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第三版)(数字教材版)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第三版)(数字教材版)

1星价 ¥38.5 (7.0折)
2星价¥38.5 定价¥5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28280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76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300282800 ; 978-7-300-28280-0

内容简介

本教材努力突破同类教材以理论知识为的倾向,引导学生通过课堂实例加深对教学原理的认识,让学生沉浸在教学情境中进行体验式学习。一是依据未来教师进入课堂教学的需要精选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大致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二是密切理论和实践的联系,通过典型案例研读加深学生对教学原理的认识,引领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技能;三是设计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关注语文教学改革近期新动向,提供大量文献篇目,让教材成为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资源;四是精心编制学习目标、教学建议和作业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2019年秋季开始,全国中小学统一使用编语文教材。第三版根据部编本语文教材编写理念、编排体例和各学段教学内容,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较大幅度的修改,并且依据部编语文教材更新了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等各领域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

目录

目录

**章语文课程标准
**节语文课程标准概述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内涵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功能
三、我国各时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第二节现行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一、语文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第三节现行小学语文课程目标
一、语文课程的总目标
二、语文课程的分学段目标
第四节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
一、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
二、初步培养语文能力
三、初步学会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四、发展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情感、态度和个性心理品质方面的任务
第二章语文课程教材
**节小学语文教材的功能、类型和编制原理
一、准确理解“语文教材”的内涵
二、语文教材的功能与类型
三、语文教材的编制原理
四、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方式
第二节小学语文教材内容
一、汉语拼音、识字、写字教材
二、阅读教材
三、写话、习作教材
四、口语交际教材
五、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
第三节小学语文教材分析
一、文本解读与小学语文教材分析
二、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第四节现行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特点简介
一、以语文要素为训练主线,构建明确的教学内容体系
二、创新编排体例,增加独立的阅读策略单元与习作单元
三、课内外阅读一体化,关注“1+X”与整本书阅读

第三章识字与写字教学
**节识字教学文献导读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识字教学改革的历程
二、识字教学的主要实验
三、当下识字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
第二节识字教学的基本原理
一、识字教学的任务
二、识字教学的策略
三、识字教学的方法
第三节识字教学设计
一、汉语拼音教学设计
二、识字教学设计
三、写字教学设计
第四节识字教学技能
一、汉语拼音教学技能
二、识字教学技能
三、写字教学技能
第四章阅读教学
**节阅读教学文献导读
一、阅读教学的主要实验
二、当下阅读教学改革热点
第二节阅读教学的基本原理
一、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
二、阅读教学的策略
三、阅读教学过程
四、阅读教学的方法
第三节阅读教学设计
一、阅读课教学目标设计
二、低年段阅读教学设计
三、中年段阅读教学设计
四、高年段阅读教学设计
第四节阅读教学技能
一、词语教学
二、朗读指导
三、表达练习设计
四、板书设计
第五章习作教学
**节习作教学文献导读
一、传统习作教学经验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习作教学研究概述
三、主要的作文教学实验
四、习作教学的热点问题
第二节习作教学的基本原理
一、习作教学的目标
二、习作教学的策略
第三节习作教学设计
一、写话教学设计(**学段)
二、习作教学设计(第二、三学段)
第四节习作教学微格技能
一、习作批改
二、习作讲评
第六章口语交际教学
**节口语交际教学文献导读
一、我国口语交际教学的历史回顾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实验
三、口语交际教学研究的热点
四、部编版口语交际教材的特点
第二节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原理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任务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类型与途径
三、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第三节口语交际课堂教学设计
一、低年段口语交际课堂教学设计
二、中年段口语交际课堂教学设计
三、高年段口语交际课堂教学设计
四、阅读课、作文课的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第四节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技能
一、创设情境
二、口语交际的指导
三、指导倾听与表达
四、口语交际的评价
第七章语文综合性学习
**节语文综合性学习文献导读
一、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定性的讨论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历史发展
三、国外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
第二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原理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类型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
五、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第三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
一、低年段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
二、中年段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
三、高年段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
第四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技能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计划的制定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选择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的设计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方法
第八章语文学业评价
**节语文学业评价文献导读
一、学业评价理念
二、学业评价类型与方法
三、学业分项评价实施
四、学习情感、态度评价实施
第二节学业评价原理
一、学业评价的功能
二、学业评价的价值取向
三、学业评价的实施
第三节学业评价设计
一、阅读评价设计
二、口语交际评价设计
三、写作评价设计
四、档案袋评价设计
第四节试题编制技能
一、基础知识题编制
二、阅读试题编制
三、习作试题编制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是本、专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具教师教育特色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来源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其学习目的也在于指导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是认识与理解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原理,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反思能力与研究能力,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不断推进,对培养未来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需求日渐强烈。近些年,小学教师教育在提高生源质量、完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尤其是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等许多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据来自用人单位的反馈,目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实践能力不强的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教育理论知识与现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关联度很低,甚至存在断裂现象,所学的课程与教学理论并不能在教学实践中转化为相应的教学行为。一些未来教师反映,他们在教育实习时只是模仿指导教师;一些已经从教的毕业生认为,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多是在入职后的教学实践中自然形成的,指导他们教学行为的并不主要是所学的专业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就这门课程而言,我们认为问题主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这门课程的定位偏重于理论课程,旨在让学生系统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原理性知识,在课程内容上比较重视课程理论体系的逻辑性和理论知识的学术性,重视对教学规律与原则的研究,从而在客观上使课程走进追求学理性、思辨性的学术研究的象牙塔,脱离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和丰富的教学实践本身。其二,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基本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强调对学生进行外在的灌输与塑造,漠视了对学生个体内在因素的唤醒与发展,弱化了学生对教育教学情境的反思和实践环节。学生往往不是直接、主动地从教育实践中体验和概括教学理论知识,而是通过教师的讲授间接获得,这种不是来自教学情境体验的抽象理论知识往往也很难进入教学实践,其价值也就十分有限。其三,这门课程在评价方法上过于关注对固有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因此课堂上教师教讲义、课后学生背讲义、期末考试考讲义的现象屡见不鲜。其四,即使教师想组织一些教学实践活动,也会由于教学时间和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而难以实现。这些问题的背后其实隐含着一个错误的逻辑前提,即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必然会带来相应的教学实践行为。但事实上,课程教学的理论恰恰产生并发展于课程教学实践本身。这种认识上的不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表现为重传递、轻研究,重理论、轻实践,重统一要求、忽视个性发展;表现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差,教学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动力不能真正被唤醒或激活。这里,我们并不否定教育理论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导作用。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是内在的和不可分割的。理论是行动的观念形态,在理论认识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现实内容。当人们进行理论活动时,实际上所处理的是理论所涉及的现实问题,因而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其理论认识的直接体现。在理论与实践这两方中,对任何一方的夸大或孤立,都会歪曲实践的内涵。把实践机械地理解为排斥理论的行为,就是以肤浅的、狭隘的以至于连思考都不能容忍的个别经验遮蔽实践的普遍意义,这必然导致实际工作在低层次水平徘徊;而且,封闭会局限人的思维,甚至有人会以此为借口拒绝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同样,无限制地放大理论的作用,将来自实际工作的新认识一概拒斥为经验主义,自我陶醉于书本,会使人陷入禁锢于理论、观点、概念的推演和论证的“怪圈”,这也是非常有害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既是一门教育基础理论课程,同时又是一门对培养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导向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这门课程的基本目的就是提高课程与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因此,这门课程不应该是单纯的理论课程,当然也绝不应该是简单的操练教学技能的实践课程,而应该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教育理论学习中彰显教育理论的实践意义、在实际教育教学情境中浸润着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通过批判性反思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理论认识的课程,是一门有教育理论准备的、着眼于获得教育教学能力的课程。本教材在编写的指导思想上,既注意保持本课程理论学习的深度,又十分关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材定名为《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没有强调“论”,旨在扭转这门课程偏重“理论性”的倾向,强调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结合,并且着力于在提高学生实际教学能力方面有所突破。教学过程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同时,也不排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只不过教师要正确定位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和学习伙伴。在校的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缺乏小学教学实践的经历,对语文教学的感性经验和理性认识均非常有限。而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一般认为,一名初职教师成长为胜任教师,再到成为骨干教师,至少需要10年时间。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基本目标应该是培养能够担负岗位工作的初职教师,在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的背景下,这一目标显得尤为重要;高一层次的目标是培养教师必要的教学反思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为其专业发展和成长为骨干教师奠定扎实的基础。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过高制定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其实并不现实,在并不扎实的地基上是不可能盖起高楼大厦的。本教材在编写时将培养初职教师作为**目标,同时考虑为未来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本教材在编写时试图体现以下特点:**,直面小学语文课堂,突出教学重点。全册教材分为八章,**章语文课程标准和第二章语文课程教材侧重于语文课程内容的学习,其余六章按照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直接进入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和语文学业评价等内容的学习。未来教师入职后进入语文课堂,需要面对的就是这些非常具体的各板块的课堂教学。在本、专科阶段十分有限的60到80课时的学习时间里,要能够大致了解语文课程是怎么回事,语文教材是怎样编写的以及应该怎样去解读,语文各个板块“教什么”以及“怎么教”,并且能够设计出比较合理、规范的各个板块的教案,初步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等等,课程容量之大与教学课时短缺的矛盾非常突出。为此,必须依据有利于未来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需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以突出重点。为此,本教材没有专章论述语文课程的任务、语文教育的原则、语文教学的目标、语文教学的过程、语文教学的方法、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学生语文习惯的培养等等,并非这些内容不重要,实在是因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要面面俱到地讲解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学理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撷取其中*重要的内容,与具体的语文各板块教学有机地结合并加以渗透。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又能够让学生结合各板块教学的学习,体验和感悟一些学理性知识。第二,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未来教师的实践能力。教材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课堂教学案例,通过对优秀教师的典型案例进行观摩研究,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实例的学习,加深对教学原理的认识;并且努力增加课堂教学中模拟情境的实战操练环节,让学生尝试实践运用,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让学生沉浸在教学情境中体验学习,将课程与教学理论更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提高其课堂教学的能力。比如**章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如何让学生认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新理念,教材没有抽象地阐述课程理念,而是让学生研读讨论具体的课例,自己来认识并概括课程的理念。还比如第四章阅读教学,首先让学生通过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认识当前阅读教学研究热点和阅读教学的基本原理,然后在第三节和第四节着重进行阅读教学设计和阅读教学技能训练。教材提供了低、中、高三个年段的多个典型案例,学生可以在研读或观摩课例的基础上,自己尝试设计阅读教案,然后在教师指导下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评讲与修改,*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试教或进微格教室体验课堂教学实践。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教学,让学生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修改自己的设计,引导他们尝试归纳策略,提高他们的元认知能力。我们认为,师范生的教师实践性知识和教学技能不是通过教育者自上而下的传授被动生成的,而是在一定的学习情境和个人原有知识、经验、心理结构以及信念的基础上, 借助他人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建构工具, 通过个人主体主动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强调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可以加快未来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三,设计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引领学生关注当下正在进行的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动向,为多元学习方式的开展提供保障。开放性是后现代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意味着学习内容的生成性、诠释性和意义的多层性、多样性,使教学具有足够的多元化和挑战性。本课程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各板块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文献,构成了开放的教学内容。比如习作教学的**节“习作教学文献导读”,引导学生通过文献阅读,梳理我国传统习作教学经验,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习作教学研究成果以及开展的主要作文教学实验。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探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并且可以使学生与当下正在进行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保持同步,能有效地解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这门课程长期存在的滞后于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的问题。第四,关注学生的体验,使教材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本教材在内容设计和编排上与以往的同类教材有较大的不同:我们精心编制了每一章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建议,使课程学习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我们还结合每一章节的学习内容提供形式多样的作业建议,作业练习关注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使他们获得情境化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内在感受、批判意识和反思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无可否认,结构化的理论知识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不能结合具体、生动的教学实例对理论知识进行很好的阐释,那么对于对小学教育原本就非常陌生的未来教师来说,课程学习将是枯燥无味的,也会消化不良。学生或许能够暂时记住一些概念、命题和原理,但当他们面对灵活多变的实际教学情境和一个个活生生的小学生时,还是可能无所适从,所学的概念、命题和原理往往于事无补。以理论知识为主导的教学是以教师的传授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得到保证。因此,本教材试图努力突破原有同类教材以理论知识为主导的倾向,改变以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取而代之地用丰富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的思考,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模拟的课堂实践中体验教学理论、感知教学规律,使教材成为学生发展自身能力的有价值的资源。本教材的**版写于2010年,2015年又修订出版了第二版,至今已使用十年。近年来随着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加上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出版,教师的教学理念、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材中不少内容有些已经不是很适应当下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为此,我们根据当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成果,依据部编教材的编写理念和教材内容的变化,对本教材重新进行了较大的修订。第三版修订时关注了以下一些问题:(1)努力贴近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热点。比如第四章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文献导读”这一节增补了群文阅读、海量阅读、语文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等文献导读内容;第五章习作教学,习作教学的热点问题引入了写作教学内容、写作教学范式、真实写作、写作支架等当下语文教学改革*鲜活的研究成果,使本教材能够紧跟当下语文课程改革的步伐,增强了教材的时代性特点。(2)本教材中引用的文献资料包括建议学生自学的文献资料,尽量采用*近年份正式出版或发表的,以替代出版或发表年份久远的文本。(3)原来编写教材时我们考虑要尽量兼顾不同地区使用的不同版本的教材。但2019年秋季开始,全国中小学语文课程全部采用部编教材,因此这一条编写指导原则已经不适用了。为此,本教材中的一些章节内容需要删去或重新改写,比如第二章中的语文课程教材编制和教学内容,须依据部编教材内容重新编写。(4)修订时根据*新的部编教材内容替换了一大批教学案例、教学设计等,努力使本教材与当下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语文课本基本保持同步。(5)在增加内容的同时,删去了原教材中一些略显陈旧的内容,控制了教材篇幅,使得整本教材不至于过度扩张。由于本教材修订时部编教材还未完全出齐,修订时我们尽管努力搜集资料,但有些内容会与正式出版的语文教科书不完全一致,这一缺憾只能在以后修订时弥补了。编写《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我们知道,本教材结构体系的安排、各章节内容的编写,以及提供的学习目标、教学建议、作业建议、课时安排等还比较粗糙,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都须经教学实践的检验。我们热切盼望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学生对其中的不足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正。

作者简介

吴忠豪,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国培计划小学语文示范性培训项目首席专家,初等教育系原主任。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名师专业发展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央电视台《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主讲教师。上海市小学语文(实验本)教材主编。主要著作《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研究》《 建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概述》《小学语文名师文本教学解读与教学活动设计》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