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蜡烛的故事
读者评分
5分

蜡烛的故事

1星价 ¥11.6 (5.8折)
2星价¥11.6 定价¥20.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8909641
  • 装帧:8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16开
  • 页数:57
  • 出版时间:2020-08-01
  • 条形码:9787558909641 ; 978-7-5589-0964-1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青少年今天,《蜡烛的故事》入选了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本书是由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的经典圣诞科学讲座改编而成,法拉第通过“蜡烛为什么可以燃烧?”这一个问题引出了一连串的思考。通过近百个简单有趣的实验,将蜡烛背后所包含的众多科学知识解释地清清楚楚,是一堂不折不扣的趣味化学导读课。

内容简介

《蜡烛的故事》刚入选教育部**的中小学推荐名单——推荐给小学3-4年级的学生。本书的内容是1848年法拉第在英国皇家科学院圣诞讲座的演讲,一共六篇,以蜡烛为切入点,讨论其中的物理、化学问题。现在看来当然是有些过时的,但这种方法和态度,值得现在的科学家和科普家参考。本书我社曾经出版过,目前根据市场要求,重新翻译出版。全书从蜡烛的制造谈起,围绕蜡烛燃烧时经历的化学过程,倾尽地阐述了氢、氧、氮、水、空气、碳与二氧化碳等日常生活中无时不与我们同在的物质。法拉第像剥笋一样,一层层地揭示和剖析,并用许多生动具体的实验加以引证——通俗移动,清晰明了。

目录

**讲 蜡烛:火焰——它的来源——结构——变化——亮度

第二讲 蜡烛:火焰的亮度——燃烧需要空气——水的生成

第三讲 产物:燃烧产生的水——水的性质——一种化合物——氢

第四讲 蜡烛中的氢——燃烧成水——水的另一个成分——氧

第五讲 空气中的氧气——空气的性质——蜡烛燃烧的其他产物——二氧化碳

第六讲 煤或碳——煤气——呼吸作用与蜡烛燃烧的共同点——结论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那火焰是怎么获得燃料的?在这里告诉你们一个很好听的概念:毛细引力。“毛细引力!毛还有引力?”好吧,先不管这个名字。就是这种毛细引力,把蜡烛油运到燃烧点,让它储存在那里。而且它的运输过程很精细,非常巧妙地将烛油运送到化学作用的正中心。现在我想给大家举一两个毛细引力的例子,它能把两种不相溶的东西吸引在一起。比如洗手的时候,你会弄湿自己的手。打点肥皂后,手虽然变黏,但还是湿的。更有意思的是,如果你的手不脏,此时把手指插进温水里,水就会沿着手指向上爬一点,当然了,这一点你们可能没观察过。我这里有个盘子,里面装着一根盐柱,它是一种渗透性物质。我会在盘子里加一些液体,不是普通的水,而是饱和盐水,它不会溶解盐分,所以下面看到的情况不是因为溶解而出现的。我们可以把盘子当成蜡烛,盐柱当成烛芯,盐水当成熔化的蜡烛油,我已经把盐水染成蓝色,以便你们看得更清楚。看,现在我把盐水倒进去,它会顺着盐柱一点点往上爬,越爬越高,只要盐柱不倒,它就能一直爬到顶上。如果这种蓝色液体是可燃的,而且顶上又装了烛芯的话,那液体进入烛芯的时候就会燃烧。能够看到这样奇异的现象,观察它是怎么发生的,确实非常有趣。洗手的时候,用毛巾擦水,也是因为毛细引力的作用。毛巾吸走了水分,自己变湿了。烛芯被蜡烛油弄湿,也是同样的原理。我见过一些冒冒失失的孩子(其实我知道这种事也会发生在细心的人身上),他们洗完手以后,抓起一条毛巾擦完,就把毛巾搭到脸盆边上。结果没过多久,毛巾就把脸盆里的水吸走,滴到地上——它搭在边上,刚好起到虹吸管①的作用。为了更清楚地看到这些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我这里有个铁丝纱做的容器,里面装满了水,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棉花或是棉布。事实上,有些烛芯就是用铁丝纱做的。你会看到这个容器有很多密密的小孔,如果我从上面倒水进去,它就会从底下漏掉。如果我问你,这个容器现在是什么状态,它里面有什么,为什么会有,你大概会疑惑好一阵子。其实,容器里还是装满的水,但是你看到水倒进去又流出来,就像是空的一样。原因很简单:铁丝纱被水弄湿以后,就保持潮湿的状态,而上面的孔眼又非常小,导致附着在周围的水分子之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尽管都是孔眼,但水分还是留在容器里。同样的道理,熔化的油脂顺着烛芯爬到顶上,其他油脂分子也通过相互的吸引作用,跟在后面往上爬,直到接触火焰,依次燃烧起来。

作者简介

迈克尔·法拉第(英语:Michael Faraday,1791年9月22日-1867年8月25日),英国物理学家,在电磁学及电化学领域做出许多重要贡献。虽然法拉第没有得到足够的正式教育,却成为历史上*极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