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3067812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92
- 出版时间:2020-05-01
- 条形码:9787513067812 ; 978-7-5130-6781-2
本书特色
区域是一国现代化建设和技术进步得以展开和实现的重要载体和空间,由此而形成的区域变迁不仅是宏观的经济社会变迁过程,也构成某种既为技术进步所驱动,又不断地建构着新一轮技术形成的自然历史进。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为认识论和方法论,以技术和区域为核心概念,尝试对区域社会结构、生产方式、流动方式、消费方式等展开研究,通过系统揭示技术进步、效应、范式与区域变迁的相互作用和区域社会变迁的一般性规律,进一步发展和充实哲学在区域社会变迁研究领域中的运用实践,补强科学技术哲学在社会变迁领域研究的深度和厚度。
内容简介
区域是一国现代化建设和技术进步得以展开和实现的重要载体和空间,由此而形成的区域变迁不仅是宏观的经济社会变迁过程,也构成某种既为技术进步所驱动,又不断地建构着新一轮技术形成的自然历史进。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为认识论和方法论,以技术和区域为核心概念,尝试对区域社会结构、生产方式、流动方式、消费方式等展开研究,通过系统揭示技术进步、效应、范式与区域变迁的相互作用和区域社会变迁的一般性规律,进一步发展和充实哲学在区域社会变迁研究领域中的运用实践,补强科学技术哲学在社会变迁领域研究的深度和厚度。
目录
**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关于技术变迁的相关研究综述
二、关于技术与区域单维度变迁的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第三节 论文理论基础
一、STS理论
二、技术发展理论
三、区域发展理论
第四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论文的创新点
**章 概念辨析
**节 区域和区域变迁概念的辨析
一、区域
二、区域变迁
第二节 技术的概念辨析
一、技术的本质
二、技术概念的界定
三、技术发展的历程概述
四、技术进步与技术系统
第三节 技术作为区域变迁研究的分析要素的意义
一、技术与区域经济发展
二、技术与区域秩序变革
三、技术作为区域变迁研究的分析要素的意义
第二章 技术进步与区域生产方式变迁
**节 技术进步与区域生产力变革
一、技术进步内含于区域生产力变革的本质之中
二、技术进步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力
三、技术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 技术进步体系与区域的劳动分工演变
一、技术进步体系及其区域性特征
二、技术进步体系作用下的区域劳动分工演变
三、技术进步体系与劳动分工的区域性整合
第三节 技术进步形态与区域生产组织的演变
一、区域生产组织的结构和演变规律
二、技术创新、扩散与区域生产组织的聚集、扩散、转移的关系
三、技术进步形态与区域生产组织的演变
第四节 技术进步与区域生产方式变革的内在逻辑
一、技术进步的逻辑
二、区域生产方式的变革
三、内在逻辑
第三章 技术效应与区域流动方式变迁
**节 区域生产要素流动的平衡与非平衡
一、区域生产要素流动的作用因子和机理
二、区域生产要素流动的平衡和非平衡
三、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在区域流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节 技术导向与区域劳动力流动
一、劳动力的技术内涵
二、劳动力流动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三、区域劳动力流动的技术导向
第三节 技术社会运行与区域资本流动
一、技术的发展与区域资本的流动
二、技术的异化与资本的性质
三、技术的工具理性与资本的逐利性
第四节 技术的协同和溢出效应与区域空间结构的流动性
一、区域空间结构及其流动性
二、技术协同效应和溢出效应
三、区域空间结构的流动性与技术效应的关联
第四章 技术变迁与区域消费方式变迁
**节 技术理性与区域消费理念演变
一、工具理性与消费主义兴起
二、技术伦理与消费伦理变化
三、突出技术理性建设,崇尚理性的区域消费理念
第二节 技术形态与区域消费行为演变
一、技术形态与消费行为的关联
二、技术形态演变中的区域消费行为变化
三、优化的技术形态对区域消费行为的理性导向作用
第三节 技术结构与区域消费结构演变
一、技术结构与区域消费结构
二、技术结构演变中的区域消费结构
三、提升技术结构层次,优化区域消费结构
第四节 技术环境与区域消费环境演变
一、技术环境与区域消费环境理解
二、技术环境演变中的区域消费环境
三、技术环境与区域消费环境的理性建设
第五章 技术范式与区域社会结构变迁
**节 技术范式的演变逻辑
一、范式、技术范式的系统理解
二、技术范式的演变过程
三、破坏性技术的作用和意义
四、技术范式逻辑的意义
第二节 区域变迁:分化与整合
一、分化与整合的经典理解
二、分化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理解
三、整合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理解
四、分化与整合的逻辑理解
第三节 技术范式与区域社会的分化、整合
一、两种逻辑的相互关联
二、区域社会分化中的技术范式
三、区域社会整合中的技术范式
四、技术范式演变与区域社会形态的关系
第四节 技术范式与区域文化
一、文化的民族主体性与多元的民族文化
二、区域文化的内涵
三、技术带来的张力对区域文化的影响
四、技术范式:区域文化的整合方式之一
第五节 技术范式与区域社会系统功能的演变
一、区域社会分化与整合中系统功能的演变
二、技术系统与区域社会系统功能的关系
三、发展思路的变革与区域社会系统功能的走向
四、技术范式的区域性功能
第六章 技术生态化与区域发展模式变迁
**节 当前区域社会变迁面临的问题
一、新质产生与扩散的困难
二、分化与整合的不适度
三、范式选择的困难
第二节 技术和发展的生态认同
一、人类理性的回归
二、技术系统的生态化
三、发展的生态化
第三节 高度区域化与高度全球化的融合模式建立:生态范式的建构
一、融合的机理
二、融合的意义
三、生态范式视野下区域发展模式的建构
第四节 生态化技术环境的建设与永续的发展
一、生态化技术环境的建设框架
二、生态化技术环境建设的意义
三、永续发展的宏观技术外壳
案例分析:技术视野下,长三角区域的变迁
**节 长三角区域的概况
一、长三角区域的自然条件概况
二、长三角区域经济概况
三、长三角区域文化概况
第二节 技术变迁视野下长三角区域所呈现的优势和问题
一、长三角区域技术变迁概况
二、技术变迁视野下,长三角区域的优势
三、技术变迁视野下,长三角区域发展的问题
第三节 构建生态型长三角区域社会,强化国际型区域发展
一、统一发展共识,构建生态化技术系统和技术环境
二、以生态化技术为基础,构建高度区域化与高度全球化融合的区域社会
结 语
一、研究观点
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后 记
作者简介
朱建一,男,浙江省永康市人。2010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获农学硕士学位,2015年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浙江省哲学学会理事。主持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社科基全项目,在《红旗文稿》《湖北社会科学》《广西社会科学》《人民公安报(理论版)》《学习时报》等期刊报纸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技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4.0¥45.0 -
偏见
¥17.9¥56.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5.8¥45.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4.7¥39.8 -
女性生存战争
¥19.8¥66.0 -
汉字王国
¥13.8¥46.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8¥3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2.2¥32.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3.9¥39.8 -
健康鸿沟:来自不平等世界的挑战
¥16.5¥55.0 -
万物皆无序
¥16.4¥4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1.0¥36.8 -
自卑与超越
¥14.7¥39.8 -
乡土中国
¥12.2¥26.0 -
字海探源
¥25.0¥78.0 -
理解人性
¥13.9¥39.8 -
后现代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精装)
¥19.8¥66.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1.4¥38.0 -
猎物人(八品)
¥23.8¥88.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