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45053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34页
  • 出版时间:2020-01-01
  • 条形码:9787511450531 ; 978-7-5114-5053-1

本书特色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教育部领导曾多次在全国性的体育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把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心放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上来。这就为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内容新颖。本书摒弃了公共体育课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指导思想,牢牢树立“健康**”的理念。首先是视角新,突出了健康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其次是资料新,研究国内大学生当前健康状况并吸收了近年来国内体育教育研究的*新成果。 第二,实用性强。本书既符合学生的特点,又适合教师教学,内容涉猎广泛。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选择了与大学生的生活相关的体育知识,列举了大量鲜活的生活实例。 第三,语言精练,可读性强。内容陈述力求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结构新颖。

内容简介

本书分六章, 内容包括: 高校体育的基本理论 ; 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高校体育健康管理的发展趋势 ; 高校体育健康管理之体质健康管理 ; 高校体育健康管理之身体素质管理等。

目录

**章 高校体育的基本理论
**节 体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高校体育的功能结构与发展历史
第三节 普通高校体育的目标任务与实现途径
第四节 高校体育工作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 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节 体育锻炼对人体生理健康的影响
第二节 体育锻炼对人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三节 体育锻炼对人体社会健康的影响
第四节 体育锻炼对人体道德健康的影响

第三章 高校体育健康管理的发展趋势
**节 高校体育健康管理的全民化发展趋势
第二节 高校体育健康管理的终身化发展趋势
第三节 高校体育健康管理的现代化发展趋势
第四节 高校体育健康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趋势

第四章 高校体育健康管理之体质健康管理
**节 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科学认识
第二节 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理论模型
第三节 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机制

第五章 高校体育健康管理之身体素质管理
**节 大学生的速度素质训练管理
第二节 大学生的力量素质训练管理
第三节 大学生的耐力素质训练管理
第四节 大学生的柔韧素质训练管理
第五节 大学生的灵敏素质训练管理

第六章 高校体育健康管理之心理健康管理
**节 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现状
第三节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第四节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及其防治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高校体育理论与健康管理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三、实现高校体育目标任务的要求与途径(一)我国大学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要求  整体而言,组织开展学校体育的各项工作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为依据,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以保证学校体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基本要求:  1.认真贯彻体育法规,面向全体学生  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政策法规,纠正只抓少数高水平运动队来代替全体学生的体育活动和体质健康工作的错误倾向,大学体育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将大学体育工作重点落在学生体质健康的群体活动上,全力保障学生体质健康,其中*重要的就是开展确保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工作,保证全体学生都享有体育的权利。要创造一切条件,组织和动员全体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以满足学生的不同体育需要。对少数有生理缺陷或疾病的学生,要尽可能地安排他们进行适当的保健体育、医疗体育或矫正体育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对部分有一定运动才能和天赋的学生,应从大学实际出发,在课余时间安排他们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运动技术水平。  2.以整体观点开展大学体育工作  (1)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大学体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体育(与健康)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大学体育工作的两个途径,二者互为依存、相辅相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方法等可以为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一定的身体和运动技能基础,并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同时,学生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可以进一步巩固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所学习的内容,而且随着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将越来越浓厚。正确处理好体育(与健康)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两者的关系,发挥其相互促进、相互加强、互为补充的积极作用,使人人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增进身体健康。  (2)做到普及与提高有机结合。在普及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从整体上逐步提高大学体育水平。  (3)做到体育与卫生保健有机结合。在体育知识传授的同时,要进行安全、健康、卫生保健的教育,使锻炼与保健养护结合,真正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  3.积极推进体育课程体系改革  坚决贯彻“健康**”的指导思想,依据现代体育课程发展趋势,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把体育课程教学作为大学体育的中心工作,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注重体育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结合实际应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和优化体育教学质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注重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个性;重视改造传统运动项目;在体育课程实践部分侧重选择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想象力,表现力与创造力的身体技能练习;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注重体育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的开发,重视体育教学研究和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在改革逐步构建形成有自身特色的体育课程教学新体系,使学生通过运动实践初步掌握体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与健康水平提高,帮助学生确立健身意识和具有锻炼身体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形成完整的主体意识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勇敢自强的精神,合作与竞争的生活态度以及创新意识。  4.营造良好的大学体育环境  大学体育环境是指开展大学体育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制度与心理环境,如校园、校舍、各种体育场地、器材、各种大学体育规章制度、大学体育的传统与风气以及师生关系等。实践证明,大学体育环境是大学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实现大学体育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幽雅的大学体育环境不仅可以引导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对学生体育的兴趣、动机、爱好、态度等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并且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营造良好的大学体育环境,不仅要加大投入改善大学体育的物质环境,还要努力构建大学体育传统与风气。学生置身于这种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而产生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

作者简介

张义飞,男,研究生,讲师,1980年7月生人,2007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现就职于石家庄学院体育学院,任教学科研办公室主任,从事教学管理与教学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加编写教材2部。工作期间曾获得石家庄学院“三育人”标兵、石家庄学院*受欢迎的教师、石家庄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石家庄学院教学标兵等荣誉称号。 李兆元,男,1972.7。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任佳木斯大学体育学院公共体育部教师,从事游泳、轮滑项目教学工作。 任楠,女,1984年3月出生,讲师。毕业于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现任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体育教学部教师,从事健美操、艺术体操、拉丁舞、瑜伽教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