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生与互动的美学历程

包邮双生与互动的美学历程

¥40.4 (5.9折) ?
1星价 ¥40.4
2星价¥40.4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160699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8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208160699 ; 978-7-208-16069-9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内容是中国戏剧与电影之间的双生与互动的关系,时间限定在1905年至1949年之间。书稿的特色在于不采用从电影出发论述其与戏剧关系的视角;同时,也不想停留在纯理论的方式上,重复前人已经大量论述过的话题。而是将论域集中于具体的中国的戏剧(主要是话剧)与电影的关系上;此外,作者把中国戏剧与电影的关系,放在20世纪上半叶这一特定的历史语境中进行分析,不是静止的、横向的比较,而是动态的、纵横交错的研究。重点是在不同历史阶段中,两者的相互影响,并从理论上对戏剧与电影之间互动做出美学评价,说明其历史的进步意义和现实的启示作用。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考察20世纪上半叶中国戏剧与电影的互动关系,思考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追求如何影响到这两种艺术在思想观念以及创作实践上的相互借鉴与渗透。

目录

序一别开生面的艺术研究/1 序二新视角新发现新成果/1 绪论一、 戏剧与电影关系研究的新视角/3 二、 关于戏剧、电影关系研究的现状/7 三、 论述思路和研究方法/13 **章半个世纪中国戏剧与电影的关系地图 **节20世纪一二十年代:“影戏”观念的确立/19 一、 作为新艺术的话剧与电影的开端/19 二、 “影戏”:两面一体的美学观/26 三、 两种艺术在现代性上的落差/30 第二节20世纪30年代:剧影的**次交互影响/33 一、 左翼戏剧推动下的电影革新/33 二、 话剧对电影的全面渗透/36 三、 电影对话剧的反哺/41 第三节20世纪40年代:双向互动造就的辉煌/47 一、 《保卫卢沟桥》——剧影联手的表征/47 二、 电影人的跨界:抗战话剧的繁荣/51 三、 戏剧人的返流:战后电影的复兴/62 第二章文化思想和创作观念上的差异与互补 **节传统与现代的碰撞/71 一、 传统的影响——以伦理为中心的道德叙事/71 二、 现代的冲击——个体意识的萌发/79 三、 文化取向的两难——电影比戏剧更趋于传统/85 第二节政治艺术娱乐/92 一、 创作观念的偏差和实践中的融合/92 二、 “软硬之争”的背后/100 第三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交缠/106 一、 现实主义:在历史曲折中前行/106 二、 现代主义:另一种选择/113 第三章两种叙事艺术的差别与互鉴 **节叙述视点的不变与变/127 一、 电影:戏剧影响下的叙事角度及其变化/127 二、 戏剧:从单一视角到多重视角/134 三、 独创性的视点转换/142 第二节叙事结构模式的互鉴/149 一、 点式与线式:从戏剧到电影/149 二、 交织对比式与散点透视式:从电影到戏剧/157 第四章舞台与银幕的艺术交响 **节在互动中提高的表演艺术/175 一、 表演在戏剧与电影中的不同特色/175 二、 戏剧表演对电影的贡献/180 三、 电影表演对戏剧的启示/188 第二节戏剧与电影导演艺术的相互促进/197 一、 同中有异的综合艺术组织者/197 二、 中国电影里的“场面调度”/202 三、 电影思维对戏剧导演的潜在影响/209 结论 一、 电影与戏剧的不解之缘/225 二、 戏剧化电影和电影中的戏剧性/231 三、 戏剧借鉴电影的可能与界限/235 参考文献/240 图片索引/250 后记/255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计敏,女,艺术学博士、上海戏剧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话剧历史与理论研究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上海评论家协会会员。2015年至2016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敏顿大学戏剧系(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inghamton)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戏剧影视理论与比较戏剧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已出版专著《任德耀与上海儿童剧创作》,并有多篇学术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曾获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第32届田汉戏剧奖论文一等奖等奖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