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0927102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40
  • 出版时间:2019-12-01
  • 条形码:9787510927102 ; 978-7-5109-2710-2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网络犯罪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相结合的开拓性前沿力作,具体围绕网络犯罪的信息法益、对象范式、行为类型、二元主体、罪过要素、参与行为等犯罪论基础问题进行全面的论述。在本土化层面,本书基于信息中心与数据中心的范式比较,反思了对德日不纯正不作为犯、参与行为共犯化等理论的形式移植,强调基于我国网络犯罪治理实践构建科学的理论。在教义化层面,本书基于谦抑性与预防性结合的视角,以法益为边界反思了刑法在信息网络、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介入范围,并且致力于对信息、信息法益、人工智能体、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犯罪参与行为等概念的理论阐释,推动网络犯罪理论体系的具体构建。本书既可作为刑法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了解网络犯罪研究的重要著作,也可作为刑法学研究生教学的教材与参考书。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刑法教义学研究网络犯罪的新兴刑法理论问题,聚焦于法益类型、犯罪对象、行为结构、行为主体、主管罪过等领域网络犯罪衍生的新理论命题,注重理论的体系化和协同化以及研究的全面性,并结合我国刑事法治实践提出创新性观点。

目录

**章 网络犯罪的基本立场 **节 网络犯罪的结构与范畴 一、网络社会与网络犯罪的结构变迁 二、网络犯罪的范畴 第二节 网络犯罪的刑法理念 一、预防性刑法与谦抑性刑法 二、前瞻性刑法与回应性刑法 第三节 网络犯罪立法的模式 一、网络犯罪立法的进程 二、网络犯罪立法的立场与结构 第四节 网络犯罪刑法解释的立场与实践 一、网络犯罪的解释立场 二、网络犯罪司法解释的发展与向度 第二章 信息法益的理论建构 **节 信息法益的产生与保护边界 一、法益与信息法益 二、信息法益的本位 三、风险社会与信息法益的边界 第二节 个人信息法益的公共化 一、“信息画像”与个人信息法益的内涵 二、个人信息安全的公共化 第三节 公共信息法益的独立化 一、公共信息安全的独立化 二、公共信息秩序的独立化 第三章 网络犯罪对象的范式与发展 **节 信息数据与信息系统 一、信息与数据 二、计算机信息系统 第二节 信息的个人化 一、个人信息的内涵 二、个人信息的范围 三、个人信息的类型化 第三节 信息的社会化 一、信息财产 二、虚假信息 三、淫秽信息 第四章 网络犯罪的行为类型 **节 网络犯罪行为类型的模式 一、以数据为中心:《网络犯罪公约》的行为类型模式及对德 日的影响 二、以信息为中心:我国网络犯罪的行为类型模式 第二节 计算机犯罪的行为类型 一、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其数据实施的行为 二、针对程序工具实施的行为 第三节 信息犯罪的行为类型 一、针对个人信息实施的行为 二、针对虚假信息实施的行为 第五章 网络犯罪主体的二元展开 **节 行为主体的范围与身份 一、行为主体的范围 二、行为主体的身份 第二节 被害主体的范围与行为 一、被害人教义学与网络犯罪 二、网络犯罪被害人的群体化 三、网络犯罪被害人行为的虚无化 第三节 人工智能体的刑法地位 一、人工智能体的刑法地位争议 二、人工智能体的主体性判断 三、人工智能体的被害性判断 第六章 网络犯罪罪过的新命题 **节 故意的新命题 一、目的要素评价 二、“应当知道”的内涵与意义 第二节 过失的新命题 一、计算机过失犯罪的判断 二、人工智能过失犯罪的判断 第七章 网络不作为犯罪的确立 **节 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的行为形式 一、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行为的形式 二、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行为的理论争议 三、真正不作为犯的展开 第二节 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的教义化 一、义务主体的类型化 二、义务的理论化 第八章 网络犯罪参与行为的性质 **节 网络犯罪参与行为的变迁与刑法回应 一、共犯结构的网络犯罪参与行为 二、非共犯结构的网络犯罪参与行为 第二节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行为的性质 一、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行为的理论争议 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行为共犯性的反思 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行为的正犯性 第三节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行为的性质 一、非法利用信息网络行为的理论争议 二、非法利用信息网络行为的实行性 主要外文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肃之,1990年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武汉大学刑法学博士,德国马普外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所访问学者,现任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高人民法院。曾参撰《网络法治蓝皮书:中国网络法治发展报告(2018)》,在《政治与法律》《澳门法学》《法律适用》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含CSSCI论文二十余篇),并曾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全文转载。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