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医诊断现代研究
读者评分
5分

中医诊断现代研究

1星价 ¥45.8 (2.9折)
2星价¥45.8 定价¥15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8条)
ztw***(三星用户)

价格实惠,纸张细腻光滑,印刷清晰度好,包装结实,快递迅速

2024-05-24 02:57:13
0 0
yij***(三星用户)

说是特别特别的好,而且特别特别便宜,以后会经常的来的啊,我特别支持

说是特别特别的好,而且特别特别便宜,以后会经常的来的啊,我特别支持

2024-04-08 20:01:42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100517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9cm
  • 页数:676页
  • 出版时间:2020-04-01
  • 条形码:9787571005177 ; 978-7-5710-0517-7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权*性: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研究所是我国中医诊断学研究的重镇,是全国中医诊断学的*个博士学位授予点,中医诊断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精品课程《中医诊断学》和*教学团队《中医诊断学》教学团队

系统性:对中医诊断现代研究进行了系统整理,涵盖中医诊断理论研究、中医诊断临床研究、中医特色诊法临床研究、中医诊断实验研究、中医诊断标准研究、中医诊断学教学研究各个方向和所有层面

可供从事中医诊断教学、科研的教师,临床各科中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从事中医诊断研究的研究生、科研人员使用,也可作为中医院校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五章, 中医诊断理论研究、中医诊断临床研究、中医诊断实验研究、中医诊断标准研究、中医诊断学教学研究。内容包括: 传统理论解析 ; 诊法理论研究等。

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非常重视中医学的发展,而中医诊断学既是中医学的桥梁课程,也是中医学的主干课程,中医诊断技术、思维能力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直接决定了医生辨证论治的水平。

传统中医的症状、体征、证的辨识,历来受主观感觉的影响,其知识和经验的模糊性、不确定性、不容易复制和重复的特点阻碍了中医学的学习和传承,因此,应用规范化、客观化、信息化、数字化是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克服宏观的、定性的、经验的、功能的现象描述缺陷,变模糊性、不确定性为直观性和客观性。多年来,中医诊断学在诊断理论研究、名词术语规范、四诊技术延伸、辨证方法创新、中医诊断技术应用、中医诊断现代教学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四诊技术全面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传统四诊技术延伸的仪器,比如望诊仪、舌诊仪、脉诊仪、声诊仪、微循环仪、光电血流容积图仪。辨证理论也出现了新的突破,如湖南中医药大学朱文锋教授创立了证素辨证理论体系和研制了中医辅助诊疗体系,周小青教授构建了主诉辨证理论体系,彭清华教授拓展和充实了局部辨证和诊法理论体系,其他各个中医院校、科研机构也纷纷研制出各具特色的中医问诊系统、健康管理系统、辅助诊疗系统。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问世标志着中医诊断日趋标准化、规范化。中医诊断技能、技术、仪器在临床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中医诊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四诊仪器和动物造模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和实验研究,为探讨疾病证候本质以及中医药作用机制提供了检测工具、疗效评价手段和动物模型。中医诊断学术著作亦如雨后春笋。基于中医诊断学的蓬勃发展和丰硕成果,本书旨在对该学科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整理、挖掘,并力图对中医诊断技术、思维、研究方法加以整理和提高。

本书共分5章,包括中医诊断理论研究、中医诊断临床研究、中医诊断实验研究、中医诊断标准研究、中医诊断学教学研究。

本书由长期从事中医诊断教学和科研的教师以及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编写。**章**节传统理论解析由黄碧群领衔编写,第二节诊法理论研究由杨军辉领衔编写,第三节辨证理论研究与应用由黄碧群领衔编写;第二章**节中医诊法临床研究由简维雄领衔编写,第二节中医辨证临床研究由彭清华主持编写,第三节中医专科专病诊断临床研究由彭清华主持编写,第四节中医特色诊法临床研究由彭清华领衔编写,第五节中医临床综合运用研究由孙贵香领衔编写;第三章**节中医诊法实验研究由刘旺华领衔编写,第二节中医病、证、症模型研究由罗尧岳领衔编写;第四章**节概述、第二节研究方法、第三节术语标准研究、第四节辨证标准研究、第五节体质标准研究由胡志希领衔编写;第五章**节中医诊断学教学方法研究由胡志希领衔编写,第二节近现代中医诊断学专著由谢梦洲领衔编写。

本书可供从事中医诊断教学、科研的教师,临床各科中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从事中医诊断研究的研究生、科研人员使用,也可作为中医院校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由于编写时间比较仓促,加之主编的学识水平和能力有限,尽管我们对书稿进行了多次审改,书中不足之处甚或错漏之处仍在所难免,敬请同道不吝指正,以便重印或再版时予以补充、修改,共同为促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和现代化作出贡献。

彭清华  刘旺华

于湖南中医药大学

目录

**章 中医诊断理论研究
**节 传统理论解析
一、症证病的若干概念
二、中医诊断学学科范围的延拓
三、中医诊断思维的特点
第二节 诊法理论研究
一、黑箱理论
二、生物全息律
三、问诊
四、望诊
五、闻诊
六、切诊
七、四诊病理信息的综合处理
第三节 辨证理论研究与应用
一、证素辨证研究与应用
二、主诉辨证研究与应用
三、微观辨证研究与应用
四、体质诊断研究与应用
五、络病辨证研究与运用

第二章 中医诊断临床研究
**节 中医诊法临床研究
一、望诊临床研究
二、舌诊临床研究
三、问诊临床研究
四、脉诊临床研究
第二节 中医辨证临床研究
一、中医病证规范化研究
二、中医病证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与应用
三、中医病证循证医学研究与应用
四、中医病证计量诊断研究与应用
五、中医病证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
六、中医病证系统生物学研究与应用
第三节 中医专科专病诊断临床研究
一、心病病证诊断研究
二、肝病病证诊断研究
三、脾病病证诊断研究
四、肺系病证诊断研究
五、肾病病证诊断研究
六、儿科病证诊断研究
七、妇科病证诊断研究
八、眼科病证诊断研究
九、耳鼻咽喉科病证诊断研究
十、外科病证诊断研究
十一、骨伤科病证诊断研究
十二、皮肤科病证诊断研究
十三、肛肠科病证诊断研究
十四、情志病病证诊断研究
第四节 中医特色诊法临床研究
一、目诊法
二、耳诊法
三、山根诊法
四、人中诊法
五、腹诊法
六、脐诊法
七、手诊法
八、小儿食指络脉诊法
九、足部诊法
十、腧穴诊法
第五节 中医临床综合运用研究
一、中医疾病诊断
二、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误诊避免方法
四、中医病案书写

第三章 中医诊断实验研究
**节 中医诊法实验研究
一、微循环检测与应用
二、光电血管容积图检测与应用
三、红外热像检测与应用
四、舌苔脱落细胞检测与应用
五、嗅诊(嗅气味、气味)检测技术与应用
六、声诊检测技术与应用
七、问诊系统研制与应用
八、脉图检测与应用
九、分泌物排出物检测与应用
第二节 中医病、证、症模型研究
一、舌象动物模型研制与应用
二、脉象动物模型研制与应用
三、六淫证候动物模型研制与应用
四、痰饮证候动物模型研制与应用
五、气血证候动物模型研制与应用
六、阴阳虚损证候动物模型研制与应用
七、六经病证动物模型研制与应用
八、卫气营血、三焦病证动物模型研制与应用
九、中医病、证细胞模型研制与应用

第四章 中医诊断标准研究
**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中医诊断标准研究发展概况
三、中医诊断标准研究基本内容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多元统计分析
二、辨证元计量诊断
三、量表规范中医辨证
四、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
第三节 术语标准研究
一、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二、中医药学名词
三、《中医药学名词》与《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词目差异与选词建议
第四节 辨证标准研究
一、心病辨证诊断标准研究
二、肺病辨证诊断标准研究
三、脾病辨证诊断标准研究
四、肝病辨证诊断标准研究
五、肾病辨证诊断标准研究
六、脑病辨证诊断标准研究
七、胃肠病辨证诊断标准研究
八、骨伤病辨证诊断标准研究
九、胞宫病辨证诊断标准研究
十、气血病辨证诊断标准研究
第五节 体质标准研究
一、九分法标准
二、病理学标准

第五章 中医诊断学教学研究
**节 中医诊断学教学方法研究
一、理论教学研究
二、实训教学研究
三、实验教学研究
四、案例教学
五、标准化病人教学
六、师带徒临床教学
第二节 近现代中医诊断学专著
一、中医诊断全书
二、中医鉴别诊断学
三、中医诊法专著
四、中医辨证专著
五、诊断规范标准
展开全部

节选













作者简介

彭清华,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医学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中医诊断研究所所长,国家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学术带头人,湖南省“225”工程医学学科领军人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