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国现代诗人的思想文化阐释

中国现代诗人的思想文化阐释

1星价 ¥34.8 (6.0折)
2星价¥34.8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4619201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8
  • 出版时间:2020-08-01
  • 条形码:9787514619201 ; 978-7-5146-1920-1

本书特色

中国现代诗歌的研究新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编 北京市长城学者培养计划资助 郭沫若翻译《卷耳集》的小心思 浪漫诗人徐志摩的宗教情怀 文人废名的佛教观与政治观 沈从文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诗坛的关系

内容简介

郭沫若的《卷耳集》为何曾引起激烈论争? 徐志摩诗歌深情款款的背后是否有更复杂的意蕴? 废名的文学观与他的佛学兴趣有什么关系? 沈从文怎样以“卑微”的“出身”自如地游走于20 世纪 20 年代至40年代诗坛? 本书以上述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发掘四位诗人及其作品、人生履历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分析中国现代诗人与社会、历史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期重新激发新诗研究的问题意识和创新动力。

目录

探寻新诗研究的新径(代序) / 1

张桃洲

郭沫若《卷耳集》及其论争研究

林 东

引言 / 6

一、《卷耳集》时期郭沫若的思想、文学观念 / 14

二、《卷耳集》与早期的《诗经》今译 / 31

三、20 世纪20 年代初历史语境中的《卷耳集》论争 / 52

四、《卷耳集》与郭沫若的“胡适情结” / 67

结语 / 86

徐志摩诗歌的宗教文化内蕴

余婷婷

引言 / 94

一、浪漫气质下的宗教文化接受 / 104

二、杂与浮——跳动的思想轨迹 / 118

三、热烈与空寂——趋于两极的诗歌美学 / 140

四、从题材到形式——诗歌实践中的宗教印痕 / 154

结语 / 172

20 世纪40 年代废名文学观的佛学维度

郭建超

引言 / 176

一、《阿赖耶识论》:20 世纪40 年代废名的思想内核 / 186

二、从文人之“心”到士人心态:废名的思想转换及文学呈现 / 200

三、《欢喜的话》:新中国语境下废名的思想与文学 / 222

结语 / 230

沈从文与20 世纪20 年代至40 年代诗坛

彭慧芝

引言 / 234

一、初入诗坛的卑微者:在北京(1923—1928) / 248

二、“京海”之间的诗坛:去上海(1928—1933) / 261

三、“京派”诗人的流变:回北平(1933—1937) / 276

四、残缺的生命诗章:南渡昆明(1938—1949) / 289

结语 / 301


展开全部

节选

二、从文人之“心”到士人心态:废名的思想转换及文学呈现 虽然废名对于自己所撰写的《阿赖耶识论》颇为自信,但纵观废名的笔墨生涯以及学术水准,从严格意义上,我们并不能将废名指认为一位宗教学者,更不能将他划入到僧伽信众的群体中。废名更多地是通过文学的孔道对近代中国发展过程之中的种种变化进行回应与言说的。佛教更多地只是作为废名所倾心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存在,所以,将废名视作一位具有佛家心性及传统风古的文学工作者,我认为是比较合理的。同时,废名性格较为孤僻,其文化主张更多地习惯于诉诸文学领域中自言自话的“独语”。相较于其他作家,废名与时代之间的交集较少,所以笔者认为对于废名佛学思想的研究也一定要基于对其文学作品的考察。 (一)废名的文人之“心”—— 以《谈新诗》为中心 1.“废名圈”语境中的《谈新诗》 废名的新诗理念主要集中在其20 世纪30 年代北大任教时期所编写的新诗讲义之中,除此之外废名在一些文章及访谈之中也谈到了新诗理念的问题。在废名卜居黄梅时期,由黄雨整理的一份讲义于1944 年以《谈新诗》为题在北平出版。废名在《谈新诗》中将自己对于新诗的理解和盘托出,“诗的内容、散文的文字”是废名新诗观念的核心概括。同时,伴随着1944 年《谈新诗》的畅销,围绕着《谈新诗》的讨论也十分值得关注,其中废名与“废名圈”之间关系尤为重要。 “废名圈”的说法源于陈均《废名圈、晚唐诗及另类现代性》一文,陈均据朱英诞《诗抄一二》中“废名及其circle”的说法,将废名与其他诗人、作家之间的关系命名为“废名圈”。按照陈均说法,“废名圈”除程侃声与沈启无之外,还应该包括朱英诞、黄雨及一批受废名、朱英诞影响的青年诗人,同时“或许还不同程度地关涉到林庚、南星、沈宝基、李景慈、李道静等人”。“废名圈”的文学活动从整体上看与废名的性格颇有些相似,具有着“外冷内热”的特征:一方面,由于时空条件的制约,“废名圈”群体同废名本人一样,并没有过多地介入到时代语境的讨论中去,而是尽量保持“慎言”的文学姿态,始终与主流文学保持着一定距离;一方面,“废名圈”内部却保持着旺盛的诗歌活力,成员之间书信往来密切,诗学氛围浓厚。从整体上看,“废名圈”文人秉持着与废名相近的文学趣味,试图借助传统文化的历史余温重新构架中国新诗的文学史想象。

作者简介

张桃洲,1971年生于湖北天门,2000年12月在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与评论、中国现代文学及思想文化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现代汉语的诗性空间——新诗话语研究》《语词的探险:中国新诗的文本与现实》等论著。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