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
女性的时刻
豆瓣8.2分,比尔·盖茨亲自晒书推荐,入选奥巴马年度书单。书写世界女性不为人知的悲怆与反抗,看见性别偏见的存在。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5962372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04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559623720 ; 978-7-5596-2372-0
本书特色
比尔·盖茨夫人、《福布斯》权力榜女性领袖梅琳达·盖茨首度出书·她领导的全球*大慈善基金会,在20年间改变数以亿计女性的命运·她和她讲述的女性故事,激励每个人摆脱无力,活出自己的光明时刻
比尔·盖茨亲自晒书推荐|入选奥巴马年度书单巴菲特|奥普拉|艾玛·沃森|马拉拉|杨澜 联合推荐
◆全球女性的困境与抗争 梅琳达·盖茨是盖茨基金会的联合创始人和领导者,在她的带领下,基金会在20年间帮助了数以亿计的底层女性和儿童。本书讲述了激励人心的女性故事,有底层女性在困境中的奋斗,也有那些对她们施以援手的人的感人故事。
◆梅琳达和比尔·盖茨的相恋过程及婚姻生活首度公开首度详细讲述梅琳达和比尔·盖茨相识相爱的过程,以及他们的婚姻生活,梅琳达如何通过和比尔分工合作寻求家庭和事业的平衡。
◆ 职场女性的参考书 梅琳达分享个人成长经历,她如何加入初创时期的微软,成为当时屈指可数的女性领导者,鼓励女性相信自己,克服环境的压制,勇于决策和冒险。
◆分析性别不平等根源,总结女性改变自身处境,向上跃升的实践经验 从女性生育自主、受教育权、家务劳动、童婚陋习、性暴力到职场性别歧视多个角度,总结女性摆脱贫困、环境压制和自我否定的根本方法。
内容简介
在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成立20年之际,联席主席梅琳达·盖茨抢先发售向我们讲述她所目睹的无数底层女性的困境与抗争故事;分享她对男女不平等问题根源的深度思考,发展和投资女性的实践经验,以及那些致力于改善女性生存环境的理想主义者,正如何以一己之力改变世界。
从女性生育自主、受教育权、家务劳动、童婚陋习、性暴力到职场性别歧视,她发现,有时只要不去拖累女性,就是给她们翅膀。提升女性,就是提升全人类。
在本书中,你会读到一位印度修女的故事,她开办了一所学校,专门接收那些被当地人视作“贱民”的女孩。
你会读到一位新西兰经济学家的故事,她勇敢地挑战统计数据中存在的偏见,让世界从此开始重视女性在家庭中付出的无偿劳动。
你还会读到梅琳达自己的成长经历,她如何加入初创时期的微软,成为当时屈指可数的女性;她的婚姻平等之路,她与比尔·盖茨如何通过分工合作,平衡家庭与工作。
女人如果在另一个女人的故事中听到自己的声音,她就会变得勇敢,单薄的声音就会变成合唱。当打压她的文化环境被改变,当她可以摆脱贫穷、自我怀疑、恐惧和耻感,她会迸发出无比强大的力量。
目录
寻找被忽略的重点
一切只是刚刚开始
被我忽略的重点:对女性进行投资
第二章为母亲注入力量(产妇与新生儿健康)
理解既有的文化
村村都有助产士
第三章*好的一切(自主计划生育)
旧的对话将女性排斥在外
峰会过后—陈词滥调的回潮
全新的对话—在内罗毕展开
计划起来!
写进法律的耻感
美国的情况
第四章让她们抬起头来(女孩教育)
教育:无可比拟的上升通道
催人向上的学校
校园里的女生
“发展的媒介”
孟加拉的突破
挑战数个世纪的传统
改变女孩的自我认知
第五章无形的不平等(无偿劳动)
失衡的无偿劳动
先驱者们
揭露深藏的偏见
平衡分工即平衡婚姻
平等的伴侣关系—无偿劳动隐含的主题
这是我想要的
我为什么要现身说法
第六章被噤声的女孩(童婚)
与已婚女童交谈
大音希声的英雄
润物细无声的改变
谁给了我这个权利?
第七章正视性别偏见(务农的女性)
理解帕特里西亚
“种地的几乎全是女人”
不敢声张的“女性赋权”
彼此鼓舞
帕特里西亚的突破
写进法律的歧视
追溯性别歧视的源头
第八章营造全新的文化(职场中的女性)
营造自己的文化
当心,人不可貌相
怎么回事?
当男性制定规则
需要,就说出来
事业与家庭可以兼得
第九章拥抱心碎(凝聚使人向上)
赋权的开端
找到我们的声音
我们是一家人
当女性走到一起
后记
致谢
可供读者参考的组织列表
节选
先驱者们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经济学家并不认为无偿劳动属于工作范畴,也不承认存在种种偏见,譬如将特定工作贬为“女人家干的活儿”,贬低无偿劳动价值,导致男女承担的无偿劳动严重不均。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在评估家庭农场生产效率时只计算参与务农者的工作时间,却不计算女性为农民们煮饭、打扫、提供照顾的时间,尽管她们的劳动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效率。无偿劳动甚至在严肃的学术研究中都得不到体现,研究者不是没意识到它的存在,就是无视它的重要性,认为目前的分工天经地义——无偿劳动就像生育一样,理应由女性承担。
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参与生产活动,经济学家对无偿劳动的忽视越发匪夷所思。女性必须在外完成一天的工作。在有偿劳动结束后,她还得回家给孩子辅导功课、为客厅吸尘、为家人洗衣做饭、哄孩子睡,这一小时又一小时的工作却完全无人在意,也得不到承认。
一位名叫玛丽莲.沃林(Marilyn Waring)的经济学家注意到其中根深蒂固的偏见,开始寻求改变。她于1975年当选新西兰国会议员,当时年仅二十三岁。她理解劳动妇女的疾苦,也体会过被权力在握的男性无视的滋味。当她开始搜集与女性从事无偿劳动相关的资料时,却一无所获。她求助于一位男性经济学家,对方告诉她:“噢,玛丽莲,这方面还没有什么重要著作。这事你有发言权,你来写吧。”
于是,沃林为研究无偿劳动走遍了世界。据她计算,如果有人按市场价格雇用工人完成女性承担的全部无偿劳动,它将构成全球*大的经济部门。经济学家却不承认它属于工作范畴。
沃林这样设想:雇人看孩子需要付钱,点火做饭得付燃气费,买粮食要给谷物加工厂付钱,用自来水得付水费,去餐馆得付饭钱,洗衣得给洗衣店付钱。女性把这些全都承担下来——看孩子、劈柴、磨面粉、取水、做饭、洗衣——却得不到一分钱报酬。人们甚至将它忽略不计,认为这些只是“家务”,理当“免费”。
沃林1988年出版了《计算女性劳动:全新的女权主义经济学》(If Women Counted : A New Feminist Economics)一书。对此,美国经济学家朱莉.尼尔森(Julie Nelson)评价道:“玛丽莲.沃林的研究唤醒了世界。”
1985年,联合国曾通过了一项决议,要求各国必须在2000年之前开始计算女性承担的无偿劳动。沃林的书出版后,联合国将*后期限提前至1995年。
1991年,美国一位女性国会议员提出议案,要求美国劳工统计局在居民时间分配调查问卷中计入家务、育儿和其他无偿劳动。议案未获通过(当时,女性在国会议员中仅占6%)。1993年和1995年,议案被两次重提,又被两次否决。
沃林写道:“男性是不会轻易放弃这种机制的,因为它能让全世界一半的人口无偿工作”,尤其是当他们看到“正因为收入如此微薄,那一半人口才没有精力再去争取什么”。
到了2003年,美国劳工统计局终于将家务及育儿纳入了全国公民时间分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性有更多时间进行游戏、健身等休闲活动,女性不但承担了更多无偿劳动,而且从事有偿工作的时间也更长。
面对这个问题,一些人开始着手改变现状。在沃林的著作出版后,经济学家戴安.埃尔森(Diane Elson)为缩小男女无偿劳动差距制定了一个三步走的策略,她称之为“3R策略”:承认(recognize)、减少(reduce)、重新分配(redistribute)。
埃尔森认为,首先,我们应该承认无偿劳动的存在,所以我们应该敦促政府将女性用于无偿劳动的时间纳入统计范畴。其次,我们可以利用科学技术减少无偿劳动耗时,譬如使用烹饪炉、洗衣机或经过改进的吸奶器等。*后,我们可以重新分配那些不可避免的家务劳动,促使男女分工更加均等。
在思考无偿劳动的过程中,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家中的情况。我必须承认,在抚养孩子、操持家务方面,我一直拥有得力的帮手。我们并没有像别的夫妇那样,必须在家庭与事业之间艰难权衡、痛苦挣扎。我不能代表他们,也绝不会以己度人。不过在我的家庭生活中,也的确存在一些分工不均的无偿劳动—我想到了!那就是大量的育儿工作:送孩子们上学,带他们看医生、做运动、上戏剧课,为孩子们辅导功课,跟他们一起吃饭,在重要的日子里代表全家向朋友们祝贺,譬如生日、婚礼、毕业典礼等等。这些会花去我很多时间。我好几次筋疲力尽地找到比尔,对他说:“帮帮我!”
2001年秋天,珍开始上幼儿园,我们找到一所理想的学校,但那里离我家足有三四十分钟车程,还得跨过一座大桥,这就表示我每天必须在家和学校之间往返两次。我跟比尔抱怨路上时间太长,他听了说:“我可以帮你啊。”我说:“真的吗?你愿意接送孩子?”他说:“当然,这样我就能多和珍说说话了。”
就这样,比尔开始送女儿上幼儿园。他会从家出发,把珍送到幼儿园再折返,经过我们街区去微软上班。他每周送孩子两次。差不多三周后,我送孩子上学时发现有很多爸爸来送孩子。我问一位妈妈:“嘿,这是什么情况?怎么这么多爸爸来送孩子?”她说:“看见比尔来送孩子,我们就回家告诉丈夫:‘比尔.盖茨都有工夫送孩子上幼儿园,你肯定也可以。’”
几年后,一天吃完晚餐,我照例*后一个离开厨房,留在里面洗全家五口的碗盘。洗着洗着,我突然大发雷霆,宣布:“谁也不准比妈妈先离开厨房!”母亲的身份,并不代表我必须在所有人走后独自留在厨房洗碗。比尔十分支持我的观点—尽管我只能把他*擅长的洗碗工作交给他,因为这活儿没人比他干得漂亮。
写到这里,有些读者恐怕会想:噢,不会吧,这个养尊处优的女人光是独自留在厨房里就受不了啦。可她又不用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她的孩子们也不用坐公交车上学,育儿嫂都那么可靠,老公还愿意送孩子和洗碗。我明白,我明白,我分享自己的生活并不是为了抱怨负担太重,而是想表明这让我更能理解无偿劳动问题。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对策,在照顾子女、操持家务时,每位家庭成员都需要帮忙。因此,在2018年夏天,我与基金会资助的研究者碰头,请他们走访位于美国各州的十个社区,调查当地家庭如何分担照护责任,譬如他们会使用哪些省时省力的工具,如何分配照护职责,公共政策对他们有哪些帮助,收入如何影响他们的照护方式。
研究者们谈论这项研究的方式令我深受触动。相互照顾是人类的天性——照顾子女、护理年迈的父母理应是一种爱的表达。照顾家人能为我们带来人生中*珍贵的回忆。如果每个人都认为这些工作理所当然应该由女性承担,那幸福就会变成负担,本该由家人共同分担的工作也就成了一种排斥手段。通过这项调研,我希望能全面展现美国家庭内部的权衡与妥协。是什么让一些人为育儿和家务放弃了收入?为什么有人选择在家工作,有人选择走出家庭?这些决定体现了怎样的性别偏见?研究这些问题能帮助我们制定公共政策、诉诸市场手段,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家庭照护问题——让每个人都有更多机会追求人生的价值。 催人向上的学校 大约十年前,在洛杉矶,我曾被问过一个问题。当时我正与近百名来自问题家庭的非裔、拉美裔青少年交流,一个年轻女孩突然问我:“您会不会认为我们与您无关,只是一些被父母抛下不管的孩子,都是没人要的垃圾?”
她问的问题令我震惊。我想拥抱她,想让她知道她的生命充满价值,她也与每个人一样,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然而在后来的旅途中,我理解了她为什么不这样认为。与另一位年轻女性交流时,我得知她注册了一门课程,即使她次次满分,也无法凭借所学知识进入大学或在任何地方深造。我看了她的课表,有一门课程专门教她阅读汤罐头背后的说明,并记下那些内容。这就是她的数学课。这种情况十分常见,我在全美国的许多学校都见过类似的情形,一些学生在学代数II,另一些却在学记账。前一批人将进入大学,走上职场;后一批人只能艰难地勉强生存。
教育是比尔和我在美国开展慈善工作的重点。我们相信,加强中、高等教育是我国有史以来*能促进机会均等的举措。我们致力于让更多来自非裔、拉美裔和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取得高中文凭,也希望他们中的更多人能在高中毕业之后继续深造——无论男女[我正在通过自己创立的公司Pivotal创投(Pivotal Ventures)为女孩,尤其是少数族裔女孩,拓展进入科技行业的渠道。我创立Pivotal创投的目的,就是推动美国社会的进步]。*好的学校能帮助那些本以为自己永无出头之日的学生,让他们跃入龙门。目睹这样的奇迹能让人喜极而泣。
2015年,比尔和我来到位于肯塔基州弗洛伊德县的贝琪.莱恩高中(Betsy Layne High School),这个农业地区深处阿巴拉契亚山区,当地经济因煤炭行业江河日下而备受打击。《纽约时报》曾称这里是全国生活水平*低的地区。这里有六个县在收入、教育资源、失业率、肥胖率、失能者人数和人均寿命方面排名全国后十位。神奇的是,过去十年间,尽管经济仍持续衰退,弗洛伊德县学生的成绩却从全国**百四十五位飙升至第十二位。我们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那次,薇琪.菲利普斯(Vicki Phillips)也与我们同行,她当时是我们基金会的基础教育负责人。她对当地师生面临的挑战了如指掌,因为那都是她的亲身经历。薇琪告诉我们,在她很小的时候,她妈妈跟她继父结了婚。他们付清了五百美元的欠缴税款,买下一栋房子。那是一套四居室,地面裸露、窗户朽烂,坐落在肯塔基州乡下的一处农场上,那地方至今依然属于她家。薇琪就在这里长大,帮大人们喂猪、种地,靠打猎填饱肚子。她家有台手摇泵,屋后有个厕所。他们并不觉得自己贫穷,因为邻居们的生活也都一样清苦。
薇琪说她的老师们对学生极其负责,但回首过去,她意识到自己当时接受的教育并不能让她考入大学,只会让她安于现状。“在我的家乡,”她说,“许多人并不渴望成绩优秀。优秀叫人害怕。”
“我父母希望我能读完高中,留在家乡,结婚生子。那天我回家告诉他们‘我要去上大学’时,我继父说:‘那我就没你这个女儿。上了大学,你就再也别想进这个家门。永远别回来了,咱们不是一路人。’”
薇琪跟继父冲突不断,甚至到她离家那天依然争执不下。他说:“我们这里很安全。你是我的女儿。你去上大学,我怎么能放心呢?”
薇琪告诉我们,随后他会直接抛出*敏感的问题:“你到底为什么想离开家呢,嗯?你要的家里都有。你是不是嫌家里条件不好?是不是觉得我们配不上你?”
因为担心外出求学的孩子会一去不复返,亲人们常常会问出这种问题。在他们看来,本土文化并不会阻碍发展,只会让人凝聚。在他们眼中,追求卓越也可能是瞧不起自己的乡亲。
薇琪说,这就是她成长的环境。当地文化丝毫不鼓励她继续深造。她之所以能考入大学,是因为结识了一位来自县里相对发达地区的朋友。一天,那女孩对薇琪说:“你说不上大学了是什么意思?!你明明跟我一样聪明啊!”她开始鼓励薇琪选更有难度的课程,参加大学入学考试,争取奖学金。薇琪就这样战胜了那种阻碍她接受高等教育的文化,加入了朋友的阵营。要想脱颖而出,薇琪说,你身边必须有人支持。没几个人能独自成功。
挑战陈旧观念必然带来冲突,但薇琪毫不畏惧。*终,她与包括继父在内的家人达成了谅解。离家一年后,她在学校接到一个电话,听筒里那个熟悉的男声对她说:“薇琪,咱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开车去接你回家看看吧。”继父把她接回家中,大家重拾往日的亲情。她跟继父重新亲近起来,坦然接受了彼此的差异。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总是亲昵地调侃她是“我们家的小民主党”。(他们全家都是忠实的共和党支持者。)
毕业后,薇琪先是进入特殊学校任教,后来又成为校长,*终成了一个州的教育局局长。她始终致力于破除陈规,为那些被排除在外的人带去力量。在贝琪.莱恩高中的教职员工身上,我们也看到了同样的动力。
我们在学校见到的每个人都很热情且令人印象深刻——为首的就是校长卡桑德拉.埃克斯(Cassandra Akers)。卡桑德拉对贝琪.莱恩的热爱由来已久,她曾是1984级毕业生的致辞代表。如今她依然生活在自己从小长大的家中,当上老师之后,她从父母手中把那栋房子买了下来。她是七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大,也是家里唯一的大学生,所以她十分了解这里的情况,深知孩子们面临哪些困难。
“学生们必须记住,我们对他们期望很高,”她说,“与此同时,他们也知道我们会设法满足他们的一切需求,无论是教学、辅导还是额外的帮助,像食物、衣物、住处等等。我们必须照顾他们的方方面面。”
在转变陈旧观念的过程中,*大的难点就是提升孩子们的自我认知。社会、媒体甚至家人早已在他们心中埋下了自我怀疑的种子。子女很容易从理想破灭的父母那里学会质疑自己,而自我怀疑的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贝琪.莱恩的心理咨询师告诉我,不自信的人总觉得有人针对自己,不少学生都认为这世界非但不关心他们,而且处处与他们作对。
这种挑战越是严峻,改变他们周遭的文化环境就越有必要,我们必须为他们创造全新的环境,对他们寄予新的期望。数学老师克里斯蒂娜.克雷斯(Christina Crase)告诉我,开学**天,她就对同学们说:“请你们给我两周时间!”她不关心他们过去经历过多少失败,也不想知道他们有多讨厌数学、进度落下多少。她只说:“给我一个机会,你们会看到自己有多棒!”
她发起的课堂活动之一,是帮学生们建造小型摩天轮。她**次向全班同学宣布这个设想时,学生们都以为她疯了,不过他们依然愉快地接受了这项任务。这可比上数学课简单多了!他们开始踊跃地建造摩天轮。后来克雷斯女士讲正弦、余弦时一拿摩天轮举例,他们就全听懂了。
他们不但听懂了,而且掌握得很好。一次,几名同学参加完县里的一场嘉年华归来,冲进教室说:“克雷斯女士,我们没坐摩天轮。”
“为什么不坐呢?”老师问。
“我们觉得它的结构不够牢靠。”他们说,接着就开始用微积分和三角函数阐述理由。
课堂参观结束后,比尔和我来到食堂跟同学们一起吃午餐比萨。一些同学坦承自己起初不敢选大学先修课程,因为“先修课程是聪明孩子学的”。不过他们依然学了,而且很有收获,*重要的是,他们发现“我们自己就是聪明孩子”。
好的学校不仅教书育人,还能带来改变。
相关资料
“这是本智慧、诚恳、优美的书,有关赋权女性如何提升我们每一个人。(认识梅琳达的人对此不会感到意外。)写作本书花费了她一年时间,凝聚了她毕生工作所得。《女性的时刻》记录了那些激励了梅琳达的女性,从她的母亲,再到她微软的同事,直到今天,那些杰出的科学家、农业从业者、教育者,以及她在基金会工作时认识的引领者们。”——比尔·盖茨
“我想这是我读过zui棒的书之一……书中的故事既来自全球各地的女性,也来自梅琳达本人。而且这本书写得十分坦率,故事也精彩纷呈。”——沃伦·巴菲特
“梅琳达从事的工作让她走遍了全球各地,邂逅了无数鼓舞人心的人,在这本书中,她讲述了他们的故事,深入研究了各项数据,有力地揭示了那些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从童婚到职场上的性别失衡。”——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
“读这本书时,我无数次感觉自己被戳中。”——奥普拉
“这是一部关于勇气的书。梅琳达•盖茨不仅讲述了她遇到过的非凡女性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她为什么有勇气站到女性赋权**线。”——杨澜
“梅琳达·盖茨多年来一直在与全球各地的女性通力合作。这本书是一份迫切的宣言,敦促社会实现男女平等,正视并承认女性在各个领域的价值。zui重要的是,它还号召所有人团结起来,学会接纳与包容,强化彼此间的连结。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样的呼吁。”——马拉拉·优素福扎伊
作者简介
梅琳达.盖茨的身份不只是比尔.盖茨夫人,她更是全球影响力*da的女性之一。她在《福布斯》权力榜八年位居TOP6,2019年更被评为“过去十年影响世界*深的思想者”。她是quan球*da私人基金会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毕生致力于全面促进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健康与繁荣。她也是初创时期的微软屈指可数的女性管理者之一,微软首届MBA班唯yi女学员,她参与开发了多款多媒体产品在女性很难在科技行业立足的年代,短短几年从产品经理晋升为部门经理,领导上千人的团队。 巴菲特说,如果要比宏观统筹能力,梅琳达比绝顶聪明的比尔还强那么一点。 梅琳达工作的核心,是为女性增权赋能、帮助她们充分实现自我潜能。2015年,梅琳达创立了以投资、孵化初创企业为主营业务的Pivotal Ventures,努力促进女性和家庭在社会层面的的平等。
关于译者
齐彦婧,自由译者。曾翻译理查德·耶茨、米歇尔·法柏等作家的文学作品。爱读书,爱翻译,热爱生命和一切的美。译作有《夏洛克是我的名字》《雨必将落下》《天命》等。
-
生命唯愿爱与自由
¥14.9¥55.0 -
每日箴言:一句话改变人生
¥8.8¥35.0 -
人性的弱点
¥8.9¥32.8 -
把自己当回事儿
¥20.2¥56.0 -
人性的弱点
¥11.9¥39.8 -
超越自卑-我们时刻需要合作
¥11.4¥38.0 -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34.7¥59.8 -
还烦恼吗/樊登
¥16.1¥59.8 -
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
¥15.8¥32.8 -
厚黑学全集
¥8.9¥29.8 -
世界顶级思维
¥9.4¥38.0 -
基层女性 爱、金钱与精神世界的建立(精装)
¥30.4¥49.8 -
平装:跟任何人都聊得来
¥10.2¥32.0 -
北大心理课
¥12.2¥45.0 -
非暴力沟通
¥27.4¥49.8 -
博弈心理学
¥10.5¥32.0 -
素书:感悟传世奇书中的成功智慧
¥12.2¥45.0 -
被讨厌的勇气 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35.2¥55.0 -
逻辑高手:教你正确分析解决技巧和快速切换思考方式
¥9.1¥36.0 -
人性的弱点(人类出版史上继《圣经》之后的第二大畅销书)(卡耐基成功学奠基之作)
¥9.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