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美与共/吴江好人录

美美与共/吴江好人录

1星价 ¥42.3 (7.3折)
2星价¥42.3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461467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97
  • 出版时间:2020-03-01
  • 条形码:9787554614679 ; 978-7-5546-1467-9

本书特色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吴江籍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其八十寿辰聚会上总结的16字箴言。大意是,如果每个人都能欣赏自己的关,同时接受他人的美,这样不同人的关和谐共生,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 人类的进步,源于人们对“美的结晶”的追求和向往,进而“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本书辑录的“好人”们,就是我们吴江人身边“美的结晶”。 他们中间,有兴产业报国家,又不忘饮水思源的时代楷模崔根良;有为事业燃烧生命至□后一刻的“好人”周春荣;有用109岁身躯续写大爱的“好人”李德贞;有用大半辈子照顾瘫痪丈夫的“好人”'沈凤英;有舍命勇救落水女孩的“好人”杨克强…… 他们大多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一个“好人”,就是一面旗帜。,他们的很多事迹,接地气,贴民心。在他们身上,有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有着人民大众对道德品质的追求,也有彰显社会进步的时代精神。 一个“好人”感动一群人,一群“好人”温暖一座城。一座砥砺奋进的城市,需要有精神力量的支撑。“好人”精神作为城市文明的文化地标,塑造着一座城市的精气神。 榜样是阳光,它将光和热洒向大地,洒向人间。每一位“好人”,每一件好事,都是一个标杆,是一面飘扬的旗帜,是社会进步的明灯,不断唤起社会良知,规范着人们的道德行为,助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我们要明辨是非,褒奖先进,增强看齐意识,以此提高社会文明素质。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社会引导更多人向上向善,离不开对好人氛围的营造。近年来,吴江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扎实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发掘善人善举,开展以“吴江好人”评选为代表的一系列活动,选树了一大批模范典型。截至2019年12月,吴江区共有14名“中国好人”、15名“江苏好人”。 2019年,吴江区文明办和松陵街道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好人广场”,集中了省级以上的“好人”先进事迹,旨在进一步发挥“好人效应”,弘扬“好人文化”,以身边好人践行的“好人”精神,引导和激励更多市民学习“好人”、关爱“好人”、争当“好人”。 2019年是吴江文明城市创建的关键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精神文明来“铸魂”,筑牢共同思想基础需要精神文明来“引领”,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需要精神文明来“推动”。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饱含力量。相信这些身边模范典型的精神力量,将滋养出一片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道德高地,让道德精神薪火相传,让文明之花开满江城大地。

内容简介

本书辑录了2015年以来,吴江78位被评为中国好人、江苏好人、江苏省道德模范、苏州好看人物、苏州好人、吴江好人等各项荣誉称号的市民的事迹。他们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很好品质,集中表达了人民群众的道德追求,更集中反映了社会进步的时代精神。本书的出版,就是把这些“好人”事迹的再次弘扬,将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再次示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再次彰显。

目录



全国时代楷模
崔根良:勇担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家

中国好人
秦均天:“仁心医者”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王治英:“跟孩子们在一起,我很开心”
薛法根:30年扎根江村泽被教坛
刘磊:用无悔践行誓言用生命托举希望
陆鸿:吴江“阿甘”撑起21个残疾人家庭

江苏好人
安娜:我只是一个做公益的普通妈妈
李德贞:用109岁身躯再写大爱
李巧生:体弱老人勇救落水儿童
杨克强:舍命救下落水女孩
张龙田:“板凳爷爷”三年做千张板凳送人
周春荣:燃烧到生命的*后一刻

江苏*美人物
胡毓芳:丝花绽放,绘时代芳华

苏州*美人物
周宪寿:“修理哥”唱上“打工春晚”
……

苏州好人
第三届吴江好人
第四届吴江好人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美美与共:吴江好人录》:  1991年,坛丘人计恩来与平望镇的吴小林喜结连理,生下一个女儿。原本一家人日子过得稳稳当当,女儿在外求学,公公婆婆也安心享受着退休生活。2011年,婆婆的举动突然变得奇怪,夫妻俩带着老人去上海看病,婆婆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  把婆婆接来一起住  计恩来与婆婆的关系一直很好。当时,计恩来一家和公公婆婆是分开居住的,为了方便照顾婆婆,她和丈夫商量后买下了自家楼下的公寓房,让公婆一起搬来,这样照顾起来方便。  2014年,公公患病离世,婆婆伤心过度,失眠了几天几夜,悲伤的情绪让她的病情急剧恶化,不久丧失了自理能力。计恩来不放心婆婆一个人住在楼下,又把婆婆接上来与他们同住。  丈夫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奔波在外,照顾婆婆的任务基本都由计恩来承担了下来。每天早上,一听见婆婆起床的声音,计恩来也马上起床,帮婆婆洗脸、漱口,为婆婆准备早餐。计恩来在邮局上班,中午有一个小时的午休时间,她会赶回家,为婆婆安排午餐。  “有一次我中午下班回家,家里的地板上、墙上都是粪便,满屋子的臭味,婆婆坐在地上傻傻地笑。”计恩来首先感到的是自责,后来,她把自己的父母请了过来,在她不在家时照顾婆婆。  婆婆有时大小便失禁,计恩来的父母没有嫌脏,尽心尽力帮亲家收拾干净。父母的举动为计恩来做出了榜样,自己一个人照顾婆婆时,计恩来从来也没嫌婆婆脏。  婆婆成了她第二个“孩子”  只要有时间,计恩来就会带着婆婆出门,无论是逛超市还是出门旅游,计恩来从没有让婆婆一个人长时间待在家里过。  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让老人越发“依赖”儿媳。计恩来说,随着病情加重,婆婆的行为举止越来越像个孩子,刚刚还又笑又叫,一转眼又一个人偷偷地抹起了眼泪,问她话她也说不上来。  有一次,婆婆像个小孩一样不肯听话,不愿意去理发店,还大声嚷着说:“你们按我的头是想弄死我呀。”吓得理发师不敢动剪刀。回到家里,计恩来就自己买了套理发工具,和女儿一起学着给婆婆理发。计恩来一边扶着婆婆的头,一边说笑话逗婆婆开心。女儿则拿着工具,小心地为奶奶理发。  每每看到婆婆闹情绪,计恩来就会像哄小孩一样,哄她开心,直到把婆婆哄得眉开眼笑,她才放心。  “这对婆婆来说是种解脱”  2016年夏天,婆婆的身体越来越差,在椅子上靠久了,身上还会起压疮。为了让婆婆得到更好的护理,计恩来和丈夫商量后,把婆婆送进了护理院。只要有空,一家三口就会到护理院看望老人,削水果,陪聊天……护理院的工作人员都夸他们孝顺。  但是婆婆的病情越来越严重,2017年8月13日,护理院的医生叫来计恩来一家人。“婆婆走之前,我们一家人、我老公哥哥一家人围在她身边,我趴在她床前。”计恩来说,看着床边仪器上各项指标逐渐归零,她的心里满是自责。“有几次婆婆小孩子脾气上来了,我也跟她争过,现在想起来是我做得不够好。”  计恩来说,婆婆走了,她的心里就像落下了一块大石头,“我觉得这对婆婆来说反而是一种解脱,希望婆婆在天堂里能过得更好”。  (沈卓琪)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