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5202562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96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552025620 ; 978-7-5520-2562-0
本书特色
语言的理解和语言的表达是同一问题的两面,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受语言运作原则的约束和支配。语言的运作原则方面,语言学界经常提及的是语言运转的经济原则,卢英顺教授以专业语言学视角深入探讨了诸多类似的语言现象。
内容简介
《语言问题新探索》系作者从已发表的论文中精心挑选出来的论文选集,主要研究领域在现代汉语语法方面,同时涉及语汇学、修辞学及语言对比和教学等方面。作者就语义指向的定义、语义指向理论的运用问题,就词类的性质、词类划分的标准及操作方法问题,就汉语的主题的来源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还运用认知图景等理论研究趋向动词的句法语义特点问题、汉语的句式描写问题,研究视角新颖。此外,还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语汇、修辞和对外汉语教学等问题,能给人以启迪。
目录
前言…………………………………………………………………1
【语法篇】
语义指向研究漫谈…………………………………………………3
副词“只”的语义指向及其对句法变换的制约 ………………12
词类划分:(广义)形态与原型理论的嫁接 …………………21
汉语中的动词和形容词宜合为一类 ……………………………30
【从认知图景看不及物动词带宾语问题】
——兼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相关问题 …………………………39
关于主题的来源问题……………………………………………50
汉语定语位置上代词句内同指现象考察………………………56
把字句的配价及相关问题………………………………………66
“V不了(O)”结构的语法意义及相关问题 ………………79
说“通过” ……………………………………………………91
“吧”的语法意义再探 ………………………………………99
从凸显看“了”的语法意义问题……………………………108
论趋向动词问题………………………………………………118
现代汉语中的“延续体”……………………………………129
“下去”句法、语义特点探析………………………………140
“下来”的句法、语义特点探析……………………………153
“上来”句法、语义特点探析………………………………166
“上去”句法、语义特点探析………………………………175
“进”类趋向动词的句法、语义特点探析…………………185
“回”类趋向动词的句法、语义特点探析…………………197
由“V 过来”构成的句式及其否定…………………………212
【关于“句式”研究的一点理论思考】
——以“放置”类动词为例…………………………………224
【语义成分在句法结构上的映射】
——以“捆扎”类动词为例…………………………………236
【语汇篇】
关于基本语汇和一般语汇区分的再思考……………………249
关于语汇研究的几点思考……………………………………257
几种语汇现象的认知解释……………………………………267
从认知图景看容器类复合词语的构成………………………277
【“X的”复合词的认知研究】
——兼论汉语复合词的研究视角……………………………286
【修辞篇】
比喻现象的认知解释…………………………………………299
一种新的“不是A是B”构式………………………………308
“这样吧”的话语标记功能…………………………………315
从原型范畴看“拈连”………………………………………325
【其他篇】
副词“只”和“only”的句法、语义和语用比较…………339
认知观与对外汉语教学………………………………………346
语言理解中的邻近性原则……………………………………353
跟邻近性原则有关的另外几种现象…………………………364
语言理解中的格式塔原则……………………………………370
参考文献………………………………………………………376
后记……………………………………………………………388
节选
“V不了(O)”结构的语法意义及相关问题 提 要 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V不了(O)”结构的语法意义问题重新进行审视,概括出四种不同的语法意义,并从认知和语法化的角度探讨了不同意义之间的联系。同时指出,“V不了(O)”结构具体表示什么样的语法意义不仅与动词有关,也与句中的主语和宾语有关,有时语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此外,还就这一结构与“V不得”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并作出相应的解释。 关键词 “V不了”;根源意义;判断意义;语法化 0.引言 “V不了(O)”结构中的V指的是动词,O是这个动词所带的宾语,有的动词不能带宾语,有的动词的宾语或前置或承上文省略,故O外加圆括号。 “V不了(O)”结构可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专门探讨这方面的文章仅有几篇。就笔者所见,有黄文龙(1998)、柯理思(2001)。黄文从焦点出发探讨这一结构语法意义与否定焦点变化之间的关系。柯文着重从语法化的角度探讨这一结构中“了”的虚化问题。此外,刘月华(1989)、李宗江(1994)。也涉及这方面的问题。我们认为,“V不了(O)”结构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下列问题进行探讨: (1) “V不了(O)”结构所表达的不同语法意义; (2) “V不了(O)”结构不同语法意义之间的联系; (3) “V不了(O)”结构的意义与相关成分的关系; (4) “V不了”与“V不得”。 1.“V不了(O)”结构所表达的语法意义 现代汉语中,“V不了(O)”结构可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黄文龙(1998)把“V不了”的语法意义概括为三种:(1)表示“不能V”或“不可能V”,是对V行为本身的发生或实现的否定;(2)是对V的结果或趋向的实现的否定,如“掩饰不了”是“掩饰不住”或“掩饰不下去”的意思;(3)当“V不了”后面跟着表示量度的补语时,它相当于“V不到”,如“大不了七八岁”“用不了十天”。黄文对“V不了(O)”结构语法意义的概括似乎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第1种过于粗略,欧美语言学界多把能愿动词的意义分为两类:根源意义(root meaning)和判断意义(epistemic meaning)(参阅柯理思,2001),就汉语的“V不了(O)”结构来说,“不能V”和“不可能V”显然分属这两种不同的意义,不宜合并到一起;第二种语法意义的概括也欠妥,按照黄文的分类,“掩饰不了”可以归到“不能V”里面,而所谓的“趋向”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掩饰不了”与“掩饰不下去”的意义是有区别的;第三种意义从所举的例子来看似乎没什么问题,换一个例子可能就有点问题,如“用不了这么多教师”。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对所搜集的语料进行分析,把“V不了(O)”结构的语法意义大致归纳为以下四类: 1.1表示“不能“XX"或“无法XX” “V不了(O)”结构可以表示因主观或客观上的原因,比如为能力、权力所限而“不能有某种行为”或者“无法从事某种行为”。在不同的语境中,这类“V不了(O)”结构在意义上又有细微的差别:或表示“不能XX”“无法XX”[如例(1)、(2)],或着意说明“行为主体意欲从事某种行为,但不能如愿”[如例(3)、 (4)]: (1) 这么好的医生上不了手术台,真可惜啊!(王海鸰《牵手》) (2) 她说这话透着一丝丝酸,她终究是女人,就逃脱不了女人的基本感情,这也是她每次坐在他摩托后座上的时候,一个总忘不了要转弯抹角提出来的问题。(李国文《情敌》) (3) (我)已经没有退路了,与其低声下气地哀求之后仍然改变不了命运,倒不如大义凛然灭灭周经理的威风。(燕子《太阳雨》) (4) 她瞥了一眼老大老婆,见她嘴角露出一丝冷笑,知道这一手蒙不了她。(老布《亲情》) 上述例(1)中的“上不了手术台”表示“不能上手术台”,例(3)中的“改变不了命运”着重表示“她”想“改变”,但无法改变。例(2)和例(4)分别与此类似。 “V不了(O)”结构在表示“不能”这一语法意义时,有时会有“如果那样的话,将会有不好的结果”的意义,这与语境有关。例如: (5) 话已到嘴边了,看看亲爱的姐姐,晓冰开不了口。(王海鸰《牵手》) (6) 尤其严禁医务工作者与患者之间饮酒作乐,想庆贺一番也庆贺不了哇!(梁晓声《尾声》) 例(5)不是说晓冰没有“开口”的能力,而是隐含着这样的意义:如果开了口,那会伤害姐姐的;例(6)是说,如果“庆贺”的话,这些医务工作者将会受到纪律的处罚。 1.2表示“推测” “V不了(O)”结构有时用来对某种行为是否会发生进行推测,表示“不会XX”。例如: (7) 黄德复说:“这太好了,周恩来总理一生就喜交文艺界朋友,他说过,一个政治家没有几个文艺家朋友就成不了什么大政治家。”(贾平凹《废都》) (8) 他想奶牛能产奶,奶卖些钱,搞完实验将牛卖了,也赔不了本。(史生荣《骆驼实验》) 例(7)中的“成不了什么大政治家”表示的是“不会成为什么大政治家”的意思,例(8)类似。 谈起“推测”,我们往往会想到是对“未来”的推测,实际上,推测也可以是针对过去行为的,例如: (9) 不怕!事情已经出下了,由他去吧!我想这又不是人命事,也犯不了什么大罪!(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10) 那时你讲不出这么一套,更讲不了这么粗。(张承志《北方的河》) 1.3表示“V不完” “V不了(O)”结构有时可表示“V不完”这一语法意义。在“V完”这一结构中,“完”可以有不同的语义指向:一是指向行为本身,二是指向动作的受事。例如: (11) 庆余喂完她的狗,朝这里走来,一步一扭,两条胳膊一摇一摆……(张炜《九月寓言》) (12) 煎饼快要吃完了,他知道沿路乞讨的时光来临了。(张炜《九月寓言》) “完”在例(11)中指向“喂狗”这一行为,在例(12)中指向“煎饼”。有意思的是,我们对大量的语料(不同作者,不同作品)进行检索后发现,在“V不完”结构中,竟然没有发现一例“完”是指向行为本身的,而且指向动作受事的也极少。不过,“完”指向行为本身也不是不可能,例如: (13) 这些树如果今天栽不完,到明天再栽,存活率可就差了。 从搜集到的语料来看,与“V不完”结构相似,“V不了”结构中的“了”一般也是指向动作的受事的。如: (14) 他已经完全无心卖馍了。他决定离开这个他无能为力的场所,到一个稍微清静的地方呆一会,至于馍卖不了怎么办,现在他也不想考虑了。(路遥《人生》) (15) 人一旦换了行头,思维感觉也变了,买菜大手大脚,买得多回来吃不了,一坏就又倒了。(贾平凹《废都》) 不过,我们在《西游记》中发现的几例中,“了”似乎都是指向行为本身的: (16) 说不了,只见辕门外有人来报道:“那大圣引一群猴精,在外面叫喊。”(《西游记》) 1.4表示“不需要” “V不了”结构有时表示“不需要XX”的意义,例如: (17) 你明楼叔给你寻了个轻营生嘛!晚上只拉一回,用不了两三个小时,白天一天就歇在家里。(路遥) (18) 那是城外一片空旷的土地,过不了几年,这里就会高楼林立群雄崛起。(王海鸰《牵手》) 上述两例中的“用不了”“过不了”说的都是时间,也有不限于时间的,如: (19) 没等加林回答,玉德老汉赶忙说:“现在学生娃少了,用不了那么多教师,就回来了。”(路遥) 2.“V不了(O)”结构不同语法意义之间的联系 要想探讨“V不了(O)”结构不同语法意义之间的联系,有必要先知道这一结构的性质。这一结构是动补结构的可能式,但其中的“了”在很多情况下则是虚化的用法,“了”具有补语性,然而不是典型的补语。正是这个缘故,丁声树等(1980:62)曾经指出: “吃得了、吃不了”表示“吃得完、吃不完”,是一般的可能式动补结构;像“来得了、来不了”这类结构中的“了”,“单独已经没有多少意思,只是和‘得、不’合起来表示可能和不可能,‘得了’和‘不了’是可能补语”。 上述“V不了(O)”结构语法意义的列举顺序是根据其使用频率安排的,而不是基于意义发生先后的时间顺序。从搜集的语料来看,“V不了”结构所表示的这几种意义中,表示“不能XX”或“无法XX”这一意义的例句占有绝对的优势,其次是表示“推测”的,(zui)后两种所占比重非常小。 “V不了(O)”结构不同语法意义之间有没有联系?如果有联系,它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这些不同语法意义之间是有联系的。它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或者说,它们是从什么语法意义(源语法意义)派生出其他语法意义的呢?我们认为,“V不了(O)”结构的源语法意义是“V不完”,这可以从历时的语料中得到证实。太田辰夫(2003:217)指出:“原来和‘吃不了’对应的‘吃了’只表示吃完,而没有可能的意义。所以,‘吃不了’也只表示没吃完的意思,表可能的意思是后来产生的。”前述《西游记》中的语料只有这一种意义。从语法化的角度看,该结构中的“了”的原始意义明显地是表“完结”的。王力(1990:122—123)指出:表示“终了、了结”的“了”在东汉时代已经出现,在唐人诗句中,“了”字已经在很多地方不能作谓语,而逐渐虚化。实际上它变了补语的性质,仅仅表示行为的完成。 如前所述,“V不了(O)”结构在表示“完”这个意义上会因“了”的语义指向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意义,一个是V所表示的动作对象的“完”,另一是动作行为本身的“完成”,显然,后者是“了”语法化的结果。因此,如果要确切地说“V不了(O)”结构的源语法意义,那应该是前一种语法意义。明确这一点之后,就可以看看“V不了(O)”结构所表示的“不需要”意义与源语法意义的关系了:这是对典型语法意义(源语法意义)的偏离。典型语法意义的肯定式是指某一具体客体的“完全消耗”,其结果是这一客体不存在了,如“喝完酒”的结果是“酒”没有了。而在“不需要”这一意义上,与原来客体相对应的要么是抽象的“时间”,要么客体仍然是具体的,但它的消耗并不是“消失”,如上述例(19),或者如下例所示,表示客体的转移: (20) 买这手机我花了2000块。 这“2000块”钱从“我”的角度看显然是“消失”了,但它本身并没有消失,只是从“我”这儿“转移”到其他人那里。这点与“喝完酒”的“酒”是不同的。 “V不了(O)”结构所表示的“不能”和“推测”这两种语法意义则与“V不C”这一结构意义有关。刘月华(1989)指出,“V不C”结构主要用来表达“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实现某种结果或趋向”,即“非不愿也,实不能也”这个意义;张旺熹(1999)指出,典型的“V不C”结构应同时表达“企望义”和“可能义”两个语义范畴,并进一步解释说:“典型的‘V不C’结构表达主观意志想要执行某种动作行为以实现某种目标,但由于某种客观原因存在(与主观意志相对)而使目标不能实现的意义,它要求V具有[自主性],C具有[目标性]。”我们认为,张文与刘文关于“V不C”结构意义的表述实质上是相通的,而张文“可能义”这样的表述似乎不够清楚。按照平常“可能补语”的说法,其中的“可能”可以理解为“能够”,表示行为主体的能力,而按照一般的理解,应该是表示“推测”。如果作后一种理解,我们觉得不宜把它作为“V不了(O)”结构的典型意义要素,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Sweetser(1990)指出,从英语和其他语言来看,情态动词的判断意义是从根源意义派生而来的。汉语中的“V不C”结构其实也是表示情态,其意义演化与“能”等类似。柯理思(2001)对“V不了”的论述就证明了这一点。
作者简介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男,汉族,1962年出生,安徽无为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曾师从胡裕树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兼及语汇学等方面。独立出版著作5部:《形态和汉语语法研究》(学林出版社,2005)、《现代汉语语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韩语版,韩国外国语大学出版社,2013)、《语法、语汇研究10大认识问题》(学林出版社,2014)、《语言学讲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和《认知图景:理论构建及其运用》(学林出版社,2017),合著、合编著作及教材若干,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5.8¥45.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9.8¥38.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5.3¥1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7¥32.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25.0¥52.0 -
字海探源
¥23.4¥78.0 -
乡土中国
¥12.2¥26.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7.2¥39.8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0¥36.0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33.6¥59.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13.5¥32.8 -
那一定是心理问题:科学识别身体和心理发出的求救信号
¥19.2¥52.0 -
理解生命
¥10.5¥32.8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6.3¥38.0 -
中国人的精神
¥14.8¥29.0 -
记忆错觉-记忆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感知.思维与心理
¥23.9¥39.8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1.0¥36.8 -
那时的大学
¥12.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