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文学阐释学十讲

包邮中国古代文学阐释学十讲

¥68.1 (7.9折) ?
1星价 ¥68.1
2星价¥68.1 定价¥8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914501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397页
  • 出版时间:2020-01-01
  • 条形码:9787309145014 ; 978-7-309-14501-4

内容简介

在西方和中国, 都有源远流长的文本解释的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说, 人类学术的发展, 就是一个不断地对经典文本的阐释的过程。本书分为十讲, 所讨论的不是哲学层面的所谓“本体论阐释学”, 而是文学批评层面的“方法论阐释学”。故书中着重介绍中国自先秦以来的关于文学作品解释的传统, 力图将文学阐释的观念、方法与诗歌的注释形式、文集的编纂方式结合起来考察, 从中见出某种共同的“阐释学眼光”。

目录

绪论 阐释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讲 中国和西方阐释学主要原理和原则
**节 郢书燕说与郑璞周鼠
第二节 西方阐释学的部分概念
第三节 西方其他与文本阅读、理解相关的理论

第二讲 关于中国文学阐释学方法的“右文说”
**节 驿:文献学与阐释学
第二节 译:语言学与阐释学
第三节 释:文学与阐释学
第四节 绎:文艺学与阐释学
第五节 择:阐释共同体的公论
余论 怿:学术研究的心态

第三讲 诗歌、诗人与解释者的关系以及解诗原则
**节 诗言志——定义述略
第二节 “诗言志”的方式
第三节 断章取义
第四节 以意逆志
第五节 知人论世

第四讲 诗之比兴与易之象的关系及由此产生的解释观念
**节 比兴定义的演变
第二节 易之象的内涵
第三节 诗之兴与易之象的对应关系
第四节 仁者见仁,知者见知

第五讲 言意之辨以及诗歌的理解与解释
**节 言尽意论
第二节 言不尽意论
第三节 得意忘言
第四节 言外之意

第六讲 诗歌“本义”与诗人“本意”的追求
**节 从“正义”到“本义
第二节 言与志的同一性
第三节 深观其意

第七讲 历史背景决定诗意理解与解释的观念
**节 背景的意义
第二节 诗史说的泛化
第三节 年谱与编年诗
第四节 本事与本义
第五节 诗史互证

第八讲 典故密码的破解以及与作者对话
**节 以故为新
第二节 齐言喻楚
第三节 抉隐发藏
第四节 以才学为注

第九讲 从去意图、尚韵味到反诠释、非诗史倾向
**节 无意于文
第二节 九方皋相马
第三节 去意尚味
第四节 水月镜象
第五节 诗不必注
第六节 诗非史

第十讲 以解释者为中心的主观性诠释观念
**节 观诗各随所得
第二节 借杯浇臆
第三节 公共产权
第四节 精神融合
第五节 意解与心解

余论 中国古典诗歌的文本类型与阐释策略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周裕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苏轼学会会长,《苏轼全集校注》主编之一。著有《中国禅宗与诗歌》(1992,2017)《宋代诗学通论》(1997,2008,2019)《文字禅与宋代诗学》(1998,2017)《禅宗语言》(1999,2017)《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2003,2019)《宋僧惠洪行履著述编年总案》(2010)《法眼与诗心:宋代佛禅语境下的诗学话语建构》(2014)《语言的张力:中国古代文学的语言学批评论集》(2016)《梦幻与真如:佛教与中国文学论集》(2016)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