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经典文库小儿药证直诀/中医经典文库

中医经典文库小儿药证直诀/中医经典文库

1星价 ¥11.2 (7.0折)
2星价¥11.2 定价¥1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231331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09
  • 出版时间:2008-07-01
  • 条形码:9787802313316 ; 978-7-80231-331-6

内容简介

  《小儿药证直诀/中医经典文库》是一部中医儿科学专著。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专论小儿脉、因、证、治,收列儿科常见病证治80余条。以脏腑辨证论治小儿诸疾。中卷收载典型病案23则。下卷列载方剂124首,其中既有传统效方,又有作者化裁古方以及自制之新方。全书论治始终遵循“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这一生理、病理特点,遣方用药寒温适度,补泻并用,扶正驱邪兼顾,以柔养脏腑为本。其不少良方,如六味地黄丸、导赤散、泻白散、泻黄散、白术散等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诚不愧为一部儿科佳作。

目录

卷上 脉证治法
小儿脉法
变蒸
五脏所主
五脏病
肝外生感风
肝热
肺热
肺盛复有风冷
肺虚热
肺脏怯
心热
心实
肾虚
面上证
目内证
肝病胜肺
肺病胜肝
肝有风
肝有热
肝有风甚
惊痫发搐
早晨发搐
日午发搐
日晚发搐
夜间发搐
伤风后发搐
伤食后发搐
百日内发搐
急惊
慢惊
五痫
疮疹候
伤风
伤风手足冷
伤风自利
伤风腹胀
伤风兼脏
伤风下后余热
伤寒疮疹同异
初生三日内吐泻壮热
初生三日以上吐泻温凉
初生下吐
……

卷中 记尝所治病二十三证
卷下 诸方

附方
阎氏小儿方论
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后序
展开全部

节选

  《小儿药证直诀/中医经典文库》:  小儿在胎十月,食五脏血秽,生下则其毒当出。故疮疹之状,皆五脏之液。肝主泪,肺主涕,心主血,脾为裹血。其疮出有五名:肝为水疱,以泪出如水,其色青小。肺为脓疱,如涕稠浊,色白而大。心为斑,主心血,色赤而小,次于水疱。脾为疹,小次斑疮,其主裹血,故赤色黄浅也。涕、泪出多,故脓疱、水疱皆大;血营于内,所出不多,故斑疹皆小也。病疱者,涕泪俱少,譬胞中容水,水去则瘦故也。  始发潮热三日以上,热运入皮肤,即发疮疹,而不甚多者,热留肤腠之间故也。潮热随脏出,如早食潮热不已,为水疱之类也。  疮疹始发之时,五脏证见,惟肾无候,但见平证耳,尻凉、耳凉是也。尻、耳俱属于肾,其居北方,主冷也。若疮黑陷,而耳、尻反热者,为逆也。若用百祥丸、牛李膏各三服不愈者,死病也。  凡疮疹若出,辨视轻重。若一发便出尽者,必重也;疮夹疹者,半轻半重也。出稀者轻,里外微红者轻,外黑里赤者微重也,外白里黑者大重也,疮端里黑点如针孔者势剧也。青干紫陷,昏睡,汗出不止,烦躁热渴,腹胀,啼喘,大小便不通者困也。凡疮疹当乳母慎口,不可令饥及受风冷。必归肾而变黑,难治也。  有大热者,当利小便;有小热者,宜解毒。若黑紫干陷者,百祥丸下之;不黑者慎勿下,更看时月轻重:大抵疮疹属阳,出则为顺,故春夏病为顺,秋冬病为逆。冬月肾旺又盛寒,病多归肾变黑。又当辨春脓疱,夏黑陷,秋斑子,冬疹子,亦不顺也,虽重病犹十活四五。黑者无问何时,十难救一。其候或寒战噤牙,或身黄肿紫,宜急以百祥丸下之。复恶寒不已,身冷出汗,耳尻反热者,死病也。何以然?肾气大旺,脾虚不能制故也。下后身热气温,欲饮水者可治,以脾土胜肾,寒去而温热也。治之宜解毒,不可妄下,妄下则内虚多归于肾。若能食而痂头焦起,或未黑而喘实者,可下之。身热,烦渴,腹满而喘,大小便涩,面赤,闷乱,大吐,此当利小便;不差者,宜宣风散下之。若五七日痂不焦,是内发热,热气蒸于皮中,故疮不得焦痂也。宜宣风散导之,用生犀磨汁解之,使热不生,必著痂矣。  疮疹由内相胜也,惟斑疹能作搐。疹为脾所生,脾虚而肝旺乘之。木来胜土,热气相击,动于心神,心喜为热,神气不安,因搐成痫。斑子为心所生,心生热,热则生风,风属于肝,二脏相搏,风火相争,故发搐也。治之当泻心肝补其母,栝蒌汤主之。  疮黑而忽泻,便脓血并痂皮者顺,水谷不消者逆。何以然?且疮黑属肾,脾气本强,或旧服补脾药,脾气得实,肾虽用事,脾可制之。今疮人腹为脓血及连痂皮得出,是脾强肾退,即病出而安也。米谷及泻乳不化者,是脾虚不能制肾,故自泄也,此必难治。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