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新思维丛书脾瘅新论: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及治疗
- ISBN:978751325390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60
- 出版时间:2018-12-01
- 条形码:9787513253901 ; 978-7-5132-5390-1
本书特色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广安门医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仝小林教授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中医内分泌专家,构建了以糖尿病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中医诊疗体系。《脾瘅新论》堪称脾瘅(代谢综合征)研究和临证的上等之作,其他研究无出其右。该书在新华网和“悦读中医”发布,关注度很高。对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诊治具有里程碑意义。1版1次印刷的数千册图书数月售罄。
内容简介
一直以来,中医都被认为在代谢综合征的论治中具有优势,但是翻阅现已出版的书籍和论文,对于代谢综合征各个组分的治疗,如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往往分而治之,有只治其标、不治其本的弊病,如高血糖就降血糖、高血脂就降血脂、高尿酸就降尿酸……治疗与认识上往往忽略了它们是代谢综合征下的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这种治疗方法还是很难体现中医的优势所在,使人们对于代谢综合征的认识有如空中楼阁,而无实际意义。
纵观中医发展史,历代医家对脾瘅的病因病机、证候演变及整体辨治规律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脾瘅除进展为消渴(2型糖尿病)外,还可引起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痛风等疾病,若进一步发展会导致一系列引发严重后果的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可见,脾瘅的整个病程与西医代谢综合征极为相似。目前,西医认识到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低炎症状态是孳生代谢异常的“共同土壤”; 然而对代谢综合征的治疗,也只能针对其单专享生的症候群(治标),缺少整体治疗方案和早期干预措施,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意义之一就是引起了疾病防治思想的革命化,以代谢综合征各成分为防治靶点的多危险因素综合防治新策略思想的形成与确立经历了几十年的反复认识过程,而中药方剂所具有的“多靶点、整体综合调节”的优势以及中医学既往对于整体功能性失调病证的有效治疗经验表明中医药在该领域中将大有作为。中医药的治疗是从整体观念着手,针对发病个体临床特征,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具有一定的优势。研究证实中医为主多学科综合防治体系在降压、降糖、调节血脂,减轻体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认为中药能多靶点综合系统地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血脂、保护受损的内皮细胞、治疗炎症状态和抑制高凝状态等。因此,从脾瘅角度认识代谢综合征,不仅恰当,而且十分必要。仝小林教授针对现代医学尚无法使代谢综合征“整体瓦解”的难题,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系统提出代谢综合征“脾瘅”理论,实现对肥胖及血糖、血脂、血压、尿酸异常多代谢紊乱的整体治疗。脾瘅理论明确了肥胖是代谢综合征复杂症候群的共同源头,为从源头上治疗代谢综合征提供了理论依据,即从肥胖入手、早期干预(治本)代谢综合征,未病先防,突出“治未病”思想;既病防变,有助于预防糖尿病等疾病及并发症的发生;治病求本,充分认识到脾瘅的病理特点以及病机转化规律,彰显中医特色。
目录
**章脾瘅总论
一、概述
二、脾瘅的形成
三、脾瘅的病机病证特点
四、脾瘅的病理特征和主要病理产物
五、脾瘅的临床表现
六、脾瘅的分期和辨证
七、脾瘅发展的“三部曲
八、脾瘅的治疗原则
九、案例赏析
第二章脾瘅的历史源流
一、“瘅”之源流
二、古代脏腑瘅(疸)病
三、现代内脏瘅病
四、脾瘅源流考
五、消瘅考
第三章肥胖——脾瘅的基石
一、肥胖的产生根源——膏脂
二、肥胖的病因病机
三、肥胖的病位——脾胃
四、肥胖的证候——虚实
五、肥胖的类型——膏人、脂人、肉人
六、肥胖的演变规律
七、肥胖的辨证要点——“四辨
八、肥胖的治法方药
九、案例赏析
附:《黄帝内经》对肥胖的系统认识
一、《黄帝内经》论肥胖的分型
二、肥胖的形成
三、肥胖的属性
四、肥胖三型的划分
五、肥胖的治疗
六、肥胖三型的外在体形特征
七、《黄帝内经》肥胖三型的实用价值
第四章胰岛素抵抗
一、脾瘅与胰岛素抵抗
二、案例赏析
第五章肥胖2型糖尿病
一、肥胖2型糖尿病的中医病名
二、肥胖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
三、肥胖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胃、肠、脾、肝、胆密切相关
四、肥胖2型糖尿病的病理因素与临床表现
五、肥胖2型糖尿病的证候演变规律
六、肥胖2型糖尿病的证治方药
七、肥胖2型糖尿病的其他治则治法
八、小结
九、案例赏析
第六章代谢综合征合并血脂异常
一、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
二、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的发生与脾胃肝密切相关
三、脂浊的致病特点与临床表现
四、脂浊的病理演变过程
五、治疗——整体治疗与消膏降浊相结合
六、小结
七、案例赏析
第七章代谢性高血压
一、脾瘅与代谢性高血压
二、高血压与消化系统联系的基础分析
三、治疗——态靶因果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四、案例赏析
附:从脉辨治高血压
一、寒
二、热
三、水
四、肥/痰
五、瘀
六、革
七、小结
第八章代谢综合征合并高尿酸血症
一、代谢综合征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病机
二、一辨治经验
三、治疗要点
四、案例赏析
第九章代谢综合征合并脂肪肝
一、脂肪肝的中医病名
二、代谢综合征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病机
三、代谢综合征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与肝、脾密切相关
四、代谢综合征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病理因素与临床表现
五、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证候演变规律
六、代谢综合征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证治方药
七、总结
八、案例赏析
第十章代谢综合征的转归——大血管与微血管并发症
一、历代医家对络病的认识
二、对于“络”“脉”以及络病、脉病的认识
三、对糖尿病络、脉病特点的认识
四、脾瘅脉络并发症的病机演变与临床特点
五、脾瘅络脉并发症的病机演变与临床特点
六、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的病机演变
七、治络药物的临床选择
八、小结
九、案例赏析
第十一章脾瘅常用靶方、药对及小方
一、脾瘅常用靶方
二、代谢综合征药对及小方
三、降糖与改善胰岛素抵抗药对及小方
四、减肥药对及小方
五、调脂与消膏降浊药对及小方
六、降压药对及小方
七、降尿酸药对及小方
八、改善肝胆系统疾病药对及小方
九、代谢综合征合并冠心病药对及小方
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药对及小方
第十二章“态靶因果”中医辨治模式的理论阐述
一、论“态靶因果”中医临床辨治方略
二、探寻改善症状的靶方靶药
三、论改善生化指标之靶方、靶药在临床中的应用
四、论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成果的临床回归
第十三章“态靶因果”中医辨治模式的临床应用
一、论“态靶因果”辨治方略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二、论“态靶因果”辨治方略在遴选降压中药中的作用
第十四章黄连在代谢综合征中的应用
第十五章中医对代谢综合征的相关研究
一、开郁清热法对应用降糖西药治疗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剂量的影响
二、开郁清热降浊方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多中心、随机对照降糖作用的临床研究
三、清热降浊方治疗超重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
四、《黄帝内经》肥胖三型判别标准的探索与研究
节选
我国著名中医内分泌专家仝小林教授倾心撰写的关于脾瘅(代谢综合征)研究和临证的巅峰之作。具创新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对理论研究和临证治疗均有重大指导意义。 第十一章 脾瘅常用靶方、药对及小方 一、脾瘅常用靶方1.仝氏代综减肥方[方歌] 万恶之源起肥胖,酸黏脂肝血压糖。虚胖食少亦长肉,实胖贪食裤腰长。决葶车芥苏莱子,二陈枳术带槟榔。虚胖六君调脾肾,实胖陷胸取三黄。[注解] “靶药”:决明子、葶苈子、车前子、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实胖:陈皮、清半夏、枳实、白术、大腹皮。虚胖:陈皮、清半夏、人参、茯苓、白术、甘草。(虚胖,俗称“喝凉水也胖”,即食量不多仍发胖,多为代谢能力低下所致。实胖:黄连、黄芩、大黄、清半夏、瓜蒌仁。)2.仝氏大黄黄连降糖方[方歌] 脾滞肝胆及胃肠,运化失司起高糖。白虎人参天花粉,大黄黄连泻心汤。三矢调整菌群态,肝芍芩胆清肺桑。[注解] 2 型糖尿病多由于土壅木郁所致。临床常用方:白虎加人参汤加用天花粉;大黄黄连泻心汤。“三矢”:五灵脂、夜明砂、蚕沙。肝热———赤芍;胆热———黄芩;肺热———桑叶。3.仝氏连赤方[组成] 黄连15 g,赤芍30 g,生地黄30 g,知母30 g,天花粉30 g,山茱萸15 g,西洋参6g,干姜6 g。[方歌] 糖尿芍地气营热,连知洋花口干渴。萸肉敛汗济肝肾,苦寒伤胃干姜佐。[注解] 本方主治糖尿病气营蕴热证,症见口干渴,面赤,手足心热,汗多等。本方可独立降糖,合用西药注意减量。4.仝氏大黄黄连代脂方[方歌] 代脂连黄配山楂,红曲神曲曲半夏。茵陈赤丹来护肝,首乌荷叶晚蚕沙。[注解] 降脂“靶药”:黄连、山楂、红曲、神曲、半夏曲、何首乌、荷叶、晚蚕沙。护肝“靶药”:茵陈、赤芍、牡丹皮。5.仝氏大黄黄连代高方[方歌] 代高土壅阻力强,黄连清胃走大黄。黄芩钩藤夏枯草,土壅木郁肝火旺。土壅水停洪大脉,茺蔚泽泻降压良。[注解] 代谢性高血压土壅木郁证,临床治疗多使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清肝降压“靶药”:黄芩、钩藤、夏枯草。利水降压“靶药”:茺蔚子、泽泻。6.仝氏五藤痛风尿酸方[方歌] 土壅失运产嘌呤,当归拈痛湿毒清。黄柏大黄威灵仙,二秦三妙土茯苓。痛风稀敛活络效,忍青鸡首络五藤。[注解] 当归拈痛汤是治疗高尿酸血症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的“靶方”。“二秦”:秦皮、秦艽;“三妙”:黄柏、苍术、薏苡仁;“五藤”:忍冬藤、青风藤、鸡血藤、夜交藤、络石藤;“活络效”:活络效灵丹。7.仝氏茵黄芍曲汤[组成] 茵陈15 ~ 30 g,生大黄6 g,红曲3 ~ 9 g,赤芍9 ~ 15 g。[方歌] 茵黄芍曲治土壅,启脾理枢肝启动。虎杖鬼箭脂肪肝,蒲黄金钱胆淤症。腹胀理气陈腹皮,五味垂盆降肝功。[注解] 胆汁瘀滞,加赤芍、蒲黄、大叶金钱草;肝功能异常,加五味子、垂盆草、赤芍、虎杖。8.仝氏冠心痰瘀汤[组成] 瓜蒌30 g,薤白15 g,丹参15 g。[方歌] 瓜蒌薤白三降丹,冠心痰瘀好祛斑。软管昆藻合抵当,健脾六君肾二仙。[注解] 本方是治疗冠心病痰瘀互阻证的首选方,患者多伴有肥胖及血糖、血脂、血压的升高。其核心病机为痰瘀互结;病理基础为脾虚生痰,肾虚生瘀。年轻的冠心病患者用此方效如桴鼓;如需软化血管,加用昆布、海藻合抵当汤(水蛭、虻虫、桃仁、大黄);老年人冠心病患者要加强健脾(六君子汤)、补肾(二仙汤:仙茅30 g,淫羊藿15 g 起);胸阳衰微者,合用人参、附子。9.仝氏益气通络汤[组成] 炙黄芪30 g,川桂枝15 g,鸡血藤30 g。[方歌] 黄芪桂枝鸡血藤,共奏益气通络功。肢冷再加川乌好,顽麻还需配川芎。[注解] 此方可益气、温经、活络,治疗肢体麻痹。如疼痛、肢冷明显者,加制川乌;麻木明显者,加川芎。10.仝氏糖网煎[方歌] 糖网非增眼络热,夜槐蒲地赤黄芪。痰瘀积脉代综者,六君桃红顾肾脾。[注解]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由“络热”而起。常用方药:黄芪、生地黄、赤芍、蒲黄、夜明砂、槐花(剂量需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如患者脾肾亏虚,可合用六君子汤、桃红四物汤。二、 代谢综合征药对及小方1.大黄、黄连[应用] 大黄有清热泻火、通腑泄浊之功,能泻胃肠之实热,导中焦之壅滞;黄连能清胃肠之热,尤善燥化湿热。二药同为苦寒之品,相须为用,清泻胃肠实热之力强。[心得] 此方作为治疗代谢综合征胃肠实热证的基础方,既可清胃肠无形之邪热,又可以去内蕴有形之实热。辨证要点为:口干,口渴或口苦,便秘。临床常用剂量:黄连 6 ~15 g,生大黄6 ~ 9 g。使用黄连须配伍生姜或干姜,以防苦寒伤胃。同时,大黄、黄连的比例要视患者的大便情况而定,大黄通下,黄连止泻。年龄较大或体质虚弱之人,可配伍补益脾肾之药,如山药、黄精等。2.黄连、清半夏、瓜蒌仁[应用] 黄连苦寒,清泻心下结热;半夏辛温,化痰涤饮,消痞散结。二者合用,辛开苦降。瓜蒌仁甘寒,清热涤痰,润肠通便,既可助黄连泻热,又能与半夏配伍共奏涤痰之功。全方润燥相得,辛开苦降,使痰热各自分消,去其结滞之患。[心得] 此方作为治疗代谢综合征痰热互结证的基础方,黄连清泻中焦之火,火退则防气阴耗伤,从而阻断病程的进一步发展。全方短小精悍,三味药均针对其基本病机———中满内热,具有确切的降糖、调脂、降压、调节代谢的作用。辨证要点为:痞满,舌红,苔黄厚腐或黄厚腻,形体肥胖。临床常用剂量:黄连6 ~ 15 g,半夏9 ~ 15 g,瓜蒌仁15 ~ 30 g。在具体的遣方用药中,还应当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灵活化裁,痰湿重者加半夏用量,热重者加黄连用量,痰瘀互结者尚应适当加入行气活血之品等。3.柴胡、黄芩[应用] 柴胡气味轻清,善宣透,能疏解少阳郁滞,助少阳之气外达;黄芩苦寒,能清胸腹蕴热,使少阳之火清于里。二者配伍,一开一阖,一升一降,促少阳之枢运转,共奏开郁清胃之功。[心得] 二者配伍,清少阳郁热,治疗代谢综合征肝胆郁热证者。若肝火亢盛,则可加用夏枯草、龙胆草,增强降火清热之效。三、 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药对及小方1.黄连、生姜/干姜[应用]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生姜/ 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姜可制约黄连苦寒伤胃,二药合用,共奏辛开苦降、寒热并调之功,为降血糖之经验药对。[心得] 根据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病程、年龄、体重的不同,黄连用量随之变化。笔者用黄连,调理脾胃,多在1.5 ~ 6 g;而降糖,15 ~ 45 g 为常用量。比如空腹血糖小于7 mmol / L,黄连剂量为9 ~ 15 g;空腹血糖7 ~ 10 mmol / L,黄连剂量为30 g;空腹血糖大于10 mmol / L,黄连剂量为30 ~ 45 g;糖尿病酮症*大应用至120 g。使用黄连须配伍生姜或干姜,以防苦寒伤胃。脾胃正常者,黄连 ∶ 干姜为6 ∶ 1;脾胃虚弱者,黄连 ∶ 干姜为3 ∶ 1 或1 ∶ 1。如此配伍,可存其降糖之用,去其苦寒之性。一般治疗糖尿病本病,黄连使用剂量大;治疗糖尿病并发症,黄连使用剂量偏小。2.黄连、知母[应用]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知母甘寒,滋肾润燥,上润肺燥、泻肺火,中清胃火、除烦渴,下滋肾阴、润肾燥而退骨蒸。二者相须为用,为降血糖之经验药对。[心得] 此方为清热生津润燥之效方。二药合用,主要针对糖尿病之“热”态与“燥”态。黄连、知母在现代药理学上均具有好的降糖功效,实为降糖之“靶”药。在2 型糖尿病早中期,药对应用较广,临床多用黄连15 ~ 45 g,知母15 ~ 30 g。3.黄连、乌梅[应用] 黄连苦寒清热;乌梅生津止渴、酸涩敛阴。二药合用,取“苦酸制甜”之意,是具有较好疗效的降糖药对。[心得] 大自然中,苦为甜之对立,酸为甜之中和。糖尿病为一“甜病”,故苦酸可以制甜。此方黄连清胃火,乌梅生胃津,苦酸制甜以降糖。4.黄连、赤芍[应用] 黄连泻气热,赤芍清营热,二药合用,治疗糖尿病气营蕴热证。[心得] 辨证要点为:口干渴,面赤,手足心热,汗多等。如口干、口渴明显,可加知母30 g、天花粉30 g、西洋参6 g;如汗出较多,可加山茱萸敛汗。临床本药对可独立降糖,合用西药注意减量。四、 减肥药对及小方1.莱菔子、葶苈子、决明子、车前子[应用] “四子”为行气开郁之靶药,四者选择性配伍应用,为治疗实胖之经验药对。[心得] 莱菔子行气消导之力较强,经常作为治疗肥胖病的靶药,对于中满腹胀而肥者尤有良效。葶苈子泻热下气行水之功尤强,肥胖患者若伴有气机郁滞、水湿内停者,常佐以该药增强行气导滞、利水泄浊之功。决明子可通过降血脂、促进胃肠蠕动、利尿等途径降低体重。车前子清热利尿,可使热邪从小便而出,增强小肠泌别清浊之功,促进膏浊的排出,可酌情配伍茯苓、泽泻等药。临床多酌情应用“四子”各15 ~ 30 g。另外,可以配以行气开郁化痰之品,如化橘红、佛手、陈皮、香橼等。2.薏苡仁、茯苓、山药[应用] 三者为补气健脾之“靶药”,具有健脾利湿之效,为治疗虚胖之经验方。[心得] 仝氏健脾瘦身汤由生薏苡仁30 g、茯苓9 g、山药15 g 组成,主要功效为健脾利湿减肥。本方主治虚胖,即食量不多仍胖,此类患者多为代谢能力低下,表现气喘吁吁,囊囊肚腩,手脚发胀或水肿,以女性多见。上方可每日煮粥或煎药,长期吃半年以上。五、 调脂&消膏降浊药对及小方1.红曲、山楂、荷叶[应用] 三者为消膏降浊之“靶药”,常配伍使用,治疗血脂异常、肥胖者。[心得] 红曲中含有多种他汀类成分,可降低血脂和血糖。山楂消食积、入血分化瘀滞,其消膏降脂作用强。荷叶味苦涩而性平,能清暑化湿,升清阳而凉血热。三者是消膏降浊之常用药物。山楂的常用量为30 g,红曲的常用量为6 ~ 12 g,荷叶的常用量为9 ~ 15 g。2.荷叶、苍术[应用] 荷叶具有利湿、健脾升阳之功;苍术辛温燥烈,功擅祛风除湿,健脾止泻。二药合用,具有化湿祛浊之功,现代药理学上具有降血脂的作用。[心得] 舌苔厚腻为二药应用指征。可使用大剂量苍术 15 ~ 30 g,荷叶一般应用至15 ~ 30 g。临床若以湿为重,化湿可配伍藿香,渗湿当用云茯苓、薏苡仁,利水用车前草、竹叶。3.陈皮、大腹皮[应用] 陈皮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大腹皮可行气宽中,行水消肿。二药合用,为行气运脾之要药。[心得] 该药对在于取其行气运脾之功效。脾瘅的核心病机为“中满”,“满”则易壅滞不动,故无论减肥、消膏、降脂,“行气运脾”是很重要的治法。4.茵陈、红曲、生大黄[应用] 三药合用,具有消膏调脂、通腑降浊之功。[心得] 此药对适用于腹型肥胖、中重度脂肪肝患者。临床常用剂量:茵陈15 ~ 30 g,红曲3 ~ 9 g,生大黄3 ~ 6 g。若腹部膨满胀大,则合用厚朴三物汤;虚胖,则配伍党参、炒白术、荷叶;肝损害,配伍赤芍、五味子、虎杖。六、 降压药对及小方1.夏枯草、黄芩[应用] 此药对为高血压“热”证之靶药。夏枯草清泻肝火,黄芩清泻肝热。二药合用,清肝热,泻肝火,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属肝火亢盛证。[心得] 治疗高血压属肝火亢盛型,夏枯草、黄芩需用大剂量,夏枯草常用30 ~ 45 g,甚至用量达60 g,黄芩常用30 g。2.炒杜仲、桑寄生[应用] 炒杜仲、桑寄生均有补肝肾、强筋骨之效,二者合用,为治疗高血压肝肾不足证之靶药。[心得] 治疗高血压属肝肾不足、腰膝酸软者,炒杜仲常用15 ~ 30 g,桑寄生常用 15 ~30 g。3.茺蔚子、泽泻[应用] 此药对为高血压脉洪大、“水”多之靶药;茺蔚子又为活血利水之靶药。[心得] 治疗高血压之脉洪大者,茺蔚子可从30 g 起量用之,泽泻30 ~ 45 g。4.石决明、珍珠母[应用] 石决明平肝清热;珍珠母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惊安神。二药合用,为安神降压之靶药。[心得] 治疗高血压合并眠差的患者,石决明15 ~ 30 g,珍珠母9 ~ 15 g。5.土鳖虫、鸡血藤[应用] 此药对为高血压软化血管降压之靶药。[心得] 高血压之“革”证,类似于老年高血压伴有血管硬化者。其治法以补益肝肾为要,软化血管降压,可选用大黄虫丸为主方,加用补肝脾肾之品,缓缓补之。……
作者简介
仝小林,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甘肃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防治糖尿病临床研究联盟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原副院长。学术成就:构建了以糖尿病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中医诊疗体系。依据现代医学糖尿病诊断标准,突破中医对糖尿病即为“消渴病”的传统理论认识,率先将现代糖尿病的中医病名概括为“糖络病”,并对其重新进行中医分类、分期、分证,将糖络病分为脾瘅和消瘅两大类型,将疾病的自然发展过程划分为郁、热、虚、损四期,将传统“消渴”涵盖于糖络病虚损阶段,并归纳总结了各期主要证候。针对早中期糖尿病中医理论认识的空白,在继承经典基础上,创新《内经》脾瘅理论,首先开创“开郁清热法”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解决了“中药不能独立降糖”的历史性难题。率先提出“早期治络,全程通络”的并发症防治理念,建立了糖尿病络病理论指导糖尿病并发症治疗,形成了从糖尿病前期到糖尿病早中期至并发症期的中医系统诊疗体系。其糖尿病(糖络病)的中医系统诊疗方案被整体纳入《糖尿病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面向全球发布的《国际中医药诊疗指南-第1部分:糖尿病》,该指南也是第1部国际中医药专病诊疗指南,为中国在中医专病治疗领域掌握国际话语权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作为首要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计划),国家科技部、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科研行业专项,“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等国家、省部级课题30余项。主持起草中医行业第1部专病指南《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中医防治标准(草案)》《糖尿病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2016版》以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部国际临床专病诊疗指南《国际中医药诊疗指南—糖尿病》;主编《糖络杂病论》《方药量效学》《汤剂煎服法研究》《维新医集:仝小林中医新论》《重剂起沉疴》《疑难病中医治疗及研究》《SARS中医诊疗与研究》等多部医学著作。发表SCI论文第1或通讯中文论文250余篇;主持完成21项中药随机临床试验;获药物发明专利17项,转让11项。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理论创新及其应用获“中国中医科学院建院60周年以来具影响力的25项科研成果之一”。获奖及荣誉: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一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奖一等奖1项,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教育部、国家卫计委、中医药管理局),全国抗击非典型肺炎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协),中华中医药学会“抗击SARS特别贡献奖”。
-
黄帝内经鉴赏辞典(文通版)
¥9.2¥28.0 -
小儿推拿秘旨
¥4.0¥9.0 -
直到最后一课 生与死的学习
¥26.5¥59.0 -
舌诊图谱:观舌知健康
¥11.9¥39.8 -
中医诊断全书
¥19.2¥59.0 -
民间针灸三百方
¥2.3¥7.0 -
勾勒姆医生
¥20.7¥59.0 -
本草纲目
¥27.4¥76.0 -
内外伤辨惑论-局方发挥
¥2.4¥5.0 -
博济医院百年1835-1935
¥26.6¥70.0 -
脉因证治
¥4.8¥13.0 -
中医入门必背歌诀
¥15.2¥38.0 -
外科急救常识图解
¥1.7¥4.0 -
黄帝内经素问
¥22.5¥30.0 -
中医手诊图释
¥9.2¥28.0 -
人体解剖学常用词图解(精装)
¥72.7¥158.0 -
黄帝内经
¥43.5¥68.0 -
神农本草经 本草三家合注
¥19.1¥58.0 -
针灸大成
¥29.2¥65.0 -
实用伤寒论方证解析
¥19.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