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独秀学术文库 音乐.媒介.诗体:汉魏六朝乐府论稿

独秀学术文库 音乐.媒介.诗体:汉魏六朝乐府论稿

1星价 ¥36.0 (6.2折)
2星价¥36.0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82505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68
  • 出版时间:2019-12-01
  • 条形码:9787559825056 ; 978-7-5598-2505-6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作者近十年来有关乐府学的研究成果,分为三编。上编“音乐文化篇”,主要论述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朝廷音乐文化建设、雅俗音乐文化交流以及相和歌、清商三调、“北狄乐”等音乐类别的发展与变迁。中编“传播与媒介篇”,主要探讨汉魏六朝时期仪式歌辞、娱乐歌辞的音乐传播方式及其文化功能,乐府歌辞由音乐媒介向纸本媒介转化的历史过程及其对诗歌史的意义。下编“创作与体制篇”,主要论述乐府诗的劝世精神、生成模式及体制特征,文人拟乐府的创作模式、用调特点,汉魏六朝歌诗观与徒诗观的历史演变及其诗歌史意义。全书内容涉及汉魏六朝时期的音乐类别及文化活动、乐府诗传播方式及媒介变迁、乐府诗创作模式及体制特征等诸多问题,重点论述了乐府诗的音乐背景、文化功能、传播接受等问题,特别关注传播媒介转向对乐府诗体式建构的意义和诗歌史价值。三编内容既各有侧重又互为关联,整体上构成了对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多维度、立体化考察。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作者近十年来有关乐府学的研究成果,分为三编。上编“音乐文化篇”,主要论述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朝廷音乐文化建设、雅俗音乐文化交流以及相和歌、清商三调、“北狄乐”等音乐类别的发展与变迁。中编“传播与媒介篇”,主要探讨汉魏六朝时期仪式歌辞、娱乐歌辞的音乐传播方式及其文化功能,乐府歌辞由音乐媒介向纸本媒介转化的历史过程及其对诗歌史的意义。下编“创作与体制篇”,主要论述乐府诗的劝世精神、生成模式及体制特征,文人拟乐府的创作模式、用调特点,汉魏六朝歌诗观与徒诗观的历史演变及其诗歌史意义。全书内容涉及汉魏六朝时期的音乐类别及文化活动、乐府诗传播方式及媒介变迁、乐府诗创作模式及体制特征等诸多问题,重点论述了乐府诗的音乐背景、文化功能、传播接受等问题,特别关注传播媒介转向对乐府诗体式建构的意义和诗歌史价值。三编内容既各有侧重又互为关联,整体上构成了对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多维度、立体化考察。

目录

上编:音乐文化篇 从相和歌到清商三调——魏晋娱乐音乐的发展变迁 论东晋民间俗乐的发展变迁 论“北狄乐”的发展与变迁 《明君曲》考述 论东晋侨、土世族文化交流与音乐文化构建 梁武帝音乐文化活动与梁代宫体诗 中编:传播与媒介篇 一、论汉魏六朝仪式歌辞的文化功能与传播特点 二、从《长安有狭斜行》到《三妇艳》歌辞的流变看清商三调在南朝的演进 三、吴歌西曲传播与南朝诗风嬗变 四、魏晋南北朝文人歌辞的演唱及其文化功能 五、魏晋南北朝文人歌辞传播与诗歌史意义 六、汉魏诗歌交叉传播与“古诗十九首”性质及年代的争论 汉魏六朝纸张发明与书写进程考论 下编:创作与体制篇 一、论汉乐府的劝世精神 二、论汉乐府的生成模式及其体制特征 三、曹操拟乐府与建安风骨的发生 四、曹植拟乐府的创作模式及其诗歌史意义 五、论乐府古题《豫章行》及其流变 六、南朝文人歌辞用调及其特点 七、“诗与歌别”观念与汉魏六朝诗歌衍变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吴大顺,男,苗族,1968年3月出生,湖南省保靖县人。文学博士(后)。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乐府学、文学传播学研究。担任乐府学会理事、广西中国语言文学学会副会长。出版《欧梅唱和与欧梅诗派研究》《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辞研究》《汉魏六朝诗歌传播研究》等学术专著三部。获湖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广西社科优秀成果奖多项,博士论文《魏晋南北朝音乐文化与歌辞研究》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在《光明日报》(学术版)《山东大学学报》《郑州大学学报》《东南大学学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中国文学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湖南省社科基金等课题多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