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质量与市民化

包邮社会质量与市民化

¥58.8 (5.0折) ?
1星价 ¥58.8
2星价¥58.8 定价¥11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5394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28开
  • 页数:319
  • 出版时间:2019-11-01
  • 条形码:9787520353946 ; 978-7-5203-5394-6

本书特色

本书将社会质量与农民工市民化联系起来,在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下讨论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提升了该领域研究的理论性。本书创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次将社会质量理论引入农民工市民化研究当中,从理论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社会质量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第二,首次将社区公民身份引入农民工市民化研究中,探讨了社区公民身份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第三,首次将社会弹性引入研究框架,创造性地将社会弹性分为机会公平、心理弹性等几个维度,探讨了社会弹性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将社会质量与农民工市民化联系起来,在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下讨论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提升了该领域研究的理论性。本书创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次将社会质量理论引入农民工市民化研究当中,从理论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社会质量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第二,首次将社区公民身份引入农民工市民化研究中,探讨了社区公民身份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第三,首次将社会弹性引入研究框架,创造性地将社会弹性分为机会公平、心理弹性等几个维度,探讨了社会弹性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

目录

**章 导论**节 研究背景一 现实意义二 理论意义第二节 相关研究回顾一 人口迁移研究及其*新进展二 农民工市民化研究及其进展三 研究述评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一 研究思路二 研究方法三 研究意义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设计**节 社会质量理论一 社会质量理论的内涵二 社会质量理论的拓展三 社会质量的经验研究第二节 社区公民身份理论一 公民身份理论及移民公民身份二 公民身份理论与农民工市民化三 社区公民身份第三节 社会弹性理论一 弹性概念及其演变二 弹性概念的实证研究三 社会弹性及其影响因素第四节 理论框架与分析策略一 理论框架二 分析策略第五节 研究设计一 资料收集及样本概况二 分析模型三 篇章结构 第三章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测度**节 农民工市民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 市民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二 农民工市民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二节 农民工总体市民化进程测度一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相关研究二 农民工总体市民化进程测度第三节 分维度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测度一 经济生活市民化二 生活保障市民化三 就业方式市民化四 社会关系市民化五 心理认同市民化第四章 社会质量与农民工市民化**节 研究假设与变量的操作化一 研究假设二 变量的操作化第二节 社会经济保障与农民工市民化一 社会经济保障与总体市民化进程二 社会经济保障与分类市民化进程第三节 社会凝聚与农民工市民化一 社会凝聚与总体市民化进程二 社会凝聚与分类市民化进程第四节 社会包容与农民工市民化一 社会包容与总体市民化进程二 社会包容与分类市民化进程第五节 社会赋权与农民工市民化一 社会赋权与总体市民化进程二 社会赋权与分类市民化进程第五章 社区公民身份与农民工市民化**节 农民工与社区公民身份一 农民工的社区生活状况二 农民工的社区公民身份诉求第二节 变量的操作化一 公民身份操作化相关研究二 变量操作化方法第三节 研究发现一 社区公民身份与总体市民化进程二 社区公民身份与分维度市民化进程第六章 社会弹性与农民工市民化**节 理论框架及研究假设一 社会弹性及其内涵二 社会弹性的测量维度第二节 变量测量与分析策略一 变量测量二 分析策略第三节 研究发现一 社会弹性与农民工市民化总体进程二 社会弹性与分维度市民化进程三 结论与讨论第七章 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因素综合分析**节 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一 城市环境评价二 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三 城市定居意愿第二节 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一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二 变量的操作化三 研究发现四 结论与讨论第三节 社会经济保障与农民工身份认同研究一 文献回顾二 变量操作化及研究方法三 研究发现四 研究结论及讨论第四节 农民工市民化客观维度的考察一 劳动就业二 休闲与消费三 社会交往与社会网络四 住房与公共服务 第八章 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与建议**节 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构想一 包容性社会政策的基本要义二 我国的包容性社会政策实践三 以包容性发展审视市民化政策第二节 社会质量与农民工市民化一 提升社会经济保障水平二 培育社会信任氛围三 提高社会体系开放性四 塑造积极的行动主体第三节 社区公民身份与市民化一 加强社区能力建设二 提升社区社会工作水平三 增强农民工社区参与权利和能力第四节 社会弹性与市民化一 社会弹性与社会保护二 社会弹性与社会支持第五节 社会工作介入市民化的路径研究一 企业社会工作的内涵二 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市民化的策略三 企业社会工作的局限结束语一 研究的问题二 研究结论三 未来研究展望参考文献致谢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徐延辉,经济学博士,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副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7),亚洲社会质量研究会会员,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社会学与社会政策。迄今主持并完成了四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其中一项为重点项目。近年来,在《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等杂志上发表文章,其中多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学网、中央编译局网等转载。代表作有《教育救助与社会流动》(2012)和《社会质量、社会建设与幸福感》(2018)。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