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王叔和

包邮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王叔和

¥33.5 (8.0折) ?
1星价 ¥33.5
2星价¥33.5 定价¥4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23846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53
  • 出版时间:2017-09-01
  • 条形码:9787513238465 ; 978-7-5132-3846-5

内容简介

王叔和,名熙,生活于公元3世纪,西晋高平(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晚年寓居湖北新洲。他总结了公元3世纪以前的脉学知识,结合个人发挥,著成《脉经》10卷,保存了张仲景对伤寒辨证论治的主要内容,对后世研究、发展伤寒学说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介绍了王叔和的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

目录

生平概述
一、时代背景
(一)社会文化背景
(二)脉学流派发展
(三)伤寒学初步形成
二、生平考证
(一)名之考述
(二)活动年代
(三)大事年表
(四)任职考证
(五)里籍考证
(六)避疫侨寓
(七)人文史料

著作简介
一、《脉经》
二、《脉诀》
(一)《脉诀》
(二)脉诀类
三、《张仲景(药)方》
四、《张仲景辨伤寒》
五、其他著作
(一)《王叔和论病》
(二)《新集(书)病总要略》

学术思想
一、学术渊源
(一)《内经》
(二)《难经》
(三)《伤寒杂病论》
(四)古佚脉书
(五)增广时贤论述
二、学术特色
(一)确立脉象指下标准
(二)奠定脉名种类基础
(三)独取寸口三部脉法
(四)总结脉象临床意义
(五)原创脉学“手检图”

临证经验
一、针灸学
(一)理论阐发
(二)俞募配穴
(三)经络辨证
(四)刺灸理论
二、妇产科
(一)妊娠
(二)月经病
(三)妇科杂病
(四)妇科病案评议
三、儿科
(一)生理脉象
(二)杂病脉象
(三)变蒸学说
(四)急症脉证
四、外感病
(一)时行之说
(二)病名分类
(三)伏气学说
(四)温病治法
五、内科杂病
(一)泄泻
(二)肾实
(三)肺痿

后世影响
一、历代评价
(一)对《脉经》的评价
(二)《脉经》的影响
(三)关于《伤寒例》
(四)关于平脉辨证
二、现代研究
(一)籍贯和卒年的研究
(二)任职与著述的研究
(三)撰著《脉经》的背景研究
(四)《脉经》内容的研究
(五)《脉经》版本流传研究
(六)《脉经》校释研究
(七)《脉经》的语言学研究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王叔和》:  1.《脉经》引《伤寒论》之文  历史上,后代医家对王叔和编次《伤寒论》毁誉不一。誉之者认为,张仲景之学得王叔和之功而能保存下来,王叔和“功莫大矣”。例如《伤寒论》“三纲鼎立”之说,曾被认为是王叔和《脉经·卷七·病可发汗证第二》首次提出:“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荣,荣卫俱病。”而毁之者则责备王叔和把张仲景原著之本来面目弄得模糊不清,认为王叔和在编次过程中,增入他自己编选的内容。如现行成无己本《注解伤寒论》中,包括《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之后八篇,即是王叔和所增补。两种观点尖锐对立。  事实上,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确因有王叔和之编次而得以保存,即便次序在编修时有所错乱,亦不至于弄得如“错简派”所指责的那样,已非本来面目。现在流传于世的《脉经》,是经过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校正后的传本,在对《脉经》进行修订时,除在编次体例上进行调整之外,又将王叔和收集《伤寒杂病论》中的部分条文进行了删削。如《脉经》卷九第三、五、九篇,均可见到“方见伤寒中”或“在伤寒中”之语。《脉经》卷七共24篇,其中17篇为《伤寒论》内容,有《伤寒论》条文398条中的315条。另有个别条文在《脉经》卷六中,方药为宋·林亿校正时所删去,少数条文仍留有方名。按治法分篇,如不可发汗、可发汗、不可下、可下等。《脉经》卷八共16篇,与《金匮要略》篇名相符者有15篇。王叔和在《脉经》序中说:“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故伤寒有承气之戒,呕哕发下焦之问。”可见王叔和对仲景的推崇,以及在《脉经》中继续贯彻仲景脉证结合的主旨。故在《脉经》卷七*后专门注明“集仲景评脉要论”。  将《脉经》中所引《伤寒论》与今本《伤寒论》比较后可以看出,《脉经》中所引《伤寒论》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卷七,散见于卷一及卷八(其中平脉法主要集中在卷一,辨脉法散见于卷八)。今本《伤寒论》是按三阴三阳篇排列的,而《脉经》则是按汗吐下可与不可体例进行编排的,其中汗吐下部分与今本《伤寒论》篇目相同,且次序一致:《脉经》中没有《伤寒例》内容,伤寒宜忌部分,《脉经》则远多于《伤寒论》;今本《伤寒论》中各方下均有药物组成、明确的计量及煎服方法,而《脉经》本中只列脉证、方名,未列方药组成及煎服方法。关于三阴篇条文,《脉经》没有列出专篇,但《伤寒论》三阴三阳篇中条文均能在《脉经》中找到,只是在文字、体例上有差别。例如《脉经》曰:“太阳病,头痛发热,身体痛,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属麻黄汤。”《伤寒论》则云:“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脉经》中的体例为“属××汤”,而《伤寒论》中则为“××汤主之”。  ……

作者简介

  呼兴华,男,1979年出生,宁夏自治区银川市人,陕西省中医医院主治医师,医学博士,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现从事内分泌疾病的中医诊治、科研及中医药文化研究,参编《运气学说的研究与评述》《认识人的体质一(黄帝内经)论人的类型》等。《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集成》编委。    潘桂娟,女,1953年出生,辽宁省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975”计划项目“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首席科学家;2002年至2015年期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中医痰证理论研究、中医名家学术研究、日本汉方医学研究。主编《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集成》《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卷·中医基础理论分卷》《中医痰病研究与临床》等。著有《日本汉方医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