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323225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76
- 出版时间:2018-05-01
- 条形码:9787513232258 ; 978-7-5132-3225-8
内容简介
1本书作者多年深研《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研究方法。在本书中,作者选取了使用伤寒理论和伤寒经方进行辨证论治的名医验案一百一十案,出处包括《吴佩衡医案》《经方实验录》《刘渡舟验案精选》等。步是阅读患者的证候;第二步是自己独立进行辨证论治;第三步是研读医案中的医生的辨证论治过程;第四步是将自己的辨证论治和医案中的辨证论治进行对比研究,提出各自得失、所得的启示,以及暂时无法解答的疑问。这种研读区别于常见的医案解读类图书,没有一味顺承医案,而是提出了自己的独立见解,己见跟验案所见相比对,提出其得失、启示、疑问。比较研究的方法和坦率直书的写作,决定了本书具有独特的、比较高的价值!适宜中医学者、中医临床工作者和爱好者在理论学习和临床工作中参考。
目录
二 午后发热
三 午后低热
四 低热不止
五 高热不退
六 血尿发热
七 术后发热
八 温病(一)
九 温病(二)
一〇 瘟疫(一)
一一 瘟疫(二)
一二 中暑
一三 自汗
一四 头痛(一)
一五 头痛(二)
一六 头痛(三)
一七 前额痛
一八 偏头痛
一九 眩晕(一)
二〇 眩晕(二)
二一 眩晕(三)
二二 耳鸣
二三 牙痛
二四 鼻衄
二五 音哑
二六 咳嗽
二七 干咳而喘
二八 咳则左侧胸痛
二九 咳嗽多痰
三〇 咳吐浊痰
三一 咳喘(一)
三二 咳喘(二)
三三 咳喘(三)
三四 咯血
三五 胸痛
三六 胸痹(一)
三七 胸痹(二)
三八 胸痹(三)
三九 胸痹(四)
四〇 心悸(一)
四一 心悸(二)
四二 心悸(三)
四三 心悸(四)
四四 心悸水肿
四五 心动悸
四六 心下悸
四七 心下痞(一)
四八 心下痞(二)
四九 胁胀
五〇 两胁胀
五一 胁痛
五二 右胁痛
五三黄疽(一)
五四 黄疸(二)
五五 腹水(一)
五六 腹水(二)
五七 腹水(三)
五八 呃逆
五九 咽喉有异物感
六〇 奔豚
六一 心胃痛
六二 胃脘痛(一)
六三 胃脘痛(二)
六四 腹胀
六五 腹痛(一)
六六 腹痛(二)
六七 少腹胀痛
六八 下利(一)
六九 下利(二)
七〇 赤痢(一)
七一 赤痢(二)
七二 肠痈
七三 便血
七四 便秘
七五 尿频(一)
七六 尿频(二)
七七 尿频(三)
七八 遗精
七九 寒疝
八〇 阳痿
八一 阳强不倒
八二 月经忽行忽止
八三 月经淋漓不止
八四 痛经(一)
八五 痛经(二)
八六 经闭(一)
八七 经闭(二)
八八 半产漏下
八九 产后发热
九〇 产后发狂
九一 产后失血
九二 乳痈(一)
九三 乳痈(二)
九四 惊厥
九五 心烦
九六 见鬼
九七 产后抑郁
九八 失眠
九九 谵语
一〇〇 神志不清
一〇一 发狂
一〇二 全身震颤
一〇三 口眼歪斜
一〇四 半身不遂
一〇五 四肢无力麻木
一〇六 肌肉萎缩
一〇七 项背痛
一〇八 右足拘急
一〇九 风湿痹证
一一〇 腰腿酸痛
节选
《经方百案研读》: 八温病(一) 【原文】 李某,女,年五旬,住四川省会理县南乡农村。于1920年2月患春温病已五日,延余诊视之时,见其张目不寐,壮热烦渴而饮冷,舌苔白厚而燥,舌尖绛,唇焦齿干,脉来洪数,恶热头痛,小便短赤。据云已服发表之剂未愈。查前所服之方,系用羌活、独活、苏叶、荆芥、防风、柴胡、葛根之剂。殊服后但见头汗出,身热尤甚,气粗而喘,烦渴引饮。 【研读】 归纳一下医案的描述,患者目前的主要症状有三组:①壮热烦渴而饮冷,张目不寐。②舌苔白厚而燥,舌尖绛,唇焦齿干,脉来洪数。③恶热头痛,小便短赤。三组症状均表现为热象,然其邪在表还是在里呢?属温病还是阳明实热呢? 邪在表还是在里非常容易鉴别,观其小便即可。《伤寒论》第56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头痛有热,小便清者为病邪还在表,反之,则病邪已入里了。患者的表现是小便短赤。 再看温病与阳明实热的区别,《伤寒论》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伤寒论》第182条:“问日:阳明病外证云何?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它们均有口渴,不恶寒的症状。其不同之处在于阳明实热在外表现为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而温病只是发热而渴,不恶寒而已,无汗自出。此两点结合患者的症状来看,说明了两个问题: 1.患者小便短赤提示病邪已入里。 2.患者壮热烦渴而饮冷,为不恶寒,反恶热,提示病邪已入阳明,为阳明实证。 阳明实证包括阳明经燥热为主的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及阳明腑燥热为主的调胃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 患者壮热烦渴饮冷,头痛恶热,小便短赤等症状均提示其为阳明经燥热证。阳明经燥热证包括白虎加人参汤证与白虎汤证,其区别就在于加与不加人参,而人参使用的时机在于是否表邪已除,表邪已除者可用人参,反之则不可用。所以,白虎汤证与白虎加人参汤证的鉴别要点在于还有无表邪,阳明经热还有表邪者为白虎汤证,无表邪者为白虎加人参汤证。观其头痛有热为阳明经燥热,而且还有表邪,当用白虎汤。 但是医案中描述患者曾服用发表之剂,不但未愈,而且还出现了“头汗出,身热尤甚,气粗而喘,烦渴引饮”等症状,说明患者目前的症状跟之前误用的辛散发汗解表的药物有关。 《伤寒论》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为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是温病,则宜清热解表,治疗以麻杏甘石汤类为主,如若误用发汗解表之药则会加重病情。查前所服之方,系用羌活、独活、苏叶、荆芥、防风、柴胡、葛根之剂,果然为发汗解表之药,所以服用后当然加重了病情。 《伤寒论》第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这段条文告诉我们,如果误服了发汗解表之药或者发汗太过,出现大烦,渴不解,脉洪大的症状,则宜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结合患者的治病过程来看,患者目前当属白虎加人参汤证。 【原文】 余诊后断为春温病误用辛温发散,耗劫阴液所致,急须清热养阴生津为治。因患者居处远乡僻壤,药材缺乏,未能如愿配方,但见患者烦渴索饮之状,遂与冰凉之冷水任意饮之。患者饮一碗尽,自言心中爽快,又求再饮,饮至四碗,顿觉清凉不烦,竟然闭目熟睡。俄顷,则见汗出淋漓,湿透内衣。约半个时辰后再诊,已脉静身凉,津液满口,诸症悉除。 ……
作者简介
吕旭升,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金梅,白求恩医学专科学校,从事健康管理工作十年。同时自学中医。从事经方研究10余年,并且在健康行业实践中发现《伤寒论》的博大精深,深感继承传统的必然性。
-
黄帝内经鉴赏辞典(文通版)
¥9.2¥28.0 -
小儿推拿秘旨
¥3.3¥9.0 -
舌诊图谱:观舌知健康
¥16.7¥39.8 -
直到最后一课 生与死的学习
¥21.8¥59.0 -
中医诊断全书
¥17.7¥59.0 -
中医入门必背歌诀
¥13.3¥38.0 -
本草纲目
¥24.3¥76.0 -
外科急救常识图解
¥2.4¥4.0 -
脉因证治
¥7.8¥13.0 -
内外伤辨惑论-局方发挥
¥2.5¥5.0 -
(一八三五-一九三五)-博济医院百年
¥22.4¥70.0 -
针灸大成
¥24.1¥65.0 -
神农本草经 本草三家合注
¥17.4¥58.0 -
临床常用百药精解-国医精粹口袋书系
¥11.2¥32.0 -
人体解剖学常用词图解(精装)
¥69.6¥158.0 -
实用伤寒论方证解析
¥17.4¥58.0 -
千金方
¥9.6¥32.0 -
黄帝内经素问
¥22.5¥30.0 -
格致余论
¥3.0¥6.0 -
针灸甲乙经
¥13.7¥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