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产业技术评价与发展战略研究

包邮信息产业技术评价与发展战略研究

¥68.2 (7.1折) ?
1星价 ¥68.2
2星价¥68.2 定价¥9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62781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184页
  • 出版时间:2020-03-01
  • 条形码:9787030627810 ; 978-7-03-062781-0

内容简介

本研究目的是为了保护我国的技术竞争优势, 保证我国的产业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 研究意义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 有利于控制源头、保护重点, 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从源头上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全过程管理。第二, 有利于实现我国科技技术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以往国家秘密技术定密主要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 即研究单位申报项目, 国家科技保密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审查, 经过筛选后定密。第三、建立信息产业技术的评价原则、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分类体系, 形成一套系统、规范、科学、权威和简便易行的信息产业技术指标体系, 有利于推动我国科技保密工作的管理模式上的转变, 对秘密技术的评审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目录

第1章 信息产业技术评价概述
1.1 信息产业技术评价的内涵与发展沿革
1.1.1 信息产业的内涵
1.1.2 信息产业技术的内涵
1.1.3 信息产业技术评价的内涵
1.1.4 信息产业技术评价的发展沿革
1.2 信息产业技术的特性分析
1.2.1 重要性
1.2.2 战略性
1.2.3 先进性
1.2.4 通用性
1.2.5 先导性
1.2.6 利益性
1.2.7 竞争性
1.3 信息产业技术评价的主要内容
1.3.1 技术安全
1.3.2 经济安全
1.3.3 国防安全
1.3.4 社会安全
1.3.5 生态安全
1.3.6 信息安全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章 信息产业技术评价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2.1 信息产业技术评价的理论基础
2.1.1 技术预测与预见理论
2.1.2 技术负效应理论
2.1.3 技术生命周期理论
2.1.4 钻石模型
2.2 信息产业技术评价的研究方法
2.2.1 信息产业技术评价方法的分类
2.2.2 信息产业技术评价的具体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章 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信息产业技术概况
3.1.1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概况
3.1.2 国内外信息产业技术投入与产出情况
3.2 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发展概况
3.2.1 我国信息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情况
3.2.2 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定密范围的界定情况
3.3 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3.3.1 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3.3.2 信息产业技术安全标准化体系不健全
3.3.3 信息产业技术专利质量有待提高
3.3.4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不足
3.3.5 定密的准确性亟待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第4章 国外关键技术对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发展的启示
4.1 信息产业技术与国家关键技术的共性分析
4.2 美国关键技术的发展及启示
4.2.1 美国关键技术的发展
4.2.2 美国关键技术对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发展的启示
4.3 欧盟关键技术的发展及启示
4.3.1 欧盟关键技术的发展
4.3.2 欧盟关键技术对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发展的启示
4.4 日本关键技术的发展及启示
4.4.1 日本关键技术的发展
4.4.2 日本关键技术对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发展的启示
4.5 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发展的借鉴
4.5.1 体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
4.5.2 立足世界信息产业技术发展趋势
4.5.3 考虑本国实际国情
4.5.4 注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4.5.5 由政府主导
4.5.6 强化合规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第5章 基于推断统计分析的信息产业技术评价
5.1 信息产业技术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5.1.1 需求性原则
5.1.2 利益性原则
5.1.3 发展性原则
5.1.4 安全性原则
5.1.5 创新性原则
5.2 构建信息产业技术评价体系与方法选择
5.2.1 信息产业技术评价体系的构建
5.2.2 选用推断统计方法
5.2.3 设定指标权重及相关分析
5.3 评价结果
主要参考文献

第6章 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发展战略目标
6.1 信息产业技术发展战略的内涵
6.2 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发展战略的作用
6.2.1 增强我国信息产业的竞争优势
6.2.2 确保我国信息产业的安全性
6.2.3 改进信息产业技术保密项目管理效果
6.3 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6.3.1 以政策主导为方向,服务于国家目标
6.3.2 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动信息产业技术发展
6.3.3 实施以自主创新为中心的标准战略,加强标准制定
6.3.4 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引领信息产业发展
6.4 制定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发展战略的具体原则和整体思路
6.4.1 具体原则
6.4.2 整体思路
6.5 信息产业技术战略分析模型
6.6 信息产业技术发展战略目标的定位
6.6.1 阶段发展目标
6.6.2 创新能力发展目标
6.6.3 竞争能力发展目标
6.6.4 协调能力发展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第7章 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发展战略体系
7.1 信息产业技术发展战略体系的设计思路
7.1.1 信息产业技术发展战略体系设计的重点领域
7.1.2 信息产业技术发展战略体系设计的步骤
7.2 信息产业技术战略
7.2.1 信息产业技术预见与选择战略
7.2.2 信息产业技术标准战略
7.2.3 信息产业技术核心能力战略
7.2.4 信息产业技术市场拓展战略
7.2.5 信息产业技术资源战略
7.3 信息产业技术生命周期战略
7.3.1 信息产业技术前期准备阶段战略
7.3.2 信息产业技术研发阶段战略
7.3.3 信息产业技术应用阶段战略
7.4 信息产业技术发展战略评价
7.4.1 信息产业技术发展战略适应性评价
7.4.2 信息产业技术发展战略实施评价
7.4.3 信息产业技术发展战略业绩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第8章 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8.1 建立科学的信息产业政策与法律
8.1.1 制定与信息产业技术发展阶段相协调的产业政策
8.1.2 确定信息产业技术发展的顶层设计思路
8.1 _3完善信息产业技术相关法律法规
8.2 推动信息产业技术创新
8.2.1 实现信息产业集聚效应
8.2.2 建立信息产业技术标准体系
8.2.3 定位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方向
8.2.4 促进信息产业技术跨领域发展
8.3 培育信息产业技术人才
8.3.1 构建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8.3.2 强化高校关于新兴信息产业技术的通识教育
8.3.3 推动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人才交流
8.3.4 创造信息产业技术高端人才集聚条件
8.4 加强信息产业技术保密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8.4.1 重视信息产业技术保密工作
8.4.2 增加信息产业技术保密经费投入
8.4.3 开展信息产业技术保密法制宣传教育
8.4.4 强化信息产业技术保密监督
8.4.5 完善信息产业技术定密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对环境保护作用的统计处理
附录2 对经济安全数据的综合统计处理
附录3 专家评分倾向
附录4 原始评分处理
附录5 综合统计处理
后记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