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查德·赖特小说的思想内涵研究

包邮理查德·赖特小说的思想内涵研究

¥62.6 (7.1折) ?
1星价 ¥62.6
2星价¥62.6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53014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8
  • 出版时间:2019-12-01
  • 条形码:9787520353014 ; 978-7-5203-5301-4

本书特色

书主要包括4章内容:*章综述赖特的人生经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旨在阐明赖特小说的巨大成功具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作家自身成长的经历,二是赖特对域外文学思潮及传统的接受。第二章主要论述赖特小说的文化逻辑与伦理政治。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赖特关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揭示了20世纪40年代非洲裔美国人的心理转型及由此形成的伦理政治。第三章是关于赖特小说政治哲学的文本解读部分,以赖特的6部作品为分析语篇,不仅探讨了代表赖特“抗议”哲学的四个不同的黑人形象:大小子、别格、黑孩子,以及菲希利,而且关注人类面临的普遍焦虑和生存危机。赖特对美国的种族问题、阶级问题、文化问题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拷问,从而拓宽了非裔美国文学的题材与主题。第四章就赖特在非裔美国文学发展史中承上启下的链条作用进行论述。赖特继承和发展了非裔美国文学的书写传统,同时在丰富性与深度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内容简介

书主要包括4章内容:**章综述赖特的人生经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旨在阐明赖特小说的巨大成功具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作家自身成长的经历,二是赖特对域外文学思潮及传统的接受。第二章主要论述赖特小说的文化逻辑与伦理政治。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赖特关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揭示了20世纪40年代非洲裔美国人的心理转型及由此形成的伦理政治。第三章是关于赖特小说政治哲学的文本解读部分,以赖特的6部作品为分析语篇,不仅探讨了代表赖特“抗议”哲学的四个不同的黑人形象:大小子、别格、黑孩子,以及菲希利,而且关注人类面临的普遍焦虑和生存危机。赖特对美国的种族问题、阶级问题、文化问题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拷问,从而拓宽了非裔美国文学的题材与主题。第四章就赖特在非裔美国文学发展史中承上启下的链条作用进行论述。赖特继承和发展了非裔美国文学的书写传统,同时在丰富性与深度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目录

序前言章 赖特的人生经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节 美国本土影响 第二节 赖特对域外思潮及传统的接受第二章 赖特小说的文化逻辑与伦理政治 节 “赖特时代”美国黑人的生活状况 第二节 非裔心理转型形成的文化逻辑 第三节 伦理政治在赖特小说中的反映第三章 赖特小说政治哲学的文本解读 节 《大小子离家》对“私刑”的揭露和抨击 第二节 《土生子》中的权力压制和个体行动 第三节 《黑孩子》“自己”的神话叙事 第四节 《局外人》中克罗斯的荒诞存在 第五节 《野蛮的假日》对焦虑的精神分析 第六节 《长梦》对黑人“美国梦”的书写第四章 非裔美国文学发展史链条中的赖特 节 奴隶叙事与黑人文化思想传统 第二节 抗议小说传统的“来龙去脉”考察 第三节 赖特对左翼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第四节 自然主义传统在赖特小说中的表现 第五节 赖特对当代非裔美国作家的影响结论参考文献附录一附录二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晓敏(1972-),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毕业。2010年开始在吉林大学文学院师从胡铁生教授,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英美文学方向研究,2016年获得博士学位。现为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已在《社会科学战线》、《中国高等教育》、《山东大学学报》、《杭州师范大学学报》、《吉林师范大学学报》、《电影文学》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与出版教材四部,从事各类项目研究多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