 现代性及其演变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自主性问题与现代性 第三节 审美意识的激变与形成中的现代审美意识 第四节 哲学理论基础与文学观念的多元化 第五节 传统的定位与选择 第六节 现代性与人文精神 第三章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逻辑起点及其历史生成 **节 发生认识论与审美意识的发生 第二节 原始思维、神话思维与审美意识功能 第三节 审美意识在社会实践中的丰富与提升 第四节 审美意识中的语言与文字的融合 第五节 审美意识形态的历史生成 第四章 *具体的和*主观的是*丰富的 **节 文艺评论中的简单反映论和反映论 第二节 哲学反映论和文学的审美反映,审美反映结构 第三节 审美反映中的主体创造力,现实的三种形态,客观性和主观 性,侧向主观的审美倾斜及其特征 第四节 审美反映的动力源,审美心理定势,审美反映与表现 第五节 审美反映的多样化和无限的可能性 第五章 新理性精神与文学理论研究 **节 新理性精神是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 第二节 新理性精神的构成因素 第三节 文学观念与文学研究 第六章 会当凌绝顶——回眸20世纪文学理论 **节 苏联与俄罗斯文艺理论思潮的演变 第二节 文学理论中的“语言论转向 第三节 主体性、“内部的”“外部的”研究问题 第四节 我国文学理论的特点与古代文学理论的现代转换 第七章 全球化语境与文学理论的前景 **节 “文化研究”的意义及其后现代性特征 第二节 文学理论研究会被“文化研究”替代吗 第三节 审美的现代性诉求 第八章 文学理论:走向交往与对话 **节 20世纪中外文学理论发展中的两次错位 第二节 交往、对话的主体性与共同性因素 第三节 文学理论批评的本土化问题 第九章 对话的文学理论:误差、激活 **节 一种文学何以成为不朽 第二节 误读与差异 第三节 激活的功能 第四节 理论对话中的“误差”的必要性 第十章 文学的终结、消亡与理论的扩容、边界问题 **节 文学终结了吗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合法性危机 第三节 理论“死了”与扩容、边界问题 第十一章 文化“一体化”现象 **节 全球化与文化一体化思想的兴起 第二节 是谁制订了全球化规则 第三节 文化全球化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第四节 文化多元化与单一的普世文化的冲突 第十二章 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节 世界文学是各民族文学交汇的总和 第二节 歌德与马克思的“世界文学”概念辨析 第三节 文学的趋同化与难以被替代的差异性 第四节 文学的民族本土化的觉醒 第五节 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 第十三章 文学的乡愁 **节 乡愁——乡关何处 第二节 乡愁——栖居艰辛 第三节 弥漫性的精神生态中的乡愁 第四节 文学已面对自身的乡愁 第五节 文学的乡愁与人的精神生活的提升 问学小记(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江苏无锡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荣誉委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名誉会长,文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务院第3、4届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文学评论》主编等。主要著作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原理——发展论》《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新理性精神文学论》,韩国出版的《钱中文文集》4卷本、《文学理论:求索与反思》等其他著作及大量论文。曾获1978—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第二届鲁迅文学奖。2014年被编入钱长伟总主编《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哲学卷》第三分册。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