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经典医籍研读/朱西杰/高等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经典医籍研读/朱西杰/高等十三五创新教材

1星价 ¥41.3 (7.0折)
2星价¥41.3 定价¥5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24759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96
  • 出版时间:2018-11-01
  • 条形码:9787513247597 ; 978-7-5132-4759-7

内容简介

选录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经典医籍中的有关内容论述,在查阅近年研究资料和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医经典医籍中的引文、释义、临床思维和实践指导,以及一些经典条文的英文翻译等内容进行编写。所附按语,是编者对部分文章的主要论点作了评论,并介绍了原作者的简要情况。适用于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以及用于开展中医经典理论和临床研究的其他人员。

目录

**篇 《黄帝内经》
**章 《黄帝内经》哲学思想及“和”文化
**节 《黄帝内经》的天人观
第二节 《黄帝内经》的“和”文化
第二章 《黄帝内经》的修辞特点及其英译研究
**节 比喻
第二节 借喻
第三节 比拟
第四节 对偶
第五节 联珠
第三章 《黄帝内经》理论探微
**节 《黄帝内经》藏象理论探微
第二节 《黄帝内经》养生理论发微
第三节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理论发微
第四节 《黄帝内经》对药物运用的理论发微
第五节 《黄帝内经》针灸疗法理论发微
第四章 《黄帝内经》临床应用发微
**节 《黄帝内经》齿病理论探讨
第二节 《黄帝内经》对“心痛”的认识及针灸治疗探讨
第三节 《黄帝内经》对脑及脑病的认识
第四节 《黄帝内经》咳证及其临床应用
第五章 《黄帝内经》类证
**节 中风病类
第二节 伤寒病类
第三节 温热病类
第四节 暑病类
第五节 湿病类
第六节 痉病类
第七节 寒热病类

第二篇 《伤寒论》
**章 《伤寒论》辨证思路与方法研究
**节 六经辨证研究
第二节 六经与八纲结合之辨证方法研究
第二章 《伤寒论》诊断思路与方法研究
**节 望诊
第二节 闻诊
第三节 问诊
第四节 切诊
第三章 《伤寒论》临证治则治法研究
**节 扶正与祛邪
第二节 表里先后
第三节 积极预防
第四节 因势利导
第四章 《伤寒论》方剂研究
**节 《伤寒论》用方思路与方法
第二节 柴胡汤类方研究及临床应用
第三节 桂枝汤类方研究及临床应用
第四节 白虎汤类方研究及临床应用
第五节 承气汤类方研究及临床应用
第六节 治水诸方研究及临床应用
第七节 痞证诸方研究及临床应用
第八节 四逆辈研究及临床应用

第三篇 《金匮要略》
**章 《金匮要略》版本及注家研究
**节 《金匮要略》版本研究
第二节 《金匮要略》注家研究
第二章 《金匮要略》辨证方法研究
**节 脏腑经络辨证
第二节 八纲辨证
第三节 病因辨证
第四节 六经辨证
第五节 三焦及卫气营血辨证
第六节 抓主证辨证
第七节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第三章 《金匮要略》方药学研究
**节 药量研究
第二节 《金匮要略》方剂配伍及组方特点研究
第三节 《金匮要略》用药思路研究
第四章 《金匮要略》常见病证研究
**节 湿病研究
第二节 虚劳病研究
第三节 胸痹、心痛研究
第四节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研究
第五节 痰饮病研究
第六节 水气病研究

第四篇 温病学
**章 温病学的源流、概念及特点
**节 温病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二节 温病学的概念及特点
第二章 温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节 温病的病因
第二节 温病的发病机制
第三章 温病的特色诊法及辨证理论
**节 温病的特色诊法
第二节 温病的辨证理论
第四章 常见温病的辨证论治
**节 风温
第二节 春温
第三节 暑温
第四节 湿温
第五节 秋燥
第六节 大头瘟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医经典医籍研读·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二、《黄帝内经》对脑病的认识1.脑病的病因病机脑为“髓海”,喜盈恶亏,脑病的发生多以“髓海不足”为病机。《灵枢·海论》日:“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说明髓海空虚或髓海不足,可导致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耳鸣、四肢倦怠等症。先天禀赋、后天失养,以及外邪、内伤均可影响髓海的盈亏。《灵枢·经脉》又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若小儿先天胎气怯弱,肾气亏虚,髓海不足,可出现解颅、五迟、五软等症。《灵枢,口问》指出:“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决气》则日:“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说明后天水谷精微不足,或不能及时补养,均可导致髓海空虚。《灵枢·疟论》云:“因遇大暑,脑髓烁,肌肉消,腠理发泄……”说明外邪与内伤亦可消减脑髓。另外,部分邪气虽不能影响髓海的盈亏,但亦可伤及脑髓,导致脑病的发生。《素问·风论》云:“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灵枢·厥论》云:“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说明风寒之邪均可循风府人脑,发为脑风、脑痛。2.脑病的辨证治疗《内经》中以“脑”命名的疾病虽只有脑痛、脑风、脑转、脑铄,但凡是与脑髓病变有关的皆属脑病。脑病的辨证分虚实两端,虚者以髓海不足为主,实者则以邪气亢盛为主。中医理论以五脏为核心,故脑病的治疗多从五脏人手。肾藏精,主骨生髓,通于脑以补益脑髓,肾精的盛衰,直接影响着脑髓的盈亏,《素问·逆调论》云“肾不生则髓不能满”。另外,后天水谷精微亦可补益脑髓,《灵枢·决气》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故针对髓海不足,多采用补肾填精益髓,以及补益脾胃之法。偏于肾阳虚者,可用右归丸;偏于肾阴虚者,可用大补阴丸、左归丸等。补益脾胃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十全大补丸等。针对邪气亢盛者,多以祛邪为主,尤以风寒之邪*为常见,可选用川芎茶调散等以祛风散寒止痛。三、现代脑病的中医治疗现代脑病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癫、狂、痫、厥、中风等神志病,均被列为脑病的范畴。然中医将精神情志活动分属于五脏,总统于心,心主神明,故精神情志疾病应属心系疾病。因此,现代脑病与《内经》所指脑病并非同一类疾病,而其治疗又多以心、肝、肾为主。脑的功能异常,如精神不振、情志异常或失眠健忘等,多从心主神志或肝主疏泄论治。心为神明之宅,神志为病,首责于心。若心气血两虚,则以养心为主;若热邪扰乱心神,则以清心为主。然五脏相通,肝与神志病亦密切相关,《灵枢·本神》称:“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血调和,则情志正常;肝气郁结或疏泄太过,则心情抑郁或急躁易怒,故在治疗上多采用疏肝、柔肝之法。若大脑的形态结构异常,如小儿小脑畸形、生长发育迟缓、老年人脑萎缩、老年性痴呆等,多因脑先天发育不良,或脑髓不充所致,多从肾精肾气进行调治,采用补肾填精益髓之法。四、小结中西医对脑的认识在形态、功能上都完全不同。中医脑实指颅骨及脑髓,属于奇恒之腑,而并非主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大脑。脑的功能主要为髓海,并且与视觉、听觉有关,故临床脑病的发生多与脑髓有关。在临床治疗上应先辨虚实,虚者以髓海不足为主,多采用补肾填精益髓及补益脾胃之法;实者以邪气亢盛为主,故祛邪为首要治法。现代所谓脑病,实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精神、神经疾病),在中医学中多从五脏人手,尤以心、肝、肾为主。因此,只有明确中西医脑的实质,方可有的放矢进行脑病的治疗。……

作者简介

朱西杰,二级教授,主任医师,硕导、博导,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回医中医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专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宁夏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宁夏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