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24339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423页
  • 出版时间:2017-09-01
  • 条形码:9787513243391 ; 978-7-5132-4339-1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上下两篇, 以总论和各论分章节论述。总论**章简要概述外治疗法的渊源、发生、发展、成熟、创新的历程 ; 第二章分为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两节, 记述了五十种外治疗法, 按治法名称、定义、适用疾病、操作方法、疗法特点、注意事项的形式介绍。各论有七章共四十二节。分别以疮疡疾病、乳房疾病、腹部疾病、肛肠疾病、脉管疾病、皮肤疾病、眼耳鼻喉疾病划分。

目录

上篇 总论
**章 中医外科外治法发展概况
第二章 中医外科常用外治疗法
**节 药物外治疗法
一、局部贴敷法
二、穴位贴敷法
三、箍围消散法
四、超声中药透人法
五、湿敷疗法
六、熏洗疗法
七、熏蒸疗法
八、药线引流法
九、提脓祛腐法
十、拖线法
十一、灌注法
十二、垫棉法
十三、生肌收口法
十四、药浴疗法
十五、灌肠法
十六、挂线法
十七、塞药法
十八、冲洗法
十九、脱管法
二十、纳肛法
二十一、结套扎法
二十二、膏剂外搽法
二十三、酊剂外擦法
二十四、油剂外敷法
二十五、散剂外掺法
二十六、膜剂外封法
二十七、喷雾外喷法
二十八、中药面膜法
二十九、外敷烘烤法
三十、药袋罩乳法
三十一、中药超声雾化法
三十二、含漱疗法
第二节 非药物外治疗法
一、灸法
二、针刺疗法
三、火针疗法
四、耳穴贴压法
五、刺络放血法
六、拔罐疗法
七、推拿按摩法
八、刮痧疗法
九、截根疗法
十、微创埋线法
十一、穴位注射法
十二、局部注射法
十三、蚕食清创法
十四、手术疗法
十五、激光疗法
十六、微波疗法
十七、缠缚疗法
十八、五音疗法

下篇 各论
第三章 疮疡疾病
**节 瘰疬(颈部淋巴结结核)
第二节 痰毒(坏死性淋巴结炎)
第三节 颈痈(颈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第四节 锁喉痈(口底部急性蜂窝织炎)
第五节 臀痈(臀部蜂窝织炎)
第六节 疖(疖)
第七节 有头疽(痈)
第八节 发颐(急性腮腺炎)
第九节 瘿痈(亚急性甲状腺炎)
第十节 下肢丹毒(下肢急性网状淋巴管炎)
第十一节 窦道(窦道:
第十二节 褥疮(压疮)
第十三节 烧伤(烧伤)
第四章 乳房疾病
**节 乳痈(急性乳腺炎)
第二节 粉刺性乳痈(浆细胞性乳腺炎)
第三节 乳痨(乳房结核)
第四节 乳漏(乳房窦瘘)
第五节 乳癖(乳腺增生病)
第五章 腹部疾病
**节 胁痛(胆囊炎)
第二节 肠痈(阑尾炎)
第三节 肠结(粘连性肠梗阻)
第六章 肛肠疾病
**节 痔(痔)
第二节 息肉痔(结直肠息肉)
第三节 锁肛痔(肛管直肠癌)
第四节 钩肠痔(肛裂)
第五节 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第六节 肛漏(肛管直肠瘘)
第七节 肛漏(克罗恩病肛瘘)
第八节 脱肛(直肠脱垂)
第九节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
第七章 脉管疾病
**节 臁疮(下肢慢性溃疡)
第二节 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第三节 脱疽(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第四节 脱疽(糖尿病性坏疽)
第八章 皮肤疾病
**节 蛇串疮(带状疱疹)
第二节 湿疮(湿疹)
第三节 粉刺(痤疮)
第四节 冻疮(冻伤)
第九章 眼耳鼻喉疾病
**节 聚星障(病毒性角膜炎)
第二节 鼻鼽(变应性鼻炎)
第三节 暴聋(突发性耳聋)
第四节 耳呜(神经性耳鸣)
展开全部

节选

  《常见病外治疗法丛书:外科常见病外治疗法》:  第二节 非药物外治疗法  一、灸法  灸法是借助灸火的热力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艾灸法,如《庄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子》中也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通常以艾草*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灯火灸、天灸等方法。其中艾灸又分为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和温针器灸。  1.适用疾病灸法可用于治疗瘰疬、乳痈、糖尿病坏疽、肠痈、肛瘘、臀痈、肛痈、脱肛、溃疡性结肠炎、肠结、脱疽、湿疹、带状疱疹、冻疮等疾病。  2.操作方法艾炷灸,即将大小合适的艾炷直接或间隔药物、其他材料防御施灸所选腧穴部位进行施灸。艾条灸,即使用前先将艾绒制作成大小、长短合适的艾条备用,选定施术部位后,将艾条悬起于穴位一定高度或间隔布、棉纸数层实按于穴位上,使热气渗透于皮肉深部。温针灸是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方法,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临床也将艾绒、艾条点燃后放入温灸盒或温灸筒。  3.疗法特点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现代研究表明,灸法具有双向调节免疫、内分泌、血液代谢等作用。  4.注意事项古人对于施灸的先后顺序有明确的要求。《千金要方·针灸上》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先少后多。”临床上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阳部,后灸阴部,灸炷数是先少而后多,艾炷是先小而后大。疔疮等辨证属实热阳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灸之,以免动火助邪。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也不宜使用。施灸时应防止艾火烧伤皮肤或衣物。  二、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唐代孙思邈曾言:“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也。”关于针刺疗法起源的传说,可以追溯到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制度时期,如古籍记载伏羲氏“尝味百草而制九针”“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针道生焉”等。  1.适用疾病针刺疗法作为外治疗法的一种,适用于临床多种疾病,如瘰疬、臀痈、糖尿病坏疽、下肢丹毒、胁痛、乳痈、乳癖、肠痈、溃疡性结肠炎、脱肛、肠结、脱疽(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粉刺、湿疹、带状疱疹、冻疮、暴聋、耳鸣、聚星障等疾病。针刺疗法与内治方法相结合,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  2.操作方法进针时运指力于针尖,使针刺入皮肤,行针时予以左右捻转、上下提插、弹震刮搓以及出针时各种手法操作等。进行本操作时,需双手协同操作、紧密配合。临床还有三棱针点刺、梅花针叩刺等多种操作手法。  3.疗法特点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现代研究认为,针刺疗法的作用机理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镇痛、对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整和增强机体的免疫防御。  4.注意事项针刺疗法一般远离病变部位取穴。对于局部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对于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

作者简介

  刘万里,医学博士,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外治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卫生拔尖人才,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并获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主持科研项目7项,发表论文20余篇,编写专著5部,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多项科学技术奖。    钮晓红,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外科学科带头人,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首批全国中医临床人才,江苏省名中医,第二批江苏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持了22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30余篇,编写专著3部。获得国家、省、市级科研成果奖8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