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的中国形象(1931-1949)

美国的中国形象(1931-1949)

1星价 ¥41.8 (7.2折)
2星价¥41.8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406202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18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214062024 ; 978-7-214-06202-4

本书特色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自1988年开始,迄今为止,出版海外中国研究的学术名著近200种。丛书主编为刘东教授,丛书聚焦外国人眼中的中国问题,囊括了孔飞力、萧公权、费正清、魏斐德、史华兹、杜赞奇、谢和耐等海外著名学者的代表性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描述了20世纪上半期美国公众的中国形象及其成因。作者认为,这一时期美国的中国形象是基于传教士激情,由卢斯媒体误导、赛珍珠小说强化,再由宋美龄推向高潮的不符合中国实际的形象,是美国人按自己的理念创造出来的,实际上反映了美国人的希望和梦想,其背后是美国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不过这种中国幻象在当时对中国却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它促使罗斯福政府采取制裁日本、帮助中国的政策,并*终废除了带有种族歧视性的《排华法案》。

目录

译者的话

致谢

前言

绪论美国传教士及其创造的中国观(1890-1931)

**章 亨利.卢斯和时代公司的崛起

第二章 时代公司和它的中国赌注

第三章 美国联合援华会及其塑造的中国形象

第四章 中美同舟共济:光荣的战争年代

第五章 宋美龄和中美关系的人格化

第六章 二战时期中美关系的内幕

第七章 “美国世纪”的曙光

第八章 “美国世纪”的倾塌

第九章 与浪漫化中国观的悲情告别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T.克里斯托弗·杰斯普森(T.Christopher Jespersen):美国著名的对外关系问题专家。1991年获罗格斯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亚利桑那大学、克拉克亚特兰大大学任教。2001年到北佐治亚学院与州立大学任教至今。现为美国北佐治亚学院与州立大学艺术与文学学院院长,历史系教授。 姜智芹: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外国语学院研究员。2002年获山东大学博士学位,2002—2004年在南京大学中文系做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比较文学、欧美文学方面的研究。已出版专著《文学想象与文化利用》《镜像后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认同》等4部,译著《世界历史中的中国》等4部,在《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等多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