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己:瞿秋白与鲁迅/董利荣

包邮知己:瞿秋白与鲁迅/董利荣

¥24.5 (8.2折) ?
1星价 ¥24.5
2星价¥24.5 定价¥2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395909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78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533959098 ; 978-7-5339-5909-8

本书特色

本书以传记文学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再现了瞿秋白与鲁迅的交往情形。作者多年来收集掌握大量瞿秋白与鲁迅相关素材,深入研究创作,书中基本情节和大部分细节都是有据可查的,甚至绝大部分对话也是语出有据的,力求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也不虚”,可谓心血之作。

内容简介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与文坛鲁迅在上海相遇,在短短几年的亲密接触中,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领导和指导革命文艺团体“左联”,积极推动革命文学事业发展,深刻展现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的知己之情、同志之谊,谱写了一曲文人相亲的千古绝唱。

节选

《知己:瞿秋白与鲁迅》: 公元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的上海,黑云翻墨,风雨如磐。 这是1931年孟春时节一个烟雾冥蒙的早晨。 上海愚园路有一条弄堂名叫树德里,一幢楼房的三楼茅盾家中,瞿秋白和茅盾刚吃完早餐,又开始了一天的生活。瞿秋白穿一身便服,好像起床后并没有怎么整装。此刻他踱到窗口,凭窗远眺。 窗外的一切映入眼帘。 远处鳞次栉比的洋房,尖耸入云的钟楼,宛若笼罩在硕大无比的轻纱之中,朦朦胧胧。 瞿秋白若有所思地凝望了一阵,低声吟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时,茅盾笑着走到窗边,说:“上海这地方,既没有东篱,更没有南山……” “看着远处烟雾里的高大建筑,未始不像南山,未始不好悠然啊!”说完瞿秋白该谐地笑了起来。 “你呀,上海的白色恐怖逼得你都无家可归了,还这么‘悠然’。” “我们共产党人就是乐观进取嘛。”瞿秋白笑着说,“只是我这个人始终摆脱不了文人习气。今后革命成功了,年纪大了,我一定选个有山有水的地方,整理整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 听了这话,茅盾陷入了沉思。他的思绪拉回到一个多月前。 茅盾和妻子孔德让叩开了一幢普通楼房的一楼大门。瞿秋白和杨之华热情地将他们迎进屋。室内的装饰是客厅兼饭堂。瞿秋白又将茅盾引到楼上的卧室兼书房。 未等坐定,茅盾便对瞿秋白说:“昨天我弟弟泽民和弟媳琴秋去苏区前,来向我告别,谈到了你的情况,才知道你受到了王明的排挤。为什么你对那些无中生有的诬蔑不置一词,不为自己辩解呢?” 茅盾的弟弟沈泽民从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后,于1930年10月回到上海,1931年初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任中央宣传部部长。他与瞿秋白也是好友。 瞿秋白招呼茅盾坐下后说:“我个人的问题算不得什么,这些都是枝节问题。何况叫我做领导工作本来便是‘无牛则赖犬耕’的。我倒是担心革命的前途啊!—你现在的情形如何?” 茅盾无奈地回答道:“从日本回国定居后一直过着地下生活,不可能也不想找到公开职业,只好当专业作家写小说了。” “你能专门从事小说创作,这很好。党组织决定让我留在上海一方面养病,一方面做些文化方面的工作,我本人也想搞些苏俄文学的翻译工作。”瞿秋白的目光充满了真诚。 “那太好了。‘左联’正需要有你这样的人来领导。鲁迅虽然是‘左联’的主帅,但他毕竟不是党员,只是‘统战对象’,所以‘左联’盟员中的党员同志大多数对他是尊敬有余,服从则不足。如果加上你的领导,我想一定会使得鲁迅如虎添翼的。” “领导谈不上。我们大家一起来做工作吧。对了,近来你在写什么?” “刚写完了《路》,现在正在写一部反映资本家尔虞我诈的长篇小说,暂时取名《夕阳》,已写了四章。”瞿秋白很感兴趣地说:“什么时候拿来看看。” 茅盾一口答应。 大约半个月后的一天傍晚,茅盾便带了《夕阳》(即《子夜》)前几章草稿和写作提纲再次来到瞿秋白的寓所。 瞿秋白和茅盾再次坐到书桌边。瞿秋白一拿到手稿便埋头阅读起来。 茅盾注视着瞿秋白专心阅读的神情,脑子里想的则是他们当年相识相知的情景。 不一会儿,瞿秋白抬头指着手稿对茅盾说:“这一章写农民暴动没有提到土地革命,与党的政策不相吻合,是否能修改一下。 ……

作者简介

董利荣
祖籍山东沂南,长于浙江桐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兼职教授,曾任桐庐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桐庐县文联主席,现任桐庐县人大城乡建设和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著有《父母的无悔人生》《杏坛笔墨缘》《范仲淹与潇洒桐庐》《严光与严子陵钓台》等。主编有多部地方文史专著。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