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现代中国文学在埃及(中阿文版)

现代中国文学在埃及(中阿文版)

1星价 ¥223.5 (7.5折)
2星价¥223.5 定价¥2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15576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04
  • 出版时间:2020-06-01
  • 条形码:9787520155762 ; 978-7-5201-5576-2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作者2008年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成,也是作者这些年学习、翻译和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一点成果。尼罗河和黄河孕育了埃及和中国两个古老的文化,两国交往源远流长、历久弥新。阿拉伯文学目前的不少名著,如《一千零一夜》等在中国都是家喻户晓的,埃及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纳吉布?马哈福兹(Nagiib Mahfouz 1911-2006)等现代作家的作品,在中国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同时,中国的《论语》《道德经》《易经》《孙子兵法》以及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歌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等经典作品,都有阿拉伯文译本;鲁迅、巴金、矛盾、老舍、曹禺等现代中国作家的作品在埃及等阿拉伯国家也得到了一定的传播、翻译与研究,甚至对一些埃及作家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无论是中国文学在埃及,还是埃及文学在中国,都缺乏应有的梳理与研究。也许是语言与文化的隔阂,这个比较文学早就应该硕果累累的领域,居然还是未开垦的处女地。但是,要全面清理、研究中国文学在埃及与埃及文学在中国,以自己现在的知识结构与写作能力,有点力不从心,即使写出来恐怕也是大而无当。因而我决定在本文完成之后,再将埃及文学在中国以及古代中国文化在埃及等题目列为自己的研究课题。作者相信这一研究将对埃中文化交流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报答中国对一个埃及学子的培养。

目录

**章 现代埃中文学交流概述1
  **节 现代埃及文学在中国9
  第二节 中国文学在埃及16
第二章 鲁迅在埃及的传播及影响31
  第二节 埃及的鲁迅研究38
  第三节 试论鲁迅和纳吉布·马哈福兹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44
  第四节 鲁迅对埃及小说家的影响54
  第五节 “文学之父”与“小说之母”——试论鲁迅对乌勒菲特·艾德里比的影响66
第三章 老舍在埃及以及埃及的老舍77
  **节 老舍作品在埃及的译介78
  第二节 论老舍与纳吉布·马哈福兹笔下的女性形象86
  第三节 埃及的老舍研究96
  第四节 埃及的老舍99
  第五节 老舍与埃及作家陶菲格·哈基姆103
  第六节 东西方文化中与他者的关系:对话还是冲突107
      ——以老舍的《二马》与埃及作家陶菲格·哈基姆的《来自东方的鸟》为例107
第四章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在埃及119
  **节 中埃现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概况119
  第二节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在埃及124
  第三节 《敞开的门》与《青春之歌》作为第三世界典型文本的比较131
参考书目149
附录152
展开全部

节选

  《现代中国文学在埃及(中阿文版)》:  比较文学美国学派极力倡导的平行研究,是指对那些没有明显互相影响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进行类比或对比,研究其同异,以加深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归纳文学的通则或模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国文学的埃及和阿拉伯学者,在埃及思想家、文学家与文学作品当中,发现了类似于鲁迅及其作品的埃及作家和作品,在诸如作品主题、人物、创作技巧甚至意向、象征等方面,或者在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产生的民族特性,因共同的历史背景所产生的人类共同的情感特征等方面,埃及学者开始对鲁迅与埃及思想家、文学家展开各类对比研究。  埃及和阿拉伯中国文学研究者主要从作品的主题、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技巧等方面对鲁迅和埃及作家作品进行了比较研究。  对作品的主题、主要内容以及所反映的思想意义方面的异同比较,是平行研究的重要内容。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教授哈桑·拉加卜将鲁迅的思想与埃及现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埃及教育之父、阿拉伯文学支柱)塔哈·侯赛因博士加以比较和研究,特别是两位作家在批判传统文化和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方面——反对复古守旧,主张将西方文化、文学的借鉴与发扬本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埃及文学家塔哈·侯赛因(日子)与中国文学家鲁迅(阿Q正传)的比较研究》一文中作者认为鲁迅先生“把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的作品被译为多种语言,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鲁迅是世界文坛上*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从长长的历史中,我选择了杰出的作家、文化家、思想家塔哈·侯赛因与鲁迅进行研究,目的是要更了解他们的生平、创作思想和时代背景。”“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以辛亥革命时期农村社会为背景,通过阿Q在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和辛亥革命中悲惨命运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中国近代农村社会的现实,揭露了封建主义统治的罪恶,深刻地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了它的软弱点,着重剖析了人民群众精神上的残疾,进行了凝结着血和泪的批判。小说是旧中国农村社会的真实缩景,是中国劳动人民命运的深刻写照,也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总结’”。“鲁迅与塔哈不曾相识,但情感相通,做法一致。这个一致就是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情。他俩面对山河破碎、政治腐败,不约而同地举起手中的笔,刺向侵略者,刺向腐朽,刺向民族之劣根,刺向愚昧与无知。”  不少的研究者将鲁迅与埃及世界文学大家、诺贝尔奖得主马哈福兹进行比较。因为二者都是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批判民族和社会的现实生活,刻画了众多形形色色的人物,使本民族短篇小说的艺术技巧闻名于世界。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王富仁教授的约旦博士生尤萨·哈塔伊白以研究鲁迅与埃及著名作家马哈福兹为博士论文并获得了中国文学博士学位。他在自己的博士论文《矗立在世界东方的两位文化巨人——鲁迅和马哈福兹文化思想之比较》中认为,“鲁迅和马哈福兹虽然隶属于不同的国度与民族,受到了不同的文化熏染,他们各自生活的时代和经历、创作的风格特色也不尽相同,但这两位伟大作家的心灵是相通的,他们都表达了对善和美的向往,执着于对邪恶与黑暗势力的揭露与抨击,对自己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命运的密切关注,都在吸收外来文化和文学思想,继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文学遗产方面,找到了一个*佳契合点,这是他们获得辉煌成就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

作者简介

埃及翻译家、汉学家, 1979年生于埃及艾斯尤特省。2008年获得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学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作者是当今埃中、阿中文化交流过程中主要的人物之一。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现兼任沙特国王大学语言与翻译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和中文系主任。在中国的学术身份有:鲁迅国际研究会理事,莫言研究会理事,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研究》刊物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翻译过20多部中文图书,其中突出的译著有莫言:《红高粱家族》、《透明的红萝卜》,余华:《许三观卖血记》、《余华短篇小说作品选》刘震云:《手机》、《吃瓜时代的儿女们》,《中国当代女作家作品选》等。【获奖情况和荣誉】2008年 获北京语言大学优秀研究生毕业生奖2012年 获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 “翻译日” 表彰奖2013年 获艾因夏姆斯大学“青年研究员国际研讨会”表彰奖2013年 荣获埃及文化部“青年翻译奖”2016年 荣获“中华图书贡献奖”(青年成就奖)翻译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