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社会诚信伦理秩序构建的可能性思考

消费社会诚信伦理秩序构建的可能性思考

1星价 ¥68.6 (7.8折)
2星价¥68.6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5114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1
  • 出版时间:2019-12-01
  • 条形码:9787520351140 ; 978-7-5203-5114-0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谈到了消费社会诚信伦理秩序构建如何可能的问题,主要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导言:诚信伦理秩序建构有关理论问题概述;一、消费社会呈现的伦理状态;二、消费社会伦理秩序建构的基础;消费社会诚信伦理秩序建构的基本模式。

目录

导言:诚信伦理秩序建构的基本论述
一 诚信伦理的概念及特征
二 市场经济中的信用危机
三 建构社会诚信伦理的有效途径寻探
四 消费社会诚信伦理秩序建构的意义诉求

**部分 消费社会呈现的伦理状态
**章 消费社会的伦理性寻探
一 消费本位主义的围困
二 消费社会的增长神话
三 消费社会伦理秩序的日常化转向
第二章 消费社会物化崇拜的伦理状态
一 物化崇拜:商品社会的伦理取向
二 Logo崇拜:身份认同的伦理象征
三 身体崇拜:视觉主宰的伦理判断
第三章 消费社会伦理存在的碎片化呈现
一 主体性的破碎
二 道德性的碎片化呈现
三 消费的癫狂

第二部分 消费社会伦理秩序建构的基础
第四章 消费社会伦理秩序维系的主观根源
一 爱与血缘关系:伦理秩序的生命之端
二 身体、安全、区域差异:消费社会伦理秩序社会呈现
三 尊严的维护:消费理性的自我估价
第五章 消费社会伦理秩序建构的客观基础
一 他者——自我存在的伦理对象
二 对话——建构自我和社会伦理关系的道德方式
三 符号——秩序在公共领域的伦理性引导
第六章 消费社会伦理秩序建构的现实性基础
一 生存实践的伦理性基础
二 多元化表达的现实性诉求
三 主体感知秩序的建立与共享

第三部分 消费社会诚信伦理秩序建构的基本模式
第七章 基于数字时代游戏规则的伦理设想
一 令人着迷的游戏规则
二 数字时代的诚信伦理
三 大数据时代的伦理秩序
第八章 当下中国社会伦理秩序的建构
一 诚信资本的道德是可能的吗
二 遵守与违背:中国人的实用理性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伦理建构
第九章 诚信伦理的文化性融合
一 消费时代文化的伦理性整合
二 社会伦理秩序的融合性发展
三 诚信伦理整合的叙述艺术
第十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消费社会诚信伦理秩序构建的可能性思考》:  母亲作为爱的象征,就是呵护、奉献的符号。因为爱的情感,母亲无法割舍对孩子的情感,为孩子的生命打下了伦理概念的基础,也是伦理秩序发生的*初端倪。有很多母亲恰恰是因为孩子的存在,才忍受着生活的巨大压力,丈夫的暴行、不忠,生活的拮据,大多数的母亲在孩子面前都扮演着保护者的角色,哪怕自己的衣衫湿透,也不舍得让孩子遭受风雨吹打。孟子讲人有四端,其中说到人有恻隐之心,恻隐之心本身就是一种爱的能力的表达,是一个人在自身爱的情感本身不缺失的基础上,对他人的爱的能力的流露。见父母兄弟自然知孝悌,是一种人性*初的伦理状态。爱是一代代传承的责任,我们受恩于父母一代,而又施惠于下一代,之间传递和传承的就是爱作为伦理生命本身的责任感。  当然不排除不懂得爱的人嗤笑对于爱的大肆谈论,他们生活在另一个维度中,一种爱的缺乏的维度中,他们会说没有爱也可以生存,甚至生存得更易满足。也有的人觉得爱是一种负担,一种麻烦,不愿意承担的责任。每个还没有成熟的人,没有结婚生子的人都可能讨厌过孩子。因为社会生存压力的增强,很多人选择逃避承担爱的责任,认为自己完全独立于社会和世界中,作为完满的个体而存在,也能独自实现自我的价值和梦想。很多人能够接受他人的爱和照顾,却不会表达自我的爱,不会付出,不会爱别人。尤其是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接受爱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而付出爱却难上加难。或许不是主观没有意识,也或许不是不愿意表达,只是他们没有过爱别人的经历,没有过付出爱的体验。他们不懂得人生生命的真谛不在于得到爱,而在于懂得付出爱。真正懂得爱的人,是会付出的人,是会爱别人的人,是会在爱别人的过程中感受到自我幸福的人,在爱的过程中肯定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人。  爱同食物和水一道,在生命的*初被赋予,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物来说,人是一个*初的爱之存在者。这种被爱的因素定义的存在,是先于被人们标榜的我思故我在、我的权利意志、我买故我在的。我们对于生命个体来说,我爱和被爱故我在,是*恰当不过的。爱的参与是人的自我感受、自我认可*初的建立样态。爱滋养着被人们感受的价值对象即人的性情和人的心灵。在人的性情和心灵里,埋藏着存在的秘密并不比真理中的少。心灵是一套完全有着自我运作的独立机制,它使得人们的伦理生活和存在本身获得丰富的内容和确切的秩序。通过心灵本身人们洞察着自身的有限和广阔,规定着存在的规则,制定着存在的意义。  怨恨一爱的缺乏:“一个自己遭遇不幸或自己无意中造成的不幸,远远超出了人的情感定义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人们期待生命中幸福的相遇,而一生中遇到的大多数是误会。生活是由无数偶然的,千差万别的欲望聚合起来的,幸福的相遇——相契的欲望个体的相遇是这种聚合中的例外,误会倒是常态。  ……

作者简介

  袁祖社,1963年2月生。现任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7年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7年入选中宣部“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1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教育部全国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制度伦理学。出版学术著作5部,合著6部。主持、参与教育部、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课题多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有10多篇被《新华文摘》等转载。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张旭升,1983年12月生,陕西华阴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哲学硕士,现任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编辑。作品散见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北京晨报》《榆林日报》《延河》《陕西工人报》等。出版著作《流淌的岁月在指尖疯狂》。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