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偏离方向的哈特-富勒“告密者案件”之争:基于德国法院判决的法理审视

偏离方向的哈特-富勒“告密者案件”之争:基于德国法院判决的法理审视

¥26.0 (2.7折) ?
00:00:00
1星价 ¥37.1
2星价¥37.1 定价¥9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449469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5cm
  • 页数:241页
  • 出版时间:2020-01-01
  • 条形码:9787519449469 ; 978-7-5194-4946-9

内容简介

  《偏离方向的哈特-富勒“告密者案件”之争:基于德国法院判决的法理审视/光明社科文库》主要由以下七个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论述了《偏离方向的哈特-富勒“告密者案件”之争:基于德国法院判决的法理审视/光明社科文库》立足的主题,将文章寻求解答的哈特、富勒“告密者案件”之争偏离方向的问题提了出来,简要评述了国内外学者在该主题上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贯穿全文的理论与案件转换思考的研究思路。  **章,以拉德布鲁赫战后思想为线索,以点代面地就战后德国在司法转向的过程中处理疑难案件的理论探索做了论述,并陈述了所谓的拉氏战后法理论立场发生的“转向”和被《哈佛法律评论》错误报道的“告密者案件”以及该案件的真相,对哈特、富勒为什么会选中此案作为争论对象进行了分析。  第二章,对《哈佛法律评论》就自己报道的“告密者案件”做的评论进行了介绍,并对哈特、富勒在“告密者案件”上的三个争论点做了论述,分析了他们解决案件的方案对于实现“忠于法律”的理想存在的利弊。  第三章,基于哈特、富勒“告密者案件”之争是源于他们对“法律是什么”有不同看法之认识,以双方在法律与道德关系问题上的不同主张和理论设计为切入点,论述了他们对法律的不同定义,找出了他们认定案件所涉纳粹恶法身份的法理论根据,并以哈特、富勒法理论中的关键环节作为分析对象和依据,分别论述了哈特法理论对法律与国家关联性不显白的“表达”和富勒法理论淡化法律与国家关联性的事实。  第四章,以战后德国所处政治状况和纳粹政权的“合法性”与德国司法的纳粹化为切入点,揭示了“告密者案件”的审理还涉及对政治因素的考量之事实,论证了拉德布鲁赫战后的理论立场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之观点,以及“告密者案件”的事实方案与“拉德布鲁赫公式”的深层次要求的一致性。  第五章,分析了导致哈特、富勒“告密者案件”之争偏离德国法院解决案件的事实方案的五个因素。  “结论”部分以德国法院处理“告密者案件”的事实方案为标准进行判断,认为在《怨毒告密者难题》呈现的五个方案中,第三个方案也许更具合理性。

目录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
三、理论与案件转换思考的研究思路

**章 战后德国司法转向的理论探索与告密者案件
**节 战后德国司法转向的理论探索
第二节 作为争论对象的“告密者案件”

第二章 寻求“告密者案件”上的司法正义
**节 报道者的评论
第二节 哈特与富勒在“告密者案件”上的争点
第三节 对哈特与富勒方案“忠于法律”的价值分析

第三章 法理论的较量
**节 “哈富论战”中理论与现实的关系辨析
第二节 法律与道德的分与合
第三节 法律是什么
第四节 纳粹恶法定性的理论根据
第五节 法理论中的国家因素

第四章 政治视角的审视
**节 战后德国的政治状况
第二节 纳粹政权的“合法化”与德国司法的纳粹化
第三节 拉德布鲁赫的实质追求
第四节 “拉德布鲁赫公式”在“告密者案件”上的运用

第五章 哈特-富勒之争折射的法文化冲突
**节 哈特-富勒争论偏离方向的可能原因
第二节 哈特-富勒争论偏离方向的法文化因素
第三节 对一个疑问的回答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重庆大学博士后,重庆交通大学副教授,重庆永和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先后在CSSCI、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民法院报》《检察日报》《重庆日报》等刊物发表文章20余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7项。 李亚美,女,伦理学硕士,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办公室负责人、讲师,国家高级创业指导师、国家二级创业咨询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指导。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部级和国家级奖励。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