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绍勋传:一个爱国老归侨的传奇人生

包邮黄绍勋传:一个爱国老归侨的传奇人生

¥40.6 (7.4折) ?
1星价 ¥40.6
2星价¥40.6 定价¥5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37964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51页
  • 出版时间:2019-11-01
  • 条形码:9787511379641 ; 978-7-5113-7964-1

内容简介

  《黄绍勋传》是爱国老归侨黄绍勋的传记。《黄绍勋传》以生动流畅的散文笔法披露了黄先生颇具传奇色彩却大多鲜为人知的人生经历。《黄绍勋传》共8章,以时间为脉络,对黄绍勋先生的一生进行了记叙,书写了一位爱国老归侨的传奇人生,条理清晰、可读性强。

目录

**章 寒门游子
**节 天下父母疼小儿
第二节 辍学避难
第三节 有钱难买少年穷
第四节 高材生当了售货员

第二章 回国之路
**节 初执教鞭
第二节 师生同行
第三节 遇险越柬边境
第四节 失散与巧遇
第五节 好事多磨

第三章 梦想成真
**节 魂牵梦绕的故乡
第二节 终于来到祖国首都
第三节 入学天大
第四节 校园岁月

第四章 风华正茂
**节 重操旧业
第二节 与农民“三同”
第三节 大喜而后惊
第四节 挫而不折
第五节 南迁分宜
第六节 不平凡的一年
第七节 担任实验室主任

第五章 翰墨飘香
**节 一日师生,一世朋友
第二节 结缘中央统战部
第三节 光荣退休

第六章 退而不休
**节 老骥伏枥
第二节 传播民族文化艺术
第三节 意外加入书协
第四节 乡谊永驻

第七章 德艺双馨
**节 生死离别
第二节 义卖赈灾
第三节 举办个人书展
第四节 情系母校

第八章 盛世殊荣
**节 被评为“乐为标兵”
第二节 出书与送书
第三节 奉献爱心
第四节 回报社会

尾声
黄绍勋大事年表
附件1:黄绍勋书法长卷目录
附件2:黄绍勋书法线装书目录
展开全部

节选

  《黄绍勋传》:  **节 天下父母疼小儿  越南,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东面和南面濒临南海,国土形状狭长,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这个以京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有着壮丽的山川、丰富的矿藏、黄金般的森林、白银似的海洋。  “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这是越南国父胡志明的诗句。胡志明还说过:“我们越中两个民族,数千年来,血统相通,文化共同,在历史上素称兄弟之邦。”  长期以来,中越两国人民在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两国人民的历史关系和友好往来不断发展。  鸦片战争以后,时值法国殖民者为加紧掠夺越南资源,采取免税优待等多种手段吸引中国劳工,形成中国人迁徙越南的高潮。到1921年,越南的华侨人数已达29万之多。  由于中越两国相邻,语言相通,民俗相近,加之历史渊源,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越南居留身份明确的华侨约130万人,仅在越南主要民族京族之后,居全越各民族中第二位。  越南的所有姓氏都和中国一样,农历和有关节日也完全相同。越南的文字主要是汉字,13世纪后,他们借鉴汉字和仿效汉字结构原理和方法,依据京语的读音,创造了喃字,为早期的汉越文。19世纪法国殖民者开始推广法文和拉丁化的越文,现在的越文就是由拉丁化的越文发展而来,但越南的历史典籍基本上仍使用汉字。  位于西贡(今胡志明市)西南部约五公里的堤岸,是越南的**富庶之地。  堤岸是世界上*大的华人社区之一,也是越南*大的唐人街,有“小香港”之称。早在明朝就有华人陆续移居到这里,到20世纪50年代越南已有华侨135万,占全越华侨总数的90%。  在堤岸第五、六郡街道上,可以看到中国式的楼房和写着汉字招牌的店铺,还有很多由华人所建的中文学校、医院及庙宇,规模较大的有天后庙、关帝庙和同庆大道的霞彰会馆、明乡会馆以及孔子大道的二府庙等。  堤岸的另两条主要长街是水兵街(今同庆大道)和梅山街。当年堤岸这两条*繁华的长街都超过两公里,更有数条小街贯通连接,使整个商业街和住宅区连成一片,著名的璇宫戏院、丽都戏院、大光明戏院就在这两条街上。  当年到堤岸演出的中国演员也很多,尤其是粤剧演员。20世纪50年代,著名粤剧演员薛觉先、白玉堂、红线女、马师曾等都先后到堤岸演出过。  在堤岸东郊,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华侨之家,主人叫黄以登。他的祖籍是中国广东省南海县(今佛山市)三水区芦包镇长歧村。黄以登共兄弟四人,他排行*小,其中老大叫黄以森,后移居到新加坡,生有一子,叫黄绍桐;老二叫黄以鹏,也曾一度移居到越南堤岸区,因患眼疾,视力不佳,难以为生,后又回到老家长歧村,享受五保户待遇;老三出生不久即夭折。他们的父亲叫黄国辉,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由于家庭贫困,黄以登和他的哥哥黄以鹏于20世纪初移民到越南南方谋生,立足后又把眷属接到越南,从此他们再也没回过祖国。  中国过去有个说法:“京城居,大不易。”其实,海外生活也不容易,海外华侨华人的生活相当艰苦,挣钱十分艰难。当然也有些事业有成、生意兴隆、收入丰厚的,但大多数人并不是富翁。看到回国探亲的华侨华人穿得比较光鲜,气色比较滋润,就以为国外是天堂,其实不然。黄以登和大多数华侨一样,过的只能说是刚刚解决温饱的生活。  黄以登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华侨了,跟所有的华侨一样或甚于他们。他身材瘦长,皮肤黝黑,头发花白,腰略有些弯。他平常总穿的是一身黑色衣服,每年春节由妻子亲自做一套新的,从来不到商店购置衣服。由于堤岸天气炎热,他不喜欢穿袜子,成年穿的是一双黑色的布鞋。因为家贫,他没读过几年书,只简单认得几个字。闲时喜欢看看报纸,了解一下时事。他在越南一个华人工厂当职员,做的是过磅和记账工作,收入并不高。  黄以登虽然没读过几年书,但很聪明,手脚很灵巧。家中有些简单的家具,如桌子、椅子、板凳等,大多能自己制作,可以省些费用。他有一套做铁活的工具,如锯子、凿子、锉刀、锤子,等等,闲着时经常做些小刀,很精致、漂亮、实用。到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还用竹子给孩子们做灯笼。  黄以登的妻子骆有也是老家人,出生于广东省花县莲塘乡门口坑村。她没上过学,大字不识几个。旧社会给她留下的*深刻、*难忘的记忆是,祖国是那么贫穷,那么落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她身材虽然瘦弱,却能上山砍柴,下地种田,没有不能干的活。每天天未亮,她就得起来挑着水桶,到数里外的自来水站挑水,因家中没有自来水。她还得到市场买菜、洗衣、做饭,家中还养着几头猪,还得做猪食。加上全家几口人的缝缝补补,每天从日出到日落,她一刻也没有闲着的时候。艰苦的生活锻造了她刚毅、善良、勤劳、无畏的性格。她用柔软的双肩挑起了儿女成长的重担,用挚爱为儿女撑起一片蓝天。  1935年7月12日,对黄家来说是个大喜的日子。黄以登又添一子,取名黄绍勋。之前,黄以登和他的妻子已有四个孩子,按顺序是:长子黄绍权,长女黄冠馨,次女黄冠香,次子黄绍燊。黄绍勋的出生,无疑给黄家带来了不少欢乐,但也给黄以登夫妇带来了困惑,因为他们的生活本来就不太富裕,现在又多了一口人吃饭,使原本困难的生活更雪上加霜了。  ……

作者简介

  武立金,笔名苏北。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会会员、中央电视台特邀嘉宾。文风严谨,笔法洒脱,善于用坦诚、通俗、优美的散文式语言书写历史事件和人物,令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著有长篇纪实文学《毛泽东遇险实录》、《周恩来遇险实录》、《险难中的刘少奇》、《险难中的邓小平》、《毛泽东的家庭生活》等。以上作品有的被列为畅销书排行榜,有的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有的被多家报刊和电台连载或连播,有的还被外国书商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