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法治国视野中的科技与法律

依法治国视野中的科技与法律

1星价 ¥72.0 (7.2折)
2星价¥72.0 定价¥10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06850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8
  • 出版时间:2020-05-01
  • 条形码:9787513068505 ; 978-7-5130-6850-5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高校法学教师、学生;立法、执法、司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业法务人员以及相关科技人员。书中涵盖科技与法律的前沿理论,对学术研究及实务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内容简介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科技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科技发展的法律规制也越来越迫切。在此时代背景下,本书围绕科技与法律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实务问题分析。本书既有对科技与法律关系的理论研究,也有对科技在法治中作用、法律对科技的规制和保障等实务问题的探讨,适合于学习和研究科技法律的专家学者和学生阅读,可以作为立法、执法和司法等法律从业人员的参考,也可以作为关注法律问题的科技人员的资料。

目录

**章科技与法律的关系
一、科技与法律的起源及含义
二、科技与法律的相互影响
三、科技与法律的关系
第二章科技与法治融合的思考
一、科技与法治融合的现状和特点
二、科技与法治融合的思考视角
三、科技与法律融合的案例分析——美国《清洁水法》中
技术因素的影响及启示
四、加强我国科技与法治融合的若干建议
第三章现代科技法学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一、现代科技发展导致法律规则体系解构
二、现代科技应用有效促进法治文明进步
三、科技是把“双刃剑”,需要法律规制
第四章科学技术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一、全面依法治国对科技的需求
二、科技发展对全面依法治国的支撑
三、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发挥科技的作用
第五章科学立法与科技
一、科学立法之科学性的概念辨析
二、从科技视角看我国当前保障立法科学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西方发达国家议会解决立法中科技问题的机制和模式
四、提高我国立法科学性的建议
第六章严格执法与科技
一、我国高新科技行政执法应用之现状
二、高新科技发展为我国行政执法走向规范化、
高效化提供了机遇
三、当下我国高新技术行政执法应用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四、新科技语境下推进严格执法的建议
第七章公正司法与科技
一、司法科技在公正司法中的重要作用
二、固定事实的司法技术
三、认定事实的司法技术
四、适用法律的司法技术
五、司法办公技术
第八章全民守法与科技——以普法为视角
一、全民守法与普法
二、普法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
三、我国现行普法工作体系分析
四、科技发展促进普法宣传工作的变革
五、结语
第九章规制科技发展的必要性及路径
一、规制科技发展的必要性
二、规制路径的演变:从公共规制到混合规制
三、科技发展的综合性规制路径探讨
四、关于我国科技发展规制路径的建议
第十章我国基础研究面临的挑战及法律保障
一、新时期国际上基础研究的趋势与经验借鉴
二、新形势下我国战略导向基础研究面临的挑战
三、加强基础研究的法律政策建议
第十一章信息技术发展的法律规制
一、信息技术发展对我国提出的挑战
二、我国信息技术立法的现状及反思
三、信息技术立法的国际经验与中国道路选择
第十二章生物技术发展的法律规制
一、生物技术及其发展
二、生物技术发展带来的伦理及安全问题
三、国外生物技术的法律规制
四、我国生物技术领域立法现状及立法建议
第十三章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
一、人工智能法律规制的几点基础性认识
二、各国及国际组织关于人工智能法律规制的主要探索
三、从自动驾驶看我国自动驾驶法律规制的个性和难点
第十四章科技创新法律保护制度
一、科技创新的法律保护
二、案例和调研:新技术新业态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需求
第十五章生物遗传资源的法律保护
一、生物遗传资源及其法律保护之缘起
二、我国现行遗传资源立法的梳理与反思
三、推进我国生物遗传资源综合性立法体系建设
第十六章新科技革命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客体
一、知识产权保护客体发展变化的历史脉络
二、未来科技发展趋势
三、新科技革命的主要特征
四、知识产权保护客体未来发展变化趋势
第十七章生物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
一、主要国家或地区生物技术成果专利保护概况
二、基因的专利保护——从Myriad案谈起
三、人胚胎干细胞的专利保护
第十八章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法律保护
一、人工智能数据的法律保护
二、人工智能作品的法律保护
三、人工智能辅助发明的法律保护
展开全部

节选

人工智能技术生命周期短,技术传播速度快,需要专利在不改变或者尚未改变现有制度的情况下,在操作层面做出一系列的调整,以适应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调适的核心有三点:**,缩短人工智能技术的专利审查周期; 第二,简化人工智能技术的专利申请手续;第三,从各个流程上降低人工智能技术专利申请的制度成本。 围绕上述三个核心,在人工智能相关专利战略的具体调适中,建议重点考量人工智能以下三方面特性。 **,从整体技术视角看,人工智能具有高度的产业融合性和发展态势的迅速、复杂和多变性。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代表之一,人工智能正由科技研发走向行业应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业内人士看来,人工智能不是一项单一的科技产业,而是将其他行业进行融合的工具。 第二,从专利审查的视角看,人工智能的交叉符合态势多边的特点,使得传统科技领域专利查新的手段和现有的文献、专利等机构化数据分析工具均难以满足准确把握人工智能技术新颖性和创造性的需求。这是因为人工智能的数据多源多类,科学、技术、技术应用、市场和资本等多元数据紧密交织且复杂多变,前沿跟踪时更需要强调多源数据的融合、关联与分析,才能进行趋势判断和决策。 第三,从技术自身的内涵外延视角看,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多维度特性,在专利中介和审查实务中需要给予特殊的把握。从自动驾驶中涉及的人工智能技术看,涉及算法(深度学习),数据(视觉大数据,点云大数据,驾驶行为大数据等),计算(移动端、云端芯片或加速器),通信(基于5G的移动端到云端的通信)和垂直整合等 5个维度,几乎是下一代信息技术的全部。 基于此,建议专利操作层面专门尝试探索适合于人工智能领域的调整。

作者简介

主编闫文军,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教授。其他作者均系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与法律研究中心教授和副教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