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光甫与民国政府关系研究(1911-1937)

陈光甫与民国政府关系研究(1911-1937)

1星价 ¥26.5 (3.4折)
2星价¥26.5 定价¥7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761600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40
  • 出版时间:2020-06-01
  • 条形码:9787547616000 ; 978-7-5476-1600-0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高校金融专业师生、金融机构负责人本书从金融家陈光甫的具体思想、事业和社会活动,审视了全面抗战以前中国民间金融资本所处的政商关系。

内容简介

《中国银行》是《上海市档案馆藏近代中国金融变迁档案史料汇编》第四批成果之一种,主要收录了上海市档案馆藏中国银行的重要会议记录、组织人事制度规章、重要来往文电、营业报告、统计资料、专题报告和大事记等,反映了中国银行的发展变迁及其与金融同业、工商经济和社会变迁的关系。建立银行业与国家关系演进的历史叙述,探讨这种历史进程的动因。

目录

目录

绪论1

研究对象和意义1

研究现状4

主要史料和方法8

四、 研究内容9


**章 陈光甫与1927年以前的中国政府11

**节 旧王朝的新青年11

从报关行学徒到官派留学生11

经理官办江苏银行14

待人处世与经营之道15

第二节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创办及其社会基础24

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24

与留美学生联谊25

加入基督教青年会28

获得工商、金融界支持32

第三节 与民国北京政府的疏离39

远离政府财经事务39

筹划公债借款的两次失利42

迫于地方军阀的摊派与战乱44

与铁路部门的合作47

与国民党人的交往48

第四节 在国民外交中争取利权51

加深中美精英交往52

呼吁收回关税担保存放权54

支持山东“赎路”运动56

在“五卅”运动中交涉利权57


第二章 陈光甫与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统治(1927—1932)62

**节 陈光甫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62

与蒋介石的互相试探62

与蒋介石阵营的联手65

应对战乱与武汉政府68

主持江苏兼上海财政委员会70

第二节 二次北伐到中原大战期间的陈光甫72

向新政府诤言72

被迫接受政府公债的摊派77

在新军阀混战中专注行务80

第三节 “一·二八”事变前后的陈光甫与国民政府82

支持孔祥熙的工商业计划82

进一步联合工商界87

力阻宁粤对峙91

对南京政府的失望与批评95

第四节 从奉命赴欧到接待李顿调查团99

奉命参加国际劳工大会99

筹建国际商会中国分会103

对全球化的思考105

参与接待李顿调查团108


第三章 陈光甫与南京国民政府经济统制(1932—1937)113

**节 陈光甫对统制经济的认识与参与113

对统制经济的认识113

对国家间竞争的认识116

经历全国经济委员会改组120

第二节 陈光甫与统制经济的展开123

主持棉业统制委员会123

治理与扶持本国棉、纱业125

引导资本流向农村130

第三节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与各级政府之新关系134

中央政府债务信用的改善134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周旋138

第四节 投身对外经贸143

主持国际问题研究会143

与欧美商界交往147

赴日本考察经济149


第四章 陈光甫与南京国民政府金融建设152

**节 陈光甫与金融制度环境的变化152

政府备战方针下的金融统制152

呼吁金融立法的完善155

推广抵借、票据和保证制度160

第二节 陈光甫与“四行二局”金融体系166

倡导健全的中央银行制度166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与国家金融资本的合作170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与国家金融资本的竞争177

第三节 陈光甫与南京政府对金融业的控制182

“硬着头皮干下去”182

顺应中、交两行改组188

协助政府治理金融风险192

拥护南京政府的统一备战方略198


第五章 陈光甫与国民政府币制改革205

**节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与银本位危机的补救205

“废两改元”进程中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205

依靠政府应对白银危机207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业务调整211

第二节 协助法币改革进程213

参与法币发行管理213

推动银行界的业务变革217

受益于政府金融改革220

第三节 领衔对美售银谈判224

赴美谈判的背景与成行224

签订中美白银协定228

中美白银协定的积极影响231


结论234

附录241

附录一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股东分类统计表(1915—1921年)241

附录二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主要股东投资数额分类统计表(1915—1921年)242

附录三全国经济委员会棉业统制委员会暂行组织条例(1933年10月7日呈奉国民政府核准备案)247

附录四棉业统制委员会取缔棉花搀水搀杂取缔条例(1934年7月)248

附录五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历年来承做政府借款之估计(至1934年12月底)249

附录六国际问题研究会工作计划(1932年5月)252

附录七储蓄银行法(1934年7月4日国民政府公布)254

附录八废止内战大同盟会草章(1932年5月10日)256参考文献257

后记263


表格目录

表11寰球中国学生会第五次征求团成员26

表121924—1926年部分省区的军政摊派分类合计45

表211928—1931年国民政府财政收支亏短数及占实支总额的比重77

表221931年上海10家银行有价证券投资额统计79

表231928—1931年间国民政府发行公债情形统计80

表31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对纱厂放款增长表(1931—1936年)128

表32国货工业放款的结构(以1936年为例)129

表41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与中国、交通银行合作放款(办法)表173

表42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对比全国主要银行存款、放款的比例和资金总额的比重(%)178


展开全部

节选

本书主要分为五章。其中**至第三章依照时间线索,在叙述陈光甫的思想主张、事业拓展和社会活动的同时,展现陈光甫在各个政权阶段的政治联系、政策参与及其在重大事件和对外关系中的作用。第四、第五章则聚焦南京国民政府的金融体制和币制改革领域,以专题形式探索陈光甫作为银行家群体的代表与国民政府的妥协与合作。 **章从陈光甫早年生活经历出发,追溯其在清末官派留美前后的经历,讨论陈光甫早年工作与留学生涯对日后产生的影响,进而分析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创办与近代新型社会群体形成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探讨陈光甫与北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铁路部门和国民党人的不同关系。*后考证陈光甫在北洋时期国民外交领域的活动。 第二章首先分析陈光甫与蒋介石在“四·一二”事变前后的互动,继而探讨在二次北伐、中原大战、宁汉对峙与“一·二八”抗战前后不同时期陈光甫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系,尤其包括他*初疏离南京政府的立场。同时初步考察陈光甫参加国际劳工大会和国际商会会议的事迹。 第三章从探讨陈光甫对统制经济的认同出发,讨论其主持棉业统制委员会和投入农村金融建设的缘由和过程,并归纳陈光甫与中央、地方财政问题的关联。这个过程中,陈光甫与国民政府关系的转变具有丰富的社会含义。此章*后考察他在经贸外交领域的贡献与局限。 第四章从国家金融制度的建立、银行业为主体的金融体系、国家对金融业的控制三个方面,考察陈光甫与国民政府在金融业整体变迁过程中的互动。在银行业对政府威权从抗争到顺从的同时,南京政府在金融法制、风险治理与经济环境方面的建树也得到了金融业的支持。本章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尽量展现银行家个体、工商群体、银行机构与国家政府间复杂的关系。 第五章从陈光甫、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与国民政府币制改革进程的密切关系,理解南京政府在金融制度变迁中日渐重要的主导作用。政府不仅拥有凌驾于市场之上的权力,足以改变行业结构,同时还将权力施展于市场自身无力改变的经济基础,积极的政策干预也促进了政商间的合作。这种合作的正面案例莫过于1936年陈光甫与美国财政部成功签订的中美白银协定,这次成功的谈判为中国的币制改革取得重要保障。 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中华民国时期民间银行资本与政府的关系由疏渐密。这种关系体现在每一个银行家个体上的差别也很明显。银行家与民国政商关系的发展受到每个重要参与者个人经历与思想观念的影响,更受制于中国政治经济体制变迁与政府政策的具体运行。这种关系同时包含了疏远与紧密的不同层次,在不同社会领域展现出复杂的状态。陈光甫与民国政府的关系是个体与国家命运的联系。他身后所代表的银行资本与国家的关系则是近代中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各自演进的过程中,相互矛盾、调和与发展的生动过程。

作者简介

徐昂,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海宁。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上海市“晨光学者”。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经济史、银行史。先后主持省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国*级社科研究项目4项。于《近代史研究》《史林》《上海经济研究》发表论文若干篇,个人译著有:《20世纪欧洲经济史》《近代中国的银行业》。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