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应急产业发展研究

包邮四川省应急产业发展研究

¥48.6 (7.1折) ?
1星价 ¥48.6
2星价¥48.6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044298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24
  • 出版时间:2020-03-01
  • 条形码:9787550442986 ; 978-7-5504-4298-6

内容简介

  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央和四川省对应急产业发展的部署,及时总结四川省应急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为四川省应急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四川行政学院“5·12”汶川地震灾害应对研究与培训中心王晓红组织研究人员撰写了《四川省应急产业发展研究》。  该书在探讨应急产业发展之路时,结合目前现实情况提出要先从完善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这些方面打好基础,才能继续通过培育市场需求、增强创新能力、制定激励性政策和加强国际交流来创造产业发展的动力,推进应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该书的内容包括:一,系统地梳理了应急产业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分类。第二,通过对中外应急产业发展状况的分析和研究、应急产业发展的趋势研究,明确四川省应急产业的定位。第三,紧密结合四川省的地方资源特点为四川省的应急产业发展提出建议,旨在为应急产业的政府指导部门决策者、应急产业的企业实践者以及应急产业的理论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目录

章 四川省发展应急产业的背景和意义……………………… (1)一、四川省发展应急产业的背景……………………………… (3)二、四川省发展应急产业的意义……………………………… (7)第二章 应急产业发展概述……………………………………… (14)一、应急产业的概念与内涵…………………………………… (14)二、应急产业的分类…………………………………………… (20)三、应急产业的发展及特点…………………………………… (27)第三章 我国应急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40)一、我国应急产业的发展……………………………………… (40)二、国外应急产业的发展……………………………………… (73)第四章 四川省应急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86)一、四川省应急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86)二、四川省应急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92)第五章 四川省应急产业发展的目标与路径…………………… (99)一、我国应急产业发展的目标与路径………………………… (99)二、四川省应急产业发展的目标与路径…………………… (106)第六章 促进四川省应急产业发展的建议……………………… (111)一、明确产业发展定位, 引领产业发展方向……………… (111)二、完善产业体系, 夯实产业基础………………………… (113)三、完善科技体系, 培育科技人才………………………… (117)四、优化产业环境, 形成系统合力………………………… (119)五、完善财税融资扶持机制, 支持产业快速发展………… (121)六、建立应急产业信息平台, 促进产品推广应用………… (123)
展开全部

节选

  《四川省应急产业发展研究》:  应急产业是应急保障能力的基础,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先导产业,是应急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应急产业的概念与内涵要把握好应急产业,首先要认识发展它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是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法。突发事件分为四大类,每一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响应过程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分为四个阶段:预防与准备、预警与监测、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应急产业就是为这四个阶段生产或提供专用产品及服务,以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所形成的产业。  (一)突发事件与应急处置  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应急产品进行支撑,因此,突发事件和应急处置是应急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我们必须清晰认识和把握其相关概念和内涵。  1.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从发生发展过程来看,突发事件通常有六大特征:  **个特征是突发性。因为绝大多数突发事件从发生时间来看,都是在人们缺乏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并且发生之后,其后果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影响和干扰社会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有序发展。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对人们来讲,通常是无法准确预知的。也就是说,突发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通常是很难预测的。突发事件具有偶然性和突然性的特征,给我们日常预防和及时处置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第二个特征是不确定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随着事件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这种不确定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方面是事件发生状态的不确定性,另一个方面是事态发展变化的不确定性。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和相互作用,包括自然的因素、人为的因素和社会的因素,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过程、破坏程度、影响范围等,通常也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并且这种不确定性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诱发、转化、演变为次生衍生的新的突发事件。  第三个特征是社会性。突发事件会对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构架产生影响。任何一类突发事件,都必然要影响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引起大量群众线上线下的围观和聚集。尤其是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其背后往往有一些利益集团的介入。整个事件在发展中后期有少数人煽动和操纵,他们通过歪曲事实的谣言和蛊惑,使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在情绪化的现场气氛中被卷人事件冲突。  第四个特征是破坏性。突发事件的后果具有一定的破坏性,这种破坏性表现在多个方面,通常是对生命构成威胁、对财产造成损失、对环境产生破坏、对政府形象产生影响、对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造成干扰、对民众的心理健康造成障碍。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突发事件,往往都是灾难性的,具有很强的危害性和破坏性,必然不同程度地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政治、经济、社会和精神上的破坏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并且造成的后果和损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第五个特征是状态的失衡性。这种失衡性是相对于社会正常秩序的均衡状态而言的。突发事件打破了原有社会的均衡状态,使社会发展偏离正常的运行轨迹,整个社会出现了失衡,由平衡状态转变为非平衡状态。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人们的生产生活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遭到了破坏,各部门各单位和企事业的常规工作方式和工作程序受到影响,甚至社会局部处于混乱无序之中,使公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产生混乱。  第六个特征是扩散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必然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媒体记者的争相报道,成为舆论的焦点。特别是由于自媒体的普及,全球一体化的纵深发展,地域空间的相互依赖更加普遍,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事件发生地,还会引发跨区域的关注、扩散和传播;通过互联网、自媒体以及区域之间的内在联系,造成更加广泛的影响。  ……

作者简介

王晓红,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5.12”汶川地震灾害应对研究与培训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列入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师资。研究方向为风险管理、舆情引导、政府管理、应急动员、应急产业等。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参与和主持四川省课题是10余项,参编专业教材4部。获得省部级科研奖项2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