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书--中国淡水渔文化研究

包邮新书--中国淡水渔文化研究

¥39.2 (5.0折) ?
1星价 ¥39.2
2星价¥39.2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7615560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86
  • 出版时间:2019-12-01
  • 条形码:9787547615560 ; 978-7-5476-1556-0

本书特色

本书着眼于中国淡水渔文化,从淡水渔文化的起源、传承和发展等视角,回顾了我国淡水渔业文化与渔业发展的历史,对当前我国淡水渔文化的几种类型进行阐述分析,并分章节阐述我国淡水特色渔业物种、渔具和渔业技术;淡水渔业文化遗产传承;传统特色淡水渔村、特色渔业景观和休闲渔业;淡水鱼饮食与消费文化;传统渔业民间文化(民俗);我国淡水渔业产业文化发展等情况。通过完整研究淡水渔文化,填补渔业经济研究中的空白,并为休闲渔业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三产融合发展、渔旅结合、特色村镇发展等提供借鉴。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大致地介绍了我国自古以来的淡水渔业文化,重点介绍了当前中国各地的特色淡水渔文化,探讨了如何保护、开发淡水渔文化这一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力求通过对淡水渔业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实现淡水渔业可持续发展、渔民脱贫致富、渔村繁荣发展。
本书适合作为农业经济、农业文化领域的学者、高校师生、政府工作人员的研究参考用书,也可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行业的从业者提供工作上的帮助和灵感。

目录

前 言
**章 我国淡水渔业发展历史与渔文化演进
一、历史上的渔业生产和渔文化发展演进
二、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渔业生产的进步和渔文化的发展
三、改革开放以来渔业和渔文化的多元发展
第二章 我国淡水渔文化的类型和特征
一、渔文化类型的几种划分依据
二、南北渔文化的共性与特性
三、捕捞渔文化和养殖渔文化并存互补
四、休闲渔业文化一枝独秀
五、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交相辉映
六、渔文化传承和产业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我国淡水渔业物种资源、渔具和渔技
一、我国淡水渔业物种资源丰富
二、我国淡水渔业工具多样
三、我国渔技渔法的传承和发展
第四章 我国淡水渔业饮食文化
一、淡水渔业饮食文化的源流
二、淡水渔业饮食文化的表现和特点
三、淡水鱼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第五章 传统渔业民间文化
一、信仰和神话
二、文物古迹
三、渔文化节庆
四、文学与艺术
五、传统饮食
六、人文风情与禁忌
第六章 我国传统淡水渔村和特色渔业景观
一、淡水渔村的发展和变迁
二、淡水渔业特色景观
三、淡水渔村和特色淡水渔业景观保护与开发
四、淡水渔业特色景观保护与开发的经验
第七章 我国淡水渔文化遗产传承
一、渔业文化遗产的内涵与特征
二、我国淡水渔业文化遗产调查
三、我国淡水渔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
四、我国渔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建议
第八章 中国淡水渔业产业文化
一、淡水渔业产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二、淡水渔业产业文化在特定产业中的表现
三、物质与遗产:浙江稻田养鱼模式的发展与推广
四、传统与行为:渔文化与休闲渔业的发展
五、理念与文化:浙江千岛湖有机“淳鱼”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洁,1973年生,女,蒙古族,内蒙古正蓝旗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研究领域:农村综合发展、产业经济。主持课题近50项,公开发表论文96篇,17份研究报告被内参转载,获批示7次。出版专著8部,分别为《中国草原生态治理调查》(2009)、《中国村级债务调查》(2008)、《中国淡水渔业发展问题研究》(2011)、《14亿人的粮食安全战略研究》(2012)、《新常态时期的粮食安全战略》(2016)、《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报告(2011—2015)》(2016)、《近代以来中国农村变迁史论(1978—2012)》等,参编著作6部。获第五届和第七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论文奖,获全国农业先进个人称号和农业部巾帼建功标兵称号;专著《新常态时期的粮食安全战略》获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刘景景,1981年生,女,汉族,山东寿光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产业与技术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研究领域:渔业经济与政策、农民收入和农村劳动力。主持课题4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编《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报告(2011—2015)》。现为农业农村部水产品市场预警首席分析师、渔业国际贸易跟踪研究专家。参与撰写的调研报告多次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就渔业经济热点问题多次接受央视等媒体采访。 陈洁,1973年生,女,蒙古族,内蒙古正蓝旗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研究领域:农村综合发展、产业经济。主持课题近50项,公开发表论文96篇,17份研究报告被内参转载,获批示7次。出版专著8部,分别为《中国草原生态治理调查》(2009)、《中国村级债务调查》(2008)、《中国淡水渔业发展问题研究》(2011)、《14亿人的粮食安全战略研究》(2012)、《新常态时期的粮食安全战略》(2016)、《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报告(2011—2015)》(2016)、《近代以来中国农村变迁史论(1978—2012)》等,参编著作6部。获第五届和第七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论文奖,获全国农业先进个人称号和农业部巾帼建功标兵称号;专著《新常态时期的粮食安全战略》获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刘景景,1981年生,女,汉族,山东寿光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产业与技术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研究领域:渔业经济与政策、农民收入和农村劳动力。主持课题4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编《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报告(2011—2015)》。现为农业农村部水产品市场预警首席分析师、渔业国际贸易跟踪研究专家。参与撰写的调研报告多次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就渔业经济热点问题多次接受央视等媒体采访。 张灿强,1983年生,男,汉族,山东泰安人,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社会文化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研究领域:生态农业与农业文化遗产、农业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农村贫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农业部软科学、国家发改委西部课题等15项,先后为北京、天津、河北、安徽、湖南、福建、海南、四川等地的农业文化遗产挖掘提供技术支撑,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2部,曾获中国农史青年论坛一等奖,现为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理事、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新农村文化建设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