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

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

¥45.0 (3.8折) ?
1星价 ¥90.0
2星价¥90.0 定价¥12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215150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564页
  • 出版时间:2019-11-01
  • 条形码:9787010215150 ; 978-7-01-021515-0

本书特色

所谓“道统”,又称道统论或道统论,即中国儒家关于先王之道传承系统的学术理论。“道统”观念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由唐代韩愈*早提出,但却是孔孟以来的一贯思想。儒家“道统”从哲学上讲,具有认同意识、正统意识、弘道意识。 《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是一部开拓性的中国文化与哲学史专著,是国内*部系统、全面、深入研究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在中国文化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中华道统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理论的学术著作。该书由绪论、道统溯源、先秦道论、儒家道统思想的发端、道统论的正式提出和确立、道统思想的流传与演变、现代新儒学的道统论等章节组成,系统梳理了从上古尧、舜,经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到现代冯友兰、牟宗三等的道统思想数千年产生发展演变的整个历史过程的脉络,论述了道统思想的传授形式、理论构成和基本特征。该书以道及道的传授系统为核心和发展线索,纵贯古今,横摄各文化领域,史论相融,结构完整,材料翔实,论证严谨,内容丰富,既有深厚的历史感,又有强烈的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时代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内容简介

所谓“道统”,又称道统论或道统论,即中国儒家关于先王之道传承系统的学术理论。“道统”观念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由唐代韩愈*早提出,但却是孔孟以来的一贯思想。儒家“道统”从哲学上讲,具有认同意识、正统意识、弘道意识。 《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是一部开拓性的中国文化与哲学史专著,是国内**部系统、全面、深入研究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在中国文化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中华道统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理论的学术著作。该书由绪论、道统溯源、先秦道论、儒家道统思想的发端、道统论的正式提出和确立、道统思想的流传与演变、现代新儒学的道统论等章节组成,系统梳理了从上古尧、舜,经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到现代冯友兰、牟宗三等的道统思想数千年产生发展演变的整个历史过程的脉络,论述了道统思想的传授形式、理论构成和基本特征。该书以道及道的传授系统为核心和发展线索,纵贯古今,横摄各文化领域,史论相融,结构完整,材料翔实,论证严谨,内容丰富,既有深厚的历史感,又有强烈的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时代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目录

自序 绪论 **节 中华道统思想的源与流 一、道统的起源 二、“道”范畴的产生与发展 三、道统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中华道统思想的理论构成及其基本特征 一、道统思想的理论构成 二、中华道统思想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中华道统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一、确立了以儒学为主导,融合各家的中国文化发展的大传统 二、道统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中国文化的发展 三、形成了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整理研究中华道统思想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章 道统的溯源 **节 伏羲、神农、黄帝 一、伏羲 二、神农 三、黄帝 第二节 尧、舜、禹、汤 一、尧 二、舜 三、禹 四、汤 第三节 文王、武王、周公 一、文王 二、武王 三、周公 第二章 先秦道论 **节 道的产生及含义 一、道的产生 二、道概念的含义 三、道范畴的形成 第二节 道家道论 一、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 二、庄子的“自本自根”之道 第三节 《管子》道通仁义礼法的思想 一、“万物以生,万物以成,命之曰道” 二、道与气 三、道通仁义礼法 第四节 法家因道而任法的思想 一、前期法家“以道变法”的思想 二、韩非“以道为常,以法为本”的思想 第三章 儒家道统思想的发端 **节 孔子的仁礼之道 一、道的内涵 二、天命、中庸思想 三、孔子在道统发展史上的地位 第二节 孟子的仁义之道 一、以仁义为道 二、仁政与王道 三、心性论 四、开道统说之端绪 第三节 《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 一、道为阴阳 二、道的属性 三、《易传》对道统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荀子“天有常道”的思想 一、“天有常道” 二、礼义忠信为道 三、道与心 四、“圣人者,道之极” 第五节 《大学》的明明德之道 一、三纲领 二、八条目 三、内圣而外王 第六节 《中庸》的中庸之道 一、中庸思想 二、中和之道 三、“诚者,天之道” 四、中庸之道的历史地位 第七节 董仲舒“圣人法天而立道”的思想 一、“道之大原出于天” 二、“圣人法天而立道” 三、兴亡治乱在于道 第四章 道统论的正式提出和确立 **节 韩愈的道统思想 一、道统论的提出 二、批佛老,斥异端 三、推本《大学》,尊崇孟子 四、韩愈道统论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 孙复、石介的道统论及“圣人之道无有穷”的思想 一、继承韩愈,提倡道统 二、批佛老,斥浮华文风 三、“圣人之道无有穷 第三节 周敦颐“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的思想 一、儒、道相兼,《易》、《庸》结合 二、以仁义中正为道 三、“文所以载道” 四、周敦颐在道统史上的地位 第四节 张载的道统思想及其以气化论道 一、倡道于千年不明之后 二、以气化论道 三、道与诸范畴的逻辑联系 第五节 程颢、程颐对道统论的确立 一、以天理论道 二、以义理解经,发明圣人之道 三、崇尚“四书”,超越汉唐 四、对道、佛的批评与吸取 五、二程道统论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第六节 朱熹集道统思想之大成 一、继承二程,完善道统思想体系 二、建构精致的道的哲学 三、集注“四书”,集道统论之大成 四、朱熹与陈亮关于道统的争论 五、道统与道学 第五章 道统思想的流传与演变 **节 陆九渊的道统论及道乃人心所固有的思想 一、倡导心学,以心论道统 二、道乃人心所固有 三、朱陆关于道的争论 四、陆九渊心学道统论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 吴澄心学与道统相结合的思想 一、建构完整的道统体系 二、道与经典 三、道论 四、心学与道统相结合 第三节 王守仁“道即是良知”的思想及对程朱道统论的批评与改造 一、“心即道” 二、对程朱道统论的批评与改造 三、“道即是良知” 四、王守仁突破程朱道统论的时代意义 第六章 现代新儒学的道统论 **节 现代新儒学道统论概说 一、熊十力 二、冯友兰 三、钱穆 四、牟宗三 五、唐君毅及《宣言》 六、现代新儒学道统论的特征 第二节 冯友兰的新理学及其道统观 一、新理学的文化价值取向 二、道统观 第三节 牟宗三的道统论及其对传统道统思想的发展 一、道统与中国文化生命 二、道统发展阶段说 三、道统、学统、政统三统之说 四、对程朱道统论的改造 五、对传统道统思想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新版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蔡方鹿,1951年10月生于四川眉山,197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198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硕士课程教师进修班。历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四川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首席教授,现任四川师范大学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兼任中华朱子研究会副会长、朱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四川省朱熹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宋代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四川省专家评议(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主要从事宋明理学、朱子学、中国学术思想史、中国哲学范畴、经学、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等中国哲学与思想文化领域的研究。2011年入选“第三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独著《朱熹经学与中国经学》《中国经学与宋明理学研究》先后两次获四川省哲社优秀成果一等奖,另获省部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经学与宋明理学研究》,结项鉴定为“优秀”,并入选首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又于2014年荣获首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出版学术专著《朱熹经学与中国经学》《中国经学与宋明理学研究》《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朱熹与中国文化》《宋明理学心性论》等20多部,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学研究论丛》等海内外报刊发表论文380余篇,其中在CSSCI核心期刊发表100余篇,被《新华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47篇。现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道统思想研究”首席专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